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當人們吃穿住行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必然向娛樂、休閑、文化等精神需求轉變,中國正在進入精神需求消費時代。
從早先大型文化史詩劇《文成公主》,成為當地旅游產業重要項目之一,并衍生出系列文化產品,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到近期愈演愈烈的《中國詩詞大會》傳播國學正能量;從早先文化、藝術單向發展到現在各種文化產業園、文化創業館、文化孵化空間等迅速崛起,文化產業已逐步成為各地蓬勃興起的戰略性和支柱性發展產業,其面臨著新一輪的快速發展和良好機遇。

政策支持,為文化落地保駕護航
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南和切實可行的實踐舉措,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重點任務都作出了精辟的闡述。
為響應國家文化政策的號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翰墨千秋公司在全國開展傳統文化落地服務站項目。文化落地服務站是翰墨千秋公司與各市縣合作伙伴聯合運營的公益性文化服務站,為周邊中高端社區、繁華商圈、大中小教育院校提供一個公益性國學藝術交流平臺。

民眾需求,為文化落地提供基礎
當前,國民的傳統文化意識正在覺醒,傳統文化正在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如“中國詩詞大會”這樣以國學文化為核心的電視節目,小學生開學誦讀儒家經典的活動,越來越被重視的及笄禮和及冠禮,甚至老年人休閑時的品茗、練習等。
翰墨千秋服務站將文化藝術帶進人們的生活,融入人們的生活,以課程培訓提高人們的素養,以公益性文化講座為人們搭建一個貼近文化,貼近藝術,貼近生活的平臺。

創意融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
在文化演藝、旅游合作等方面的探索,使我國不少文化企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和產業資源。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產業也不再局限于旅游、餐飲等傳統產業、越來越多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化孵化館營運而生。文化、藝術、教育培訓、媒體等越來越多的行業抱團發展;藝術品、國學文化、茶道香道等越來越多的藝術衍生品和創意產品相互融合,實現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驅動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翰墨千秋文化落地服務站正是以免費公益性國學文化藝術講座,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當地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文化藝術衍生品和創意產品,引導文化消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

目前,翰墨千秋公司與全國各市縣聯合啟動“傳統文化落地服務站項目”,預計在2年內籌備3000家文化落地服務站?,F面向全國誠邀實力派加盟商,共同打造公益性國學藝術交流平臺。
文化落地,將高雅的文化藝術融入百姓生活,以創意為核心,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協同推進,在這樣的市場機遇下,一個全新的文化生態系統鏈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