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1來源:中國美協 |
為隆重紀念20世紀中國美術名家王琦先生誕辰一百周年,2017年12月8日下午,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系列“世紀刻痕——王琦百年誕辰研究展”開幕式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此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版畫系和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承辦,中國美術家協會、王琦美術博物館協辦,并得到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支持。
開幕式現場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范迪安,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謝小銓,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重慶市渝中區文聯主席、王琦美術博物館館長鐘志芳,原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楊力舟,中國國家畫院畫家王迎春,原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版畫院院長、王琦美術博物館名譽館長、王琦先生長子王煒,湖南美術出版社社長李小山,總編黃嘯,編輯室主任劉迎蒸,著名美術史論家、書畫家劉曦林,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志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美協理論藝委會副主任、原《美術》雜志主編、王琦先生次子王仲出席了開幕式,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版畫系主任王華祥及版畫系全體教師,人文學院及其他院系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等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主持。
徐里在致辭中回顧了王琦先生在中國美協工作的近五十年歷程,他表示,“先生為中國美術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中國美術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對今天中國美協推動美術創作和培養人才的工作仍然有著寶貴的啟示和重要的影響”。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版畫系主任王華祥致辭
王琦先生家屬代表王煒致辭 原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譚權書因遠在美國不能出席,王少軍宣讀了他的賀信。信中提到,“王琦先生的理論觀點,已經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并將延續到未來。王先生對自己的主張身體力行,成為學子們學習的光輝典范”。 王琦先生學生代表王華祥在致辭中談到,“正是王琦、古元、江豐、李樺、彥涵等先輩奠定了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和中國現代版畫教育與創作的重要基礎,這一代藝術家用生命譜寫了中國現代版畫教育的歷史,也是他們將延安、魯藝和新興版畫的傳統帶入了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主持開幕式 王琦先生家屬代表王煒在發言中回憶了王琦先生的往事,他從1952年11月15日王琦先生來到當時還位于校尉營的中央美術學院開始談起,追憶了先生藝術創作、學術研究、教書育人的生動片段及感人的瞬間,同時也回憶了他追求政治信仰的執著信念,讓在場的美院人感受了先生的高尚品質。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為家屬頒發捐贈證書 在開幕式舉行的捐贈儀式上,王琦先生家屬將王琦的木刻原版、作品、文獻、實物等共142件捐贈給中央美術學院,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永久收藏。
開幕式嘉賓合影 王琦先生是一位集美術創作、美術理論、美術教育、美術組織和藝術交流為一身的20世紀中國美術名家。他的綜合成就和貢獻匯集起來,如同一部百年中國美術的百科全書,豐富了后人對20世紀中國美術的總體認識。恰逢百年校慶及王琦先生百年誕辰,策劃王琦百年誕辰研究展,納入“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系列,一方面進一步認識王琦先生在百年的藝術人生中,為中國美術做出的多方面成就和貢獻。另一方面,對今天中國美術在新時代需要承擔起的文化責任,需要解決的藝術課題, 可以從王琦先生及20世紀中國美術的前輩名家的思想觀念與藝術成就中,汲取中國美術發展的重要動力。 1937年,王琦先生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在國家危亡之際,他毅然投身抗戰,擔負起了一個藝術家的民族責任。一方面,他以刻刀為武器,創作了一系列優秀作品。另一方面,王琦先生通過創辦和編輯文藝刊物、組織領導“中國木刻研究會”、籌辦木刻展覽等工作,在團結版畫界力量、擴大木刻的宣傳影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1943年開始,王琦先生在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任教三年。期間,他教授木刻、素描,講授西方美術史,為抗戰時期大后方的美術教育做出了貢獻??箲饎倮?,王琦先生先后在南京、香港、上海等地工作,參與組織“抗戰八年木刻展覽會”、編輯或供稿各種美術刊物、參與“人間畫會”等,與藝術界的進步同仁保持著密切聯系。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1952年底,王琦先生正式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工作,開啟了藝術上又一段新里程。在美院三十多年中,他一方面繼續從事藝術創作和理論寫作,另一方面參與了版畫系和美術史系的建設。在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在《美術研究》、《世界美術》雜志擔任職務,為中央美院的發展貢獻良多。除學校工作之外,王琦先生在五、六十年代還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設計、關于印象派的大討論、國務院12年科學規劃、文化部美術教材編寫等重要的美術活動,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美術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改革開放以后,王琦先生的版畫創作呈現出更加鮮明的特點。在堅持現實主義原則的同時,他更加關注藝術形式的探索,作品呈現出優美的抒情性質。90年代,王琦先生開始借助中國傳統的筆墨工具進行“焦墨重彩畫”和書法創作。以極大的熱情和魄力,在年逾古稀之際完成了又一次藝術轉型。此次展覽以王琦的人生歷程和藝術發展為依據,擬分為四個學術板塊,第一板塊“戰時青年 革命美術”,著重呈現王琦先生從抗戰爆發到進入中央美院之前的藝術歷程。既包括他在重慶期間的部分代表性版畫,也有在各地創作的素描作品。第二板塊“美院卅載 刀筆相濟”,以作品和文獻相結合的形式,梳理王琦先生在央美三十多年間的藝術活動。第三板塊“林木新顏 都市交響”,側重王琦先生版畫本體語言的探討。作品題材均為森林樹木和都市景觀,特別是林木題材的作品,精選于作者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創作,以期呈現王琦先生在版畫形式語言方面的探索歷程。第四板塊“桑榆非晚 彩墨抒懷”,精選王琦先生九十年代以后的“焦墨重彩畫”和書法作品,展現其年逾古稀之后的藝術轉型。四個板塊總體呈現王琦各個階段的藝術作品共計140余件,包括版畫、素描、彩墨、書法等。此外,展覽還梳理了從王琦家屬、央美檔案室、王琦美術博物館等處搜集到的數十種文獻,力求以直觀的方式呈現王琦先生在藝術創作和理論、教學等方面的綜合成就。 此次展覽要特別感謝王琦先生及其家屬的無私捐贈。王琦先生生前捐獻給了母校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版畫作品120多件。此次展覽之際,王琦先生之子王煒先生代表家屬,二次捐贈王琦先生珍貴木刻原版7塊及其他珍貴文獻多種。不但豐富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王琦先生作品序列,也充實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中國近現代版畫收藏的歷史序列。 在中央美術學院即將迎來百年誕辰之際,舉辦此次展覽,既是表達對王琦先生其人其藝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也是向為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前輩藝術家的致敬!
研討會現場
“世紀刻痕——王琦百年誕辰研究展”研討會同期舉行。
部分作品欣賞: ![]()
在冰天雪地中的游擊隊 7x9 黑白木刻1938 中國美術館藏
嘉陵江上13.5x16.5黑白木刻 1941重慶王琦美術博物館藏
侯水10x27 黑白木刻1943重慶王琦美術博物館藏
陪都一角21.5x15黑白木刻1945中央美院美術館藏
四通八達48x35 黑白木刻1985中央美院美術館藏
《大街上的旋律》組畫:平地青云40x27黑白木刻 1985中央美院美術館藏
鐵臂入云端55x40 黑白木刻1987中央美院美術館藏
都市交響曲48x35 黑白木刻1987中央美院美術館藏
魯迅像 16.8×12cm 黑白木刻 1973 中央美院美術館藏
李商隱《題小松》 47×97cm 書法 2003 王琦美術博物館藏
秋收 68.5×69cm 紙本彩墨 2008 王琦美術博物館藏
樹林 70×104cm 紙本彩墨 2008 王琦美術博物館藏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