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4來源:中國美協 |
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廣州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閎約逸致——蘇百鈞中國工筆畫展”于2018年4月26日在中國美術館啟幕。展覽展出蘇百鈞多年來的代表性創作,以及扇面、白描和長卷,共計120多幅精品佳作。展覽主題“閎約逸致”,“閎”指格局、氣度,“約”指約束、法度,“逸”指品格、格調,“致”指高雅、精致。 當日,中華藝文基金會會長、文化部原副部長王文章,中國文聯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長董偉,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湯恒先生,中宣部干部局局長楊小平,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原院長常沙娜,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高顯莉,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里,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中編辦原副主任王瀾明,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韓子勇,北京服裝學院院長劉元風,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蔣采萍,杭州畫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姜寶林,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田青,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邱運華,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院長田黎明,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梁永琳,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譚平,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王福州,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躍生,及盧禹舜、牛根富、王一川、魯曉波、尼躍紅、丁方、丁杰、湛如、何家英、趙衛、紀連彬、賈磊磊、秦亮、馬小龍、柳杰、劉冬妍、牛克誠、尚輝、羅微、李虹霖、任建新、高常梓、李毅峰、李明等領導、藝術家和專家學家出席了展覽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
展覽開幕式
中華藝文基金會會長、文化部原副部長王文章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致辭
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躍生致辭
藝術家蘇百鈞致答謝辭
嘉賓合影
嘉賓合影
王文章在開幕式致辭中說到:“作為一個觀眾,從藝術直覺的感受而言,我覺得蘇百鈞先生的繪畫以書寫性的筆致所傳達的表現對象,無論花鳥或其他,造型準確、形態惟妙惟肖,有的刻畫甚至細致入微到纖毫可現的程度。但構圖的大氣、格調的雅致、筆墨的生動、色彩的和諧、氣韻的流轉等多種藝術元素和諧統一,不見絲毫雕琢的匠氣。蘇百鈞先生強調創作向虛由意。我們看他的作品,作為有意之像的藝術形象,不管大幅作品或者小品、扇面等,都能在不同筆墨技巧、不同基調色彩的營造中呈現出耐人尋味的詩情、意境。形式之美的愉悅與精神情感的融通都可在其作品的欣賞中得到。蘇百鈞先生作品構成的藝術境界是寄托心靈的意境,也是萬物生命不息的贊歌?!?/span> 呂品晶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蘇百鈞先生是當代中國畫壇實力派大家,也是杰出的美術教育家。20年前,同樣在中國美術館,‘蘇百鈞工筆畫展’將典雅、高逸、大氣、生動的花鳥畫藝術帶到北京,將傳統的藝術推到了新的層次,給中國畫壇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展覽是蘇百鈞先生時隔20年再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個人展覽,全面展示了蘇百鈞先生80年代至今的作品樣貌,體現了一位純粹的美術家默默耕耘、勇于突破、力求創新的旺盛的藝術生命力,以及全面的人文修養、深厚的專業功底和超強的創造力。令人欽佩,更值得年輕一代美術家學習?!?/span> 王躍生在致辭中回憶了2016年蘇百鈞畫展第一站在廣州美術學院舉辦時的情景:“2016年,蘇百鈞老師‘閎約逸致’畫展的第一站選擇了在廣州美術學院,向母校匯報了多年的藝術創作成果,也為嶺南花鳥畫帶來了新的思維和啟迪。蘇百鈞老師的嶺南花鳥繼承了嶺南畫派的折中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精神,將傳統中國畫的工筆細致與一筆草草相融合,用筆致的書寫性傳達了花鳥畫的形貌與動勢,用線條的法度表現出物象的形態、意態、精神,在他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一個藝術家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生命的尊重、對于藝術的不懈追求?!?/span>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藝術家蘇百鈞在答謝詞中說到:“我出生在花地,祖上八代是種花的花農,我出生也是生于書香門第,父親是花鳥畫家,我是從3歲開始畫畫,畫花鳥,一直畫到現在,應該說我是為花鳥而生的,。出生地是花地,調到中央美院是花家地,是從花地到花家地,我的一輩子就是為花、為鳥來傳情達意。在這里,首先感謝我的父母教我,他們都是老師。作為老師,為人師表,首先第一個以‘德’為先。做人修心、修德、修學問,修方方面面。每一個言行,每天都在修。我的生活是非常單純的,就是畫畫、教書,每天在愉快修行。而且每張畫的每一筆、每一個言行對我來說都是一種享受。花鳥對我已經是一種靈魂上的表達?!?/span> 蘇百鈞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他堅定自持、虔敬正誠,對中國工筆花鳥畫的技藝研精究微,不慍不躁地錘煉筆墨、推敲章法、琢磨技巧,堅持思考畫理,用功極勤,為學為藝,修身為本、守正超然,造就了他全面的人文修養、深厚的專業功底和超強的創造力。他的創作,是情深意切的造型,典雅清幽的畫境和神遇跡化、超于象外的盎然意趣的完美圓融。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1、8、9號廳,展至5月6日。(逢周一閉館)
(轉自:中國美術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