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4來源:中國藝術報 |
如果不談舊石器、新石器時期中國美術的萌芽狀態,中國美術史應該是從先秦時期的青銅器、雕塑、壁畫、陶瓷漆器工藝和建筑藝術開始,經過秦漢時期壁畫、帛畫、書法篆刻和工藝美術的發展,到魏晉時期出現有記載的第一位東吳畫家曹不興,由此進入了有記載畫家的美術發展階段。 中國文化自春秋末年孔子創立儒學,一直重道德,尊禮教。美術作品也受此影響,承載著“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教育作用。因此,早期中國畫是從宮廷人物故事畫開始,人物肖像畫最早受到重視、得到發展。到魏晉時期,出現了山水畫,這些山水畫,多作為人物背景,直到隋唐,完全獨立的山水畫才真正出現。自然山水中的花鳥和宮廷貴族奢華生活中對花鳥的偏好,促進了花鳥畫的發展,花鳥畫從魏晉的萌芽時期,到盛唐已經成為獨立的畫科,略晚于山水畫。繪畫經過五代的承前啟后發展到宋代,進入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不僅宮廷貴族、文人士大夫對繪畫有追求,即使市井商人、市民也對繪畫有了強烈的需要,從而促進了繪畫的繁榮昌盛。 繪畫的繁榮又促進了繪畫的持續發展,北宋的文人士大夫如司馬光、黃庭堅、李公麟、蘇軾、王詵、米芾等都有很高的書畫造詣。文人士大夫在繪畫中往往追求個人自我的感受,或寄情寄興于山水,或以畫言志,在畫作中追求神似,不再完全拘泥于形似,畫法逐漸豪放。北宋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繪畫逐漸開始形成獨立的體系,我們把這類畫稱之為文人畫,由于這類畫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所以也稱其為寫意畫,寫意畫始于北宋,繁榮于明清。因為宮廷畫、工筆畫追求畫作栩栩如生的形似,表現了主體對客體的客觀反映,而文人畫、寫意畫表現的不僅僅是主體對客體的簡單客觀反映,畫作在某種程度上展現了畫家個人的某種感受或情緒,是畫家經過想象和審美對客體的綜合意象。這樣對于同一繪畫對象,不同的畫家就會根據自己的感受畫出不同的情趣。哲學家張世英先生在《美在自由:中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一書中把人生和社會文化的境界分為四個階段,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根據這一四境界說,如果把宮廷畫、工筆畫追求形似看作技術上的追求,處于求知境界的話,那么文人畫、寫意畫追求的神似則是追求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正是開始進入審美境界的一種嘗試。因此可以說,從宮廷畫、工筆畫發展到文人畫、寫意畫,是中國美術發展的一次跨越,是文化境界開始出現升華的跡象。 談論中國美術的發展,自然地聯想到西方繪畫的發展史。西方繪畫發源于對宗教故事的描繪,所以出現了大量人體繪畫,追求寫實。19世紀60年代印象主義畫派開始出現,1874年在畫家莫奈的倡議下,在法國巴黎的一家照相館展出了莫奈、塞尚、德加等30多位畫家的165幅畫作,這些畫作與學院派繪畫不同,從人體、靜物繪畫中走出,通過強調光與色,對客觀現實生活進行描繪,表達出畫家本人對現實生活景象的視覺印象,莫奈在此次畫展中展出的《日出·印象》成為印象主義的代表作。楊振寧先生從一位自然科學家的角度認為:“西方藝術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向寫實的方向發展的,東方藝術則主要向寫意的方向發展。西方直到19世紀才認識到寫意美的重要意義,從而發展出了印象派?!备鶕钫駥幭壬目捶ǎ∠笾髁x畫家已經開始突破西方寫實主義的傳統,有了東方寫意美的元素。在西方美術史上,各種人體、靜物的油畫、素描畫一直占據西方美術的主導地位,強調光和色的運用技巧,對靜物和靜物光感的如實表現是評判畫作的重要標準。印象主義畫家在強調對光和色的運用技巧的同時,開始通過繪畫更客觀地表達個人對現實生活的印象和感受,使得觀畫者與畫家的感覺發生共鳴。雖然西方印象主義的崛起和中國寫意畫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脈絡,畫法和繪畫技巧也完全不同,但是從直觀的觀賞性上還是能產生某種聯想,否則,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的楊振寧先生也就不會如此提出自己的直觀感受了。實際上,不論東西方繪畫的起源、發展脈絡和技巧有多少差異,追求自由的審美境界正在成為繪畫藝術共同的發展方向。 東西方繪畫的差異是多方面的,中國傳統畫強調意象美。如戴進的《月下泊舟圖》,用留白表現水天一色,給觀賞者以想象空間。西方油畫,不論寫實主義還是印象主義,畫面充滿畫作一般不留白,對于觀畫者而言,想象的空間就相對小一些。又如中國畫家經常以多層次黑白兩色來繪畫,而西方油畫的色彩則更加豐富。 雖然存在各種差異,東西方文化卻始終存在著潛在的互相影響。早在公元前6世紀,正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個學派百家爭鳴的局面,孔子的學生根據他的談話整理出版了語錄對話體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論語》,影響中國文化兩千多年。幾乎在同一時期,西方的古希臘出現了哲學家蘇格拉底,他的學生柏拉圖出版了他的語錄對話著作《理想國》,影響了西方文化兩千多年。雖然《論語》和《理想國》兩部著作的觀點、主題思想完全不同,但是同一時期出現這種文化繁榮,應該不僅僅是一種巧合,應該是東西方文化存在著某種潛在的互相影響。 自林風眠、吳冠中開始,中國現當代美術在傳統水墨畫中融入了西方油畫的色彩元素,發展成為中國彩墨畫,使得中國畫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能不說是東西方美術互相影響的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聯系越來越緊密,東西方文化一定會走上互相影響、互相融合的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