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7來源:中國美協 |
“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 在廣州美術學院開幕 齊 喆 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開幕式
2017年10月29日上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和廣州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舉行開幕式。 出席展覽開幕式的有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名譽主任李化吉、主任唐小禾、副主任劉秉江,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名譽主任馮健親,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廣東省美協主席李勁堃,湖北省宜昌市政協主席李亞隆,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志社長兼主編尚輝,香港美協副主席朱達誠,廣州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黃啟明、副院長吳衛光、副院長林藍、大學城美術館館長左正堯,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達,著名藝術家程犁、鄭爽、黃奇士、黃力生、李向偉、周海歌、朱明健、萬小寧,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秘書長孫韜和各位委員:湖北省美術院一級美術師陳人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杜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郗海飛、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敏杰、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張靜、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唐鳴岳、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楊清泉、寧夏美協副主席王印泉,以及來自各大美院及研究院所的學科帶頭人谷泉、趙昆、陳建軍、黃山、秦東、李玉健、李辰、劉燁、漆躍輝、蔡昌林、陳方遠、李耘燕、賀亮、肖偉、黃迎、田魯、李端妮、劉凱等。開幕式由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齊喆主持。
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致辭 許欽松首先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他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對展覽開幕表示衷心的祝賀。他指出,中國壁畫歷史悠久,曾經創造了世界文化的高峰。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壁畫復興運動的創新精神曾經影響到整個中國畫壇。壁畫作為一門公共藝術,與架上繪畫不同,它需要在建筑與繪畫之間尋求共生,而壁畫材料與制作工藝的專題研究,恰恰是有效的連接橋梁。馬賽克鑲嵌工藝在壁畫中的應用,具有很好的材料性能與藝術表現力。此次受邀的藝術家涵蓋老中青幾代壁畫家,除此之外,還邀請了其它畫種的優秀代表。藝術家提交的作品通過馬賽克鑲嵌工藝的材料轉換,產生了一批高質量的鑲嵌藝術作品。 許欽松隨后提到廣州美術學院位于祖國的南大門,是中國最重要的美術院校之一,學院中的裝飾藝術學科歷史悠久,積累深厚,工藝美術專業去年被評為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此次主動承接“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廣州美術學院的師生積極參與策劃與各項工作,必將進一步促進學院在裝飾藝術與工藝美術學科領域的研究、創作與教學工作,為學科建設增添新的亮點。
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唐小禾致辭 唐小禾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他代表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向展覽開幕致以熱烈的祝賀。他提到,馬賽克鑲嵌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東西方在歷史上都曾經創造出精彩的馬賽克鑲嵌藝術作品。近現代歐美一些國家創作的馬賽克大型壁畫與建筑裝飾取得了廣泛社會認同。我國的鑲嵌藝術在壁畫創作中的運用起步較晚,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運用到壁畫創作中,到80年代,出現了多幅有一定藝術質量的馬賽克鑲嵌壁畫。此次馬賽克鑲嵌藝術展覽在我國尚屬首次,旨在展示馬賽克鑲嵌工藝在藝術創作中運用的各種可能性。他認為,這些馬賽克鑲嵌作品使我國的馬賽克鑲嵌藝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最后介紹了此次合作的廣東偉褀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肯定了其為北京地鐵、南京大劇院、延安大劇院等多個重要的公共建筑制作的馬賽克壁畫,并介紹了籌辦此次馬賽克藝術邀請展的過程。
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廣東省美協主席李勁堃致辭 李勁堃在致辭中強調這是一次學術性很強的展覽,在當下,肯用兩年半時間沉潛下來做一個專題性的展覽,顯得尤其可貴。此次展覽給我們提出了兩個思考。首先,本次展覽從策劃到整個實施過程都呈現出對學術與研究課題的尊重,對我們做展覽、做學術有很好的啟發。另外,在當今環境下,隨著現代西方設計的逐步強大,中國原有的工藝學科不斷受到擠壓,千百年所沉淀而成的工藝美術已經萎縮,這值得引發我們的思考——在整個國家持續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守好最根本的、屬于東方的工藝設計理念,才能讓東方工藝在世界上傳播。工藝美術專業作為廣州美術學院歷史悠久的專業,如何進一步發展成一個影響全國的專業,如何進行當下的教學與研究,同樣值得思考。 李勁堃還肯定了本次展覽呈現出的工匠精神,如何用工匠精神、工匠理念對待學術,也是此次展覽帶給我們的啟發。眾多優秀藝術家的作品通過馬賽克鑲嵌工藝呈現出來,展現了馬賽克鑲嵌在藝術創作中的可能性。此次展覽一方面帶來了可供欣賞的精美作品,同時也為廣州美術學院的教學,特別是為工藝美術教學提出了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課題,這是一個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展覽。
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達致辭 本次展覽的承辦方之一——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達在致辭中對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的信任與廣州美術學院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謝,使得這次中國具有開拓性意義的馬賽克鑲嵌藝術展得以舉辦。他感謝了唐小禾先生、馮健親先生為企業創造了提高馬賽克藝術的機會,把企業推上一個更有高度的舞臺,感謝了策展人齊喆教授和他的團隊,感謝了偉褀企業為作品付出辛勞汗水的主創團隊和工藝師。他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推廣鑲嵌藝術在中國的普及和應用。他懇請藝術界各位專家、學者、教授不吝批評和指正,希望在今后的合作中進一步提高鑲嵌藝術水平,實現新的跨越。偉褀企業有決心把中國的鑲嵌藝術推到一個新的高度,站上國際鑲嵌藝術的舞臺。
隨后,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林藍向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達頒授了“廣州美術學院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牌匾。開幕式后各位嘉賓與藝術家一起參觀了展覽。
策展人齊喆教授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與展覽現場
重建馬賽克鑲嵌的藝術格局學術研討會
當天下午,召開了以“重建馬賽克鑲嵌的藝術格局”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志社長兼主編尚輝擔任研討會學術主持,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秘書長孫韜擔任研討會會議主持。
學術主持尚輝、會議主持孫韜 尚輝首先提到展覽文獻區中孫韜教授的文章及時間軸線圖基本梳理了馬賽克近7000年的發展史,讓此次研討會有了一個歷史的深度。他認為這次“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非常全面地展示了中國當代鑲嵌藝術的面貌,使遠古與當下產生關聯。他提到,討論重建馬賽克藝術格局,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如何認識馬賽克藝術?在壁畫藝術范疇內,如何探討中國馬賽克藝術的發展,以及馬賽克藝術的本體特征等,這是研討會重點討論的話題。第二,要重建馬賽克鑲嵌的藝術格局,就需要開拓壁畫的領域。
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林藍教授,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名譽主任馮建親教授 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林藍教授的發言談及廣州美院的裝飾藝術及工藝學科建設,手工藝的特點,裝飾趣味和藝術創作的關系,工藝設計和繪畫的關系,乃至于鑲嵌本體語言等問題,以及藝術的跨界現象。此次展覽在廣美舉辦,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廣州美院重新注重手工藝發展。當下的學院手工藝和傳統的手工藝并不一樣,從原有的強調傳統工藝器物,轉向對“手”的重視,然后投入到社會民生當中,這樣的學科建設思路還會持續探索。2016年12月,廣州美院工藝美術專業作為第一個二級學科成為了“廣東省重點攀峰學科”。這次展覽意義深遠,將會極大地促進廣州美院產學研的結合,促進裝飾藝術與工藝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為廣東文化產業在新時代發展做出獨特貢獻,更將推動我國的鑲嵌藝術向新的高度邁進。 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名譽主任馮建親教授認為中國的馬賽克鑲嵌藝術應由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牽頭規劃成為一個獨立畫種。要高度重視鑲嵌藝術進入高校教育與推廣的問題。他強調了鑲嵌的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建議在馬賽克鑲嵌藝術中建立署名制度:標明原作者以及再創作作者。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谷泉副研究員,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副主任劉秉江教授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谷泉副研究員的發言指出:馬賽克豐富的材料特性,不僅難以替代,還是支撐馬賽克藝術能夠持續拓展的堅實寶藏。因此,高水平的馬賽克藝術,既為作品內涵外延的深情匹配,更是藝術家通過不斷探索物質存在,展示出精神世界的無盡魅力,成為人類藝術創作成就的重要成果。谷泉期待廣州美院在建設工藝美術學科時,能夠建立一個馬賽克藝術研究所,這樣才能全面深入地開展鑲嵌材料本體的研究與拓展。 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副主任劉秉江教授認為此次展覽整體水平很高,不只展現鑲嵌技巧,藝術的格調與品位同樣很高。他也談到鑲嵌過程的再創造問題,認為馬賽克藝術并不等于簡單用馬賽克把原作重復一遍,畫面的拼縫是創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裂紋的表現依賴制作匠人的藝術水平和技術水平。他認為此次展覽有些馬賽克鑲嵌藝術的再創作在原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中國美協趙昆副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張敏杰教授 中國美協趙昆副研究員向大會提交了論文《視幻覺與馬賽克》,從電子圖片的像素出發,它們是模仿日常光線的照射,在一個明亮的背景與明亮圖像的理想環境中,圖片局部放大會顯現馬賽克的拼圖。像素——馬賽克呈現人類的視覺習慣,成為挑戰視幻覺的技術成就,但是他們的成像原則仍然建立在馬賽克的基礎之上。幾千年的馬賽克拼貼對人類視幻覺的貢獻厥偉,在西方藝術史中承擔了編碼的角色。有四種漸變色調的馬賽克鑲嵌物足以表示出空間中形狀的基本關系,而且這些鑲嵌成為了整個西方藝術中一直使用的表示關系的密碼樣板,這種密碼一方面是圖形與基底的對比,另一方面,在圖形內通過簡單的光線“加多”或“減少”形成“固有色”的種種矯正形式,任何復雜的空間與形體在平面上都可以以馬賽克的方式被“編碼”。而這種編碼引發了西方寫實的幻覺不斷走向高峰,而印象派修拉推進了寫實的視幻覺走向了另一個方向,隨著人類視覺經驗的日漸豐富,開啟了馬賽克的另一種編碼的實現,最終走向心理的、純視覺的光幻覺的馬賽克編碼。 中國美術學院張敏杰教授認為本次展覽具有里程碑意義。打破了社會對馬賽克的傳統印象,馬賽克的肌理有著不可復制的特色,尚有非常大的可挖掘空間。如何讓馬賽克鑲嵌在局限性中實現超越,是藝術家需要思考的問題。他期待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壁畫展中,可以看到更多精彩的馬賽克作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郗海飛教授,山東藝術學院唐鳴岳教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郗海飛教授認為此次研討會的核心問題是鑲嵌,鑲嵌為什么要進入大眾生活和城市文化建設?如何進入?兩年前他曾向唐小禾先生提出中國公民能多大程度接受碎片化的藝術?他非常同意馬賽克鑲嵌實際上是再創造,讓同樣是平面的畫面上升為有凹凸感的、有縫隙的、有大小碎片比例關系的、比紙本顏色純度更高的一種狀態。再創造里面牽涉的內容很多,他認為作品的拼貼趣味以及鑲嵌中產生的碎片化是鑲嵌作品的DNA。這次展覽實際上是想向全社會昭示一個問題——玻璃馬賽克不僅是碎片化的,也可以做各種風格的作品。馬賽克長期作為建材,此次展覽引發了今天的討論,要將它從建材領域引入到公共文化、藝術生活的領域,引入到公共藝術的領域,引入到壁畫創作領域,這是一個歷史形成的邏輯關系。 山東藝術學院唐鳴岳教授提出作為壁畫領域的學術權威機構,壁畫藝委會既要注重深挖內涵,從第三屆壁畫藝委會成立伊始就開始抓高校壁畫教學、壁畫文獻、壁畫展覽。也要強調外延發展,外延的發展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壁畫家的架上繪畫是面向社會的一個對接;第二,傳統壁畫臨摹是和博物館的對接;第三,要敢于和企業對接,這次對接就碰撞出馬賽克鑲嵌的藝術新格局。他的發言還談到馬賽克的依附性與獨立性的辯證關系。唐鳴岳建議,中國應該和世界各國鑲嵌藝術協會增加互動,共同把馬賽克鑲嵌藝術提升到更高水平。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李向偉教授,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人大副主任劉運華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李向偉教授再次把研討會的主題拉到有關藝術創造的話題——決定馬賽克鑲嵌藝術的關鍵是藝術家。藝術修養不高,創作水準不高,工藝和材料就永遠達不到藝術的高度,也不能真正進入當代中國美術領域。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人大副主任劉運華介紹了沅江畫壁的創作情況,邀請各位藝術家加盟二期壁畫創作,為地方文化事業做出貢獻。
南京藝術學院張靜教授,湖北省宜昌市政協主席李亞隆 南京藝術學院張靜教授則談到仰韶文化中龍紋鑲嵌的歷史,認為可據此追溯中國鑲嵌藝術的發端。 湖北省宜昌市政協主席李亞隆從公共文化事業的角度談到公眾對壁畫的認識極為不足。他將在政府有關方面繼續呼吁,大力發展壁畫藝術,讓社會的公共文化事業更加豐富。
上海美術學院楊清泉教授,湖北美術院陳人鈺一級美術師 上海美術學院楊清泉教授認為這次展覽很具有時代感,有新意。她看到了馬賽克被隱藏的可塑性。她指出馬賽克藝術的進一步發展需要藝術家更深層次地投入與參與。 湖北美術院陳人鈺一級美術師代表旅居美國的壁畫藝委會委員韓金寶發言,他認為中國的馬賽克藝術應該逐步走向國際。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集團周海歌編審,香港美協副主席朱達誠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集團周海歌編審提到在十九大的報告中,習總書記講到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偉祺作為一個企業,對文化的推動功不可沒,并且恰逢其時。他希望此次展覽的畫冊出版以及宣傳推廣工作進一步開展。 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朱達誠希望中國的鑲嵌藝術可以兼顧立體和空間形態,全方位發展。
陜西歷史博物館蔡昌林研究館員,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明威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蔡昌林研究館員回憶起陜西歷史博物館與偉祺企業關于唐墓壁畫臨摹復制工作的一段往事。原壁畫藝委會秘書、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明威則感謝壁畫藝委會對青年人才的培養。
本次展覽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齊喆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唐小禾教授 本次展覽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齊喆教授感謝唐小禾主任和孫韜秘書長的信任和委托。感謝在展覽籌備遇到困難的時候,壁畫藝委會各位同仁給予的有力支持。感謝偉祺企業,雙方從確定展覽的整體框架到具體細節的實施,都能很快達成共識。他認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借助有格局、有前瞻性的企業的支持,可以把學術性展覽做得更專業、更到位。 根據全程參與展品制作的經驗,齊喆認為馬賽克材料獨具特色的審美特征應該成為藝術家關注的對象。馬賽克材料除作為壁畫的物質承載體外,自身的美感理應受到重視,強調馬賽克材料在壁畫創作中的作用同時也是一條重要的創作思路,它要求創作者認知馬賽克材料,具有馬賽克材料意識,做到從材料角度構思,要善于發現材質美、利用材質美、體現材質美,融藝術想象與材料表現為一體。
馬賽克鑲嵌工藝 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唐小禾教授最后做了總結發言。他肯定了此次研討會取得的成果,同時認為應當把核心問題作為下一階段繼續進行學術研究的課題,把今天的研討會作為一個新的開始。 唐小禾高度評價了此次展覽,他認為展覽的部分作品,把中國的馬賽克鑲嵌藝術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這次展覽的作品大多是由藝術家現成的作品轉換,還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中國馬賽克藝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唐小禾表示能在廣州完成此次展覽并召開研討會,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中國當下社會的文化發展到了這個時期,公共藝術發展到了這個程度,壁畫的外延必然不斷的擴大,對馬賽克藝術的關注是社會的需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再次感謝了廣州美術學院,剛離任的黎明院長首先支持雙方共同主辦展覽,新任院長李勁堃對展覽工作繼續支持,特別是林藍副院長親自參加展覽策劃與籌備工作。唐小禾向林藍提議:在廣州美術學院成立專業的馬賽克研究機構。他認為,產區優勢與學院優勢兼具,在廣州美術學院發展馬賽克鑲嵌藝術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唐小禾最后感謝了偉祺公司和以齊喆和文祺祺領導的展覽籌備工作組。
“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將持續至11月10日。
壁畫藝委會供稿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