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2來源:中國美協 |
11月9日,由中央美術學院、烏克蘭國立美術與建筑學院、北京市總工會、中國電力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太廟藝術館協辦的“第聶伯之會——中烏當代美術交流展”在北京太廟藝術館拉開帷幕,展出了烏克蘭23位藝術家的70余件(組)作品和中方24位藝術家的100余件(組)作品。
開幕式現場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致辭
烏克蘭駐華大使焦明致辭
烏克蘭國立美術和建筑學院副院長奧斯塔普?科瓦利丘科致辭
中國電力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顧平安致辭
烏克蘭文化部副部長法緬科?斯維特連娜?瓦里耶夫娜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主持開幕式 烏克蘭文化部第一副部長法緬科·斯維特連娜·瓦列里耶夫娜,烏克蘭駐華大使焦明,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電力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顧平安,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萬代紅,烏克蘭電影署副署長謝爾蓋·尼古拉耶維奇·涅列京,烏克蘭文化部國際合作司雙邊合作處處長澤林斯卡婭·馬林娜·謝爾蓋耶夫娜,以及參展藝術家、相關機構負責人、中央美術學院師生等參加了開幕式。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主持開幕式。
參展藝術家與嘉賓合影 “第聶伯之會——中烏當代美術交流展”是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中烏建交25周年之際召開的一次中烏兩國間的高水平、高規格的藝術交流活動,對于兩國藝術的交流,尤其是藝術教育的交流將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年過七旬的烏克蘭國家藝術學院創始人安德烈·齊配金的水墨畫《風》,榮獲烏克蘭文化部“文化與藝術的成就”獎章獲得者奧克桑娜·阿黛尼克的油畫《寧靜致遠》以及范迪安的油畫《晨曦中的利沃夫》、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王少軍的《額爾巴阡山下的農舍》、陳曄的《第聶伯一瞥》等作品,還包括烏克蘭雕塑家弗拉基米爾·奧德列西夫斯基陶瓷作品《夢》等。
展覽現場 2015年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了“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與絲路沿線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中心的一個持續性項目為“相約絲綢之路系列展覽”——每年邀約一個國家的國家級美術教育機構或者藝術機構共同開展兩國藝術家之間的交流,采取聯合寫生與合作辦展的方式進行。2017年8月,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寫生團赴烏克蘭寫生,烏方邀約利沃夫、喀爾巴阡山、基輔三地的藝術家共同參與。期間,烏克蘭的23位藝術家與中方的24位藝術家共同寫生、交流,并催生了“第聶伯之會”這個當代美術交流展。 烏克蘭文化部副部長法緬科·斯維特連娜·瓦列里耶夫娜宣讀了烏克蘭文化部部長向展覽發來的賀信:“展覽集中展示了中國和烏克蘭的美麗風景,這些優秀作品也體現了中烏兩國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文化沒有邊界。通過此次展覽,中烏兩國未來也將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與交流。” 范迪安在致辭時表示,中國和烏克蘭兩國藝術都有著悠久的傳統,可以說在今天中烏關系新的發展中,藝術交流十分重要。而這次中烏兩國藝術家一起,在烏克蘭寫生,在中國交流,以‘第聶伯之會’為主題,用最新的藝術作品構成展覽,不僅是中烏兩國友好的象征,也標志著兩國藝術交流的新進步。藝術家們用多種藝術形式表達“絲綢之路”沿線豐富的歷史遺跡、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第聶伯河是烏克蘭的母親河,她穿越烏克蘭大面積的國土,養育了烏克蘭民族。烏克蘭首都基輔是深受母親河恩澤的河港城市,蘊藏著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利沃夫是烏克蘭民族文化的中心都市,擁有烏克蘭最古老的大學和著名的利沃夫歌劇與芭蕾舞劇院,她的舊城區擁有許多珍貴的劇場和博物館建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部延伸,是歐洲第二大山系,素有“森林公園”的美譽。基輔的歷史遺跡、利沃夫豐富的文化遺產、喀爾巴阡山秀美的風景和淳樸的民風,這些成為兩國藝術家共同關注的創作母題。不同民族文化的光輝有效地拓展了藝術家思想的維度,形成多彩的創作面貌。 焦明表示,今年是中烏建交25周年,我們舉辦這次活動是精彩紛呈的,也是兩國文化高層次的交流,藝術是溝通兩國友好關系的重要橋梁,相信這次展覽會為中烏文化交流創造新的開端。 烏克蘭國立美術與建筑學院副院長奧斯塔普·科瓦利丘科表示,今年是烏克蘭國立美術與建筑學院成立一百周年,明年中央美術學院也即將迎來百年校慶,因此,借此次展覽為契機,為中烏兩國藝術與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顧平安表示,此次展覽將是中烏兩國藝術家以畫會友、文化融合的最好方式。借此畫展成為兩國藝術文化交流的開端,不斷地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 展覽選擇在具有600年歷史的皇家建筑太廟舉辦,也充分體現出規格,其將為“一帶一路”,特別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文化與藝術交流譜寫新的篇章,也將是中烏當代藝術家之間的以畫會友,將促進中烏雙方文化交流以及民心相通,將對中烏雙方高等美術教育之間的交流作出積極貢獻。 據了解,展覽將展出至11月30日。
展覽作品(部分)
中方藝術家
范迪安 《晨曦中的利沃夫》 80x120cm 油畫 2017年
王少軍 《喀爾巴阡山下的農舍》30x30.5cm 水彩 2017年
羅世平 《喀爾巴阡農家》 40x60cm 油畫 2017年
馬路 《烏克蘭的亞美尼亞教堂.利沃夫市老城》 30.3x45.5cm 水彩 2017年
陳平 《利沃夫》 36x51cm 水彩 2017年
王穎生 《第聶伯回望》 60x90cm 油畫 2017年
呂品昌 《普明格教堂》 速寫 52x37cm 2017年
張路江 《老火車站》 80x120cm 油畫 2017年
王川 《伊萬諾夫斯克馬車》 整開 水彩 2017年
陳曄 《第聶伯一瞥》 60x90cm 油畫 2017年
烏克蘭藝術家
安德烈·齊配金 《風》61 х 48cm 水墨 1997年
維克多·西多連科 《脆弱的意識》60x80cm 版畫 2016年
奧斯塔普·科瓦爾丘克 《絲綢之路》95X150cm 油畫 2017年
瓦西里·別列瓦利斯基《晚霞》60X120cm 油畫 2013年
弗拉基米爾·奧德列謝夫斯基 《夢》24X15X12cm 陶瓷 1991年
瓦西里·比利比尤克《俯瞰利沃夫》80X120cm 攝影 2012年
弗拉基米爾·斯塔先科 《哥薩克和女孩》 114x89cm 油畫
瓦基姆·阿黛尼克《寧靜致遠》 33 х 49cm 油畫 1978年
索菲亞·卡拉法《卡捷林娜》 43x52cm 膠板 1966年
博格丹·波伊丘克 《冬季交響樂》 70х90cm 油畫 2016年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