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2來源:中國美協 |
“關山無限——紀念關山月誕辰105周年作品展”在我館開幕(攝影:馬騰飛)
2017年10月3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關山無限——紀念關山月誕辰105周年作品展”在我館西大廳開幕。
我館館長呂章申,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鄭雁雄,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廣東省關山月藝術基金會理事長關怡,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陳開枝,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履生,廣東省文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藝委會主任李延聲,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副館長馬艾樂?柏來柯,等出席開幕式。呂章申、鄭雁雄、劉大為、許欽松、李勁堃、關怡講話。我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主持開幕式。
呂章申館長在講話中說,關山月先生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位杰出畫家,也是為當代中國美術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美術教育家。關山月先生的一生與時代同行,用自己的畫筆表現時代和生活,他所創作的美術作品彪炳史冊,影響深遠。
作為嶺南畫派主要創始人高劍父先生的入室弟子,關山月先生早在1939年就以《漁民之劫》等作品參加了在前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會。是年秋至1940年春,先生首次于澳門、香港及湛江舉辦個人畫展,并作了遠至云貴川以及甘肅、青海等7省區的旅行寫生,還臨摹了敦煌壁畫,奠定了他堅實的繪畫造型基礎和表現能力。1947年出版的《關山月紀游畫集》,可以表明他在青年時期的繪畫就已有過人之處。
1949年,關山月先生作為香港“人間畫會”的成員,參與繪制了表現毛澤東形象的巨畫《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以實際行動投入到新中國的懷抱。而在此之前,他的《春耕》參加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舉辦的“藝術作品展覽會”。他在新中國初期所表現出來的積極作為,為他后來在新中國美術上的發展奠立了基礎。1950年時任廣州華南文藝學院教授、全國美協常委的關山月,在開學典禮上作了《中國畫如何為人民服務》的發言,這與他同年創作的《進攻海南島》相呼應,成為新中國改造舊藝術的最初成果。關山月先生在1955年“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上展出的《新開發的公路》,以其特別的構思與表現,為傳統山水畫在新中國的發展探索了一條新路,也由此提升了他在新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1957年,關山月先生在參觀了鄂北水利工地后用了半年時間創作了史詩般的長卷《山村躍進圖》。1959年,關山月先生與傅抱石先生為人民大會堂創作的巨作《江山如此多嬌》,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并引導了毛澤東詩意題材的美術創作在此后的發展。此后的每一個時段,關山月先生都有許多引人注目的創作,如70年代的《綠色長城》《俏不爭春》等。直到1998年,晚年的他面對全國關注的特大洪災還創作了《根深葉茂沐洪濤》和《抗洪頌詩一首》,表現出了他一以貫之的熱愛祖國、熱愛生活、關心社會的積極態度。
關山月先生以其豐富而多樣的作品為20世紀中國畫的發展,樹起了歷史性高峰;他在傳承與發展的兩個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在創立當代中國畫教學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實踐為現代中國畫教學樹立了典范;他的多方面學養和不懈的勞動精神以及為人之師的品格都值得美術界的后人學習。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祠堂和祖廟,是“中國夢”的發源地,也是國家的文化客廳。是以“歷史與藝術并重”的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自2011年3月重新開館后,精心組織了20世紀名家系列展,展出了潘天壽、李可染、劉開渠、黃胄、蔣兆和等在新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美術家的作品,獲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本次展覽作為系列展之一,在紀念關山月先生誕辰105周年之際,具有特別的意義。展覽得到了諸多博物館和美術館的支持和家屬的幫助,特別是關老的家屬將關山月先生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根深葉茂沐洪濤》和《抗洪頌詩一首》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這就進一步豐富了我館的館藏,對其家屬這種愛國奉獻的崇高精神,我代表國家博物館深表敬意和感謝。
讓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的力量。
鄭雁雄副部長在講話中說,“關山無限——紀念關山月誕辰105周年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展出,是廣東百年美術大家杰出代表的一次進京專場展示。關山月先生是“嶺南畫派”的第二代重要傳人,也是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教育大家。他一生精勤不倦、博極畫源,勇于開風氣之先、領時代之新、走變革之路,創作了大量舉旗弄潮、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影響了一個時代。關山月先生以其神形兼備的精品力作和德藝雙馨的藝術修養得到全國同行、廣大群眾的喜愛、尊重,既是關老及其家人的榮耀,也是廣東的榮耀、嶺南畫派的榮耀。嶺南畫派的誕生實際上就是文化自信與開放文化激蕩、融合的結果。從關老的藝術成就和藝術歷程,我們似乎能夠看到,嶺南畫派是開放兼容、創新創造、中西折衷、激蕩融合、熱愛生活、南北融通的。“山月朗朗,關山無限”。關山月先生的精神風骨及斐然成就,將繼續激勵嶺南大地美術事業繁榮,推動廣東文藝工作繼續走在新時代的前列。
劉大為主席說,關山月先生是嶺南畫派的巨匠,是當代有杰出成就的美術教育家,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前任副主席,他為中國美術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關山月先生從年輕時就樹立起來了革命情懷和正義感,在抗戰時期畫了大量反映抗戰時期的現實題材的創作。他把藝術面向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藝術素材,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走遍了基層。他的許多作品是生活的寫照,謳歌了時代,反映了勞動人民鮮活的生活。他在學習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優秀的外來藝術,為中國山水畫的技法技巧的拓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他和傅抱石先生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山水畫創作的經典之作。作為老一輩“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關山月先生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將在美國展覽的收益全部捐贈給中國美協,創立了關山月中國畫創作獎,我有幸得到了首獎。我當時作為中青年藝術家感到無比榮幸,更加激勵了我創作成長。
許欽松院長說,關山月先生不僅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畫家,也是為當代中國美術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美術教育家。廣東畫院在他任院長期間,藝術創作、學術交流等方面都有了較快的發展。關老還非常重視畫院畫家的思想道德建設,也非常關心藝術家的創作,要求大家深入生活去寫生、創作,他還親自帶隊外出寫生。關老是我們學術上的領路人,是我們的精神指引,他勇于創新,將筆墨中的意趣和時代相融合,用山水畫來表達新中國建設,使得作品里顯現出一種昂然向上的正能量氣息。
李勁堃院長說,關山月先生的作品在20世紀山水畫中呈現了一種獨特的審美,其中貫穿了大量他對社會、對人民的關注。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一直秉承著“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創作理念,堅持寫生,從在悲憤中落筆的抗戰畫;到人民群眾建設新社會、新生活的新國畫探索;再到將祖國大好河山都匯集在筆墨中的大型創作。他一生創作無數,還將大量作品捐贈國家,這給我們做出了榜樣,藝術家不僅僅有藝術創作的天職,同時也是應該為傳承文化而努力。
關山月先生的女兒關怡說,今年正值我父親誕辰一百零五周年,很高興能得到國家博物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以及廣東省各大美術館、博物館的支持,從而有了這個以“關山無限”為主題的展覽,以此紀念我父親,并再現他藝術創作的歷程。作為家屬,我很欣慰能夠看到父親一生中的代表作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次展出的作品,絕大多數是由他生前捐贈給國家的——他說過,藝術是為人民服務的,而把優秀的作品捐贈給博物館、美術館,是最好的為人民服務。父親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感動著我,作為家屬,為繼承他高尚的風格,我也將關老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根深葉茂沐洪濤》和《抗洪頌詩一首》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呂章申館長向關怡女士頒發捐贈收藏證書。
展覽展出至2017年11月23日。(撰文:劉洋 攝影:董清) (轉自: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嘉賓參觀展覽
嘉賓參觀展覽
嘉賓參觀展覽
呂章申館長向關怡女士頒發捐贈收藏證書
展覽架構 ![]() 筆墨當戈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使中華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災難之中。年輕的關山月在顛沛流離中開始重新思考美術的價值,審視繪畫的審美趣味。他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以畫筆作武器的抗戰美術運動之中,創作了大批表現中國人民堅強不屈、奮勇抵抗的主題作品,這些作品以宏大的敘事性結構和富于視覺沖擊力的線條筆觸,真實地再現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現實場景。
中山難民,96cm×124cm,1940年
侵略者的下場,83.3cm×94.6cm,1940年
2 漫道尋真
“尺圖每自胸中出,萬里都經腳底行”。 20 世紀40 年代,關山月于敦煌的臨摹及其在西南西北的寫生活動,代表了傳統中國畫家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與能力,也使關山月對高劍父先生所倡導的“新國畫”有了更進一步的領悟,他不僅找到了“動為畫因”的藝術創作源泉,更認清了藝術家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從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能迅速適應新的時代,創作出與社會發展主題密切相關的、充滿雄健剛陽氣魄的宏圖巨制。
今日之教授生活,115.8cm×64cm,1944年
塞外駝鈴,45.3cm×60cm,1943年
青海塔爾寺廟會之二,47.6cm×58cm,1944年
3 江山多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之中,而美術界熱議的“如何改造中國畫”的問題凸顯了傳統繪畫藝術在新時代轉型的艱難。得益于“萬里寫生”中的磨練和對美術的現實主義價值的信念,關山月在表現新中國建設主題的創作中,不僅把握了主題與創作的關系,而且磨合了傳統筆墨與新題材中的一些視覺符號的沖突,從觀念到形式確立了一整套社會主義美術的新圖式,并由此構成新中國美術發展史中一個獨特的章節。
快馬加鞭未下鞍,80.2cm×99cm,1963年
紡線圖,132.5cm×60cm,1963年
綠色長城,134.8cm×214.3cm,1973年
井岡山頌,150cm×450cm,1977年
4 輝光日新
變革是百年中國畫的主旋律。在大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關山月始終秉承高劍父所倡導的“新國畫”理念,發揚嶺南畫派不囿于門戶、大膽兼容并蓄的精神,在繼承中創新,創作了無數與時代脈搏緊緊相連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無論在審美意識還是在藝術成就上都將嶺南畫派表現時代精神的理念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成為中國畫藝術不斷求新求變的典范。
碧浪涌南天(二),175.3cm×96cm×2,1983年
雪梅圖之二,150cm×450cm,1989年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