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5來源: |
13年前的今天,香港巨星張國榮因抑郁癥病情失控,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二十四層墜樓身亡,終年46歲。 提起張國榮,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一位優秀的藝人,歌手,演員,偶像,巨星,文化符號……其實生活中的他,亦是一個樂于投入事業也樂于享受生活的普通人,愛好廣博,修養深厚,尤其對美術設計和創作非常鐘愛并且具有相當的鑒賞能力。他談過自己對美術的一些偏好,也收藏了一些作品,他喜愛的美術作品來自五湖四海,卻有著一脈相承的藝術風格:自然,簡約,純樸,淡雅。欣賞張國榮豈可錯過欣賞這些美術作品,讓我們因為走近一個精彩的人而走近一個更為精彩的世界。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1995年Channel V電視采訪中,記者問及最喜愛的藝術家,張國榮提到朱銘。朱銘其人,在大陸名氣并不十分響亮,而在臺灣,他是殿堂級的藝術大師,受尊重程度幾乎不亞于齊白石和徐悲鴻。朱銘的個人美術館是臺灣最著名的美術館之一,位于臺北金山鄉,臺灣其他著名美術館里也大都陳列著他的作品。他的藝術風格非常突出,以豐富的傳統文化傳承和自然、鄉土的氣息見長,在美術界享有盛譽。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欣賞朱銘這位藝術家,并不是隨口說說就算,1999年出品的寫真集《Leslie的所有》中,他正在觀賞的,赫然就是朱銘作品。這座是朱銘《人間》系列中的彩繪木雕,是表達對現代人世風貌認識的創作,充滿生活氣息。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人間》系列不僅有親切而艷麗的彩木,還有活潑粗獷的海綿翻銅,冷峻典雅的不銹鋼等多種工藝和多種材質。彩木系列更加粗拙純樸,不作刻意修飾,外表既袒露出巧奪天工的刀法,也蘊藏著質樸淳厚的生命本真,抒發出生活中情致動人的一面。朱銘說:“《人間》雕刻之語言及其精神,是在描寫大面的人間,局外人不一定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在忙什么,我沒有去問他們,也沒有必要去了解他們,他們也未曾告訴過我,但他們還是繼續他們的人生,問題仍然存在,問題繼續發生,也不斷地結束。” 圖中作品為《人間》系列之《僧侶》與《母女》。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這個也是朱銘作品,應該是《太極》系列,同樣出自《Leslie的所有》寫真集。相信張國榮是有意以這樣的方式向自己欣賞的藝術家致敬。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太極》系列是采用鑄銅或石雕手法表現太極拳的招數,美術評論指其代表著對形而上世界的體悟和訴求:“其作品主體造型采用略為抽象的方形構筑,凝重而富動感,充分表達了太極拳寓動與靜,以靜制動的運動特征。作品將一種東方傳統的自然觀,生命觀以一種現代方式表現出來,這恐怕也是作者的作品能夠獲得廣泛的國際聲譽的原因。”這兩幅是《太極》系列之《物我兩忘》和《太極對勢》。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這是張國榮的家,玄關門口陳設的就是朱銘作品,看來也是《太極》系列。張國榮將自己欣賞的作品陳設在家里當然不算特別,特別的是,能夠把這座雕塑的風格、色調、質地、樣式,與整個家居配合得如此協調,渾然一體,完全不著痕跡。 著名設計師、造型師、美術指導張叔平對張國榮的藝術品位贊嘆不已:“……你進入他的家,你便馬上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他有art sense,每件家具每件擺設都配合很好,看起來全都是沒有錯的。很厲害,很少人可以做到這樣。好good taste。他很干凈整潔,家具一塵不染,衣服不會放得太迫,依據顏色類型好好分類。很干凈很靚,很厲害。”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1995年這次采訪中,關于自己欣賞的藝術家,張國榮提到的另一個名字是亨利摩爾。亨利摩爾是西方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大師,他把原始藝術對人的生命的熱烈追求和表現形式的率真質樸,與現代藝術反對模仿、摒棄再現以及追求形式本身的獨立價值的觀念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既保持西方傳統藝術精神,又具有現代審美品格的藝術之路。對生命與溫情的關注是他的作品始終堅持的主題。這一幅是亨利摩爾的名作《家庭》。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亨利摩爾在藝術上的一個重要拓展體現在空間的連貫性方面。他從空洞、薄殼、套疊、穿插等等手法中把人物的因素大膽而自由地異化為有韻律、有節奏的空間形態。這一幅是亨利摩爾的名作《斜倚人物》,受印地安托爾特克文化中雨神雕像影響而創作。作品中引人注目的“洞”是摩爾獨特的藝術創作手法,一方面擴大了雕塑的內在張力,使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人體的自然構成,另一方面強調了雕塑中不同部分的聯系,提示出雕像與空間的關系,增加了三度空間感。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將亨利摩爾與朱銘的名字相提并論并不是偶然,其實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風格頗有相通之處,曾經舉行過聯展,作品亦曾印制在同一張郵票上,臺灣朱銘美術館里也收藏有亨利摩爾的作品。還有一篇文章曾將亨利摩爾與王家衛聯系在一起,說《東邪西毒》的人物關系構架使他想起亨利·摩爾的線塑,錯綜復雜的銅線在幾個獨立主體之間所構成的奇異張力,動一發而動全身——“看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殊途同歸,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提到殊途同歸,還要說說張國榮喜歡的西班牙畫家胡安·米羅。著名填詞人林夕在回憶中說:“……第一次見到張國榮是在淺水灣他的家里。那時我還是個剛剛開始寫了兩年歌詞的后生仔,突然就來到一個大明星的,而且是三層樓的Legend的家里……他請我吃飯,一進門我就看到客廳里掛著非常好看的畫,是我喜愛的畫家——上面寫的是M、I、R、O。居然是真跡??!實在讓我驚訝不已……” 張國榮的淺水灣家居并未有照片流出,無從得知客廳里掛的米羅作品到底是哪個,下圖是米羅作品《耕地》。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我個人覺得喜歡亨利摩爾的人同時喜歡胡安米羅是天經地義的事,他還可能同時喜歡保羅克利吧?雖然他們的藝術流派各有不同,但是在我眼里,都是通過簡練的、貌似稚拙的筆觸表達出恬靜的氛圍和恒久的生命力。胡安米羅是超現實主義有機抽象派的代表人物,專業評論說:“米羅的藝術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畫中往往沒有什么明確具體的形,而只有一些線條、一些形的胚胎、一些類似于兒童涂鴉期的偶得形狀,顏色也非常簡單,看起來自由、輕快、無拘無束;但是這些作品都是藝術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慮相結合的結果,是縝密思考后的流暢活潑。”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1995年張國榮遷居,家中新添了幾幅中國書畫。門廊里這一幅是著名畫家丁衍庸先生作品《霸王別姬》,出現在張國榮家里真是妙筆,相信是在他主演電影《霸王別姬》之后登堂入室的吧。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丁衍庸與關良、林風眠并稱“廣東三杰”,在中國畫壇各踞一席之地。丁衍庸的中國水墨畫以八大山人、石濤等人的繪畫風格為宗,創新出屬于自己的技法特色,其中尤以“一筆畫”最為后人所津津樂道。他的繪畫題材豐富;包含花鳥、草蟲、人物及山水等,線條流暢簡練,造型稚拙生動,我個人覺得其風格與前文提到的胡安米羅等人不是不像的。以下為丁衍庸的國畫作品,右邊一幅又是《霸王別姬》。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有趣的是,“廣東三杰”中,不僅是丁衍庸,另外兩位關良與林風眠也都各有許多幅《霸王別姬》的美術作品,經典劇目,名不虛傳。以下三幅《霸王別姬》的作者是關良,關良擅長油畫與中國畫,其油畫純樸、率真,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與民族氣派;其中國畫多為水墨戲曲人物畫,手法明快單純,所作生旦凈末丑,神出像外,耐人尋味。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以下四幅《霸王別姬》的作者是林風眠。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義以后的現代繪畫的營養,與中國傳統水墨和境界相結合,并融入了個人的人生經歷,是已經接近了“東西方和諧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畫家。他迷戀自然、生命,憧憬著和平與寧靜,以仕女和風景畫居多。作品有一種悲涼、孤寂、空曠、抒情的風格,具有一種令人感動的悲劇美。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家里客廳正面懸掛著一幅對聯,題曰“有竹人不俗,無蘭室自香”,作者不詳,考據未果,有待高人指教。有資料說清代書法家李鱓寫過此聯,李鱓和鄭板橋齊名,同為“揚州八怪”之一,他的詩、書、畫現在都是收藏界的珍品。從書法風格來看,這一幅不似出自李鱓之手。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還說過自己喜歡奚淞的白描觀音。奚淞是著名的臺灣畫家,精擅白描觀音,他說:“我是以畫觀音來解決心情上的問題。當時母親去世,她的死除了帶給我悲痛,同時引發了所謂人世間痛苦的事實,面對這種痛苦跟不安,我并未很正規地依佛教方式去禪坐或聽經,而是畫觀音。……佛陀本身就是面對苦產生的一種追求和覺悟,如果一個人連痛苦、老死都不認識的話,很難真正進入學佛的狀態,這也是我事后才懂得。”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以下幾幅白描觀音均來自奚淞先生的散文畫集《三十三堂札記》。“三”代表“多”,“三十三”代表“很多很多”,奚淞在三十三個月的時間里每月寫一篇札記,繪一幅白描觀音,結為此書,記錄他的一段人生歷程。圖畫工筆端雅,流麗秀勁,呈顯觀音菩薩自在、慈祥、清凈、喜悅的神韻。奚淞在《三十三堂札記》的序言中說:“……紙上線條固然構成可見的觀音畫像,而虛空不可見之處,更藏有天地間生命的理則和慈愛。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觀音圣容。”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喜歡參觀藝術館和畫廊,最愛盧浮宮,也經常到巴黎等地選購美術作品,除了自己收藏之外,有時也送給朋友。某年梅艷芳過生日,張國榮送給她的就是購自巴黎的油畫,可惜不知道這幅油畫的出處?,F在我們所知道的張國榮欣賞的油畫家之一是臺灣畫家黃銘昌,黃先生自述說:“我試著用畫筆去傳達自然與心靈合一的光線、色彩與形體,并期望把這份美好又平靜的感覺,藉繪畫傳達到人們的心眼中。”這一幅是黃銘昌的《稻田》系列。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黃銘昌與前文提到的奚淞是好友,經常一起出外采風,藝術風格頗有相通之處。這一幅是黃銘昌創作的奚淞像,出自黃銘昌作品之《遠眺》系列。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香港本土有一家著名畫廊叫做藝倡畫廊,張國榮是那里的???。藝倡畫廊的主人董建平女士提起張國榮時說:“他最愛中國現代水墨畫,特別是黑白色的,前衛藝術則不大喜歡。雖然他也在拍賣會上買過齊白石,但不刻意追求名家,品味十分好,本港水墨畫家呂壽琨的作品他尤其欣賞,亦買過李華生、趙春翔的畫。……” 無法知道張國榮購買的作品到底是哪幾幅,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幾位畫家的藝術風格吧。齊白石老先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現代繪畫大師,繼清末民初海派畫家之后,把傳統中國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拔萃。他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齊白石在藝術上強調傳統精髓和變法圖新,同時精心觀察生活,熱情反映生活,充分表現生活的崇高境界。他把前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道理體會得很深刻,其畫以文人畫為根基,開掘民間傳統,探討雅俗結合,形成了稚拙而純樸、凝煉而平和的個人風貌,也為傳統國畫注入了蓬勃生機。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現在來認識一下張國榮“尤其欣賞”的呂壽琨先生。呂壽琨是香港著名畫家,“新水墨運動”的領袖人物,早期學習內地傳統水墨,奠立根基,加以發展,另辟蹊徑,成為新水墨創作先行者。香港曾經于2001年舉辦過“大師系列:丁衍庸·呂壽琨聯展”,再一次說明了張國榮所欣賞的藝術風格之殊途同歸。以下兩幅為呂壽琨先生作品《昂船洲鏡心》與《深水灣雨后》。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呂壽琨創作成熟時期的代表作為“禪畫”系列,以排筆大筆掃染,配合猩紅的抽象蝴蝶或代表蓮花的火焰形象,象征禪意。這種大膽創新的嘗試和理論帶動一個注重對物料、造型和內容進行新探索的新水墨運動興起。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購過作品的畫家李華生先生,是一位自學出身的大陸畫家,兼通音律,尤擅川劇,其國畫作品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舉行過多次大展。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李華生的山水畫作品,繼承中國文人畫“重意趣,略形似,求真率”的傳統,粗獷奔放,痛快淋漓,運筆舒巧無滯,畫面到處洋溢著生氣。評論家說:“這些作品不同于中國常規文人畫,出現動靜咸宜、伸長有致,新的線條之美之抽象畫,又非彼等所習見之抽象畫,而中國現代畫中之抽象畫,并非抽象至令人難以捉摸,難猜透,而是乃有具象之實感。”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購過作品的趙春翔先生,與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畫家一樣同為國畫大師林風眠的高足。趙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懷著深厚感情,立志將古老的中華傳統繪畫藝術與西方現代繪畫藝術結合,運用中國水墨畫潑墨技法,結合歐美繪畫立體、抽象表現、硬邊等表現手法,通過生動豐富的形象表現出中國傳統哲學中仁愛、均衡、相對、天人合一等思想內涵。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當代美術研究學者高名潞曾經這樣評價趙春翔的藝術風格:“……趙春翔雖然也力求中西合璧,但是,他要畫的是‘道’(不論是天道還是人道)和‘理’(無論是宇宙的原理還是生活的哲理)而不是‘情’‘景’和‘趣’。其他多數畫家,包括林風眠和趙無極等,畫的仍是傳統文人畫的‘情’‘景’‘趣’,他們的美學原則仍然是元明文人畫的發展性的延續。而趙春翔更屬于叛逆者,是一位超越了自己的生活時代的畫家,一位具有‘后文人畫’美學原則的中國畫家。”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正在凝視的這一幅作品是中國當代畫家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不過這并不是張國榮本人的收藏,照片出自張國榮的個人寫真集《Leslie的所有》,拍攝地點是香港的中國會俱樂部。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曾梵志是一位表現主義畫家,其油畫作品《面具》系列以眾多假面具的符號,在寫實的外框下,采用隱喻和象征的表現主義手法,演繹著當今社會中人們的精神狀態:煩躁、不安。盡管帶有卡通的色彩和調侃的味道,仍給人以沉重感和壓抑感。他的作品橫看豎看,都不像是張國榮特別欣賞的那種風格,選擇他的作品作為寫真集照片背景,或許只是偶然吧。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在演藝界人緣甚好的張國榮,還交了許多文化界的朋友,費明杰是其中之一。張國榮十分欣賞費明杰作品,2002年1月,費明杰在香港舉辦作品展,張國榮當時正在忙于籌拍新片,但是仍然趕去道賀支持。張國榮生前從藝倡畫廊購買的最后作品就是費明杰的《桂花》系列,可惜找不到圖片,現在這幅是費明杰的裝置藝術作品,也出自藝倡畫廊。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費明杰是海內外知名的畫家和裝置藝術家,作品充滿吸取東西方文化哲學精華后所產生的對人類與大自然之間關系的隱喻。他喜歡將實物和藝術品結合,認為藝術創作沒有所謂的真假虛實,藝術家就是在真假之間尋求自己的創作空間。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與旅法畫家陳建中也有深厚的交情,1999年張國榮自編自導音樂電影《左右情緣》,邀請陳建中在片中客串,扮演陳建中自己。左圖是陳建中生活照,右邊兩幅是《左右情緣》截圖。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左右情緣》的劇本是張國榮親自創作的,講述畫廊女主人欲收購陳建中油畫,自己又脫不開身,委托丈夫去巴黎代取,結果引發了一系列情緣故事。片中陳建中只露面片刻,但是整個故事圍繞著他的作品展開,還借女主角張柏芝之口調侃道:“哪,先講明白!陳老師人呢,就是很有藝術家脾氣的!喜歡你就很喜歡你!不喜歡你的話,多少錢都不會賣畫給你!你明白了吧?”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陳建中旅居巴黎多年,但是作品表現得最多的并不是巴黎的繁華、熱情、浪漫以及刺激,而是在繁華巴黎被人遺忘的角落的孤獨和恬靜。他畫了很多巴黎街巷的破門、殘窗、敗壁、生銹的扶梯和水管、路邊的小草、欄桿里的綠蔭……從這個角度而言,陳建中的畫作致力表現的不是一種超驗的玄思,而是一種現世關懷;不是一種表面的東方情結,而是一種深沉的人類情懷。他采用“超自然主義”的寫實手法,卻十分奇妙地表現出一種神秘,一種誘惑,一種靈性。陳建中說,他從這些景物里的確看到了一種神秘的東西,這些無生命的、工業化的東西里,含有一種美,沉默、安詳、寂寞。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左右情緣》中陳建中出場的片段是在陳建中的家里拍攝,這里是巴黎著名的藝術家聚居區,也是著名畫家畢加索和莫迪里阿尼的故居,“洗衣船”遺址所在地。以下是《左右情緣》的截圖,張國榮扮演的男主角Sam和張柏芝扮演的女主角Jane來到蒙馬特山上,在陳建中的家門口徘徊。 “洗衣船”不是一艘船,而是一幢形狀奇特的木板樓,建在古杜廣場南邊的一個斜坡上。“洗衣船”不僅是蒙馬特傳奇歷史的一部分,也是整個西方藝術史的一部分,20世紀現代藝術從這里起航。畢加索就是在這里度過了郁悶的“藍色時期”,進入明朗的“粉紅時期”,并最終創立了影響西方藝術史進程的立體派,開創了現代藝術的先河。“洗衣船”的露面,使《左右情緣》這部電影有了更加濃郁的藝術色彩及浪漫氣息。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對西方藝術有一定的了解,曾經在采訪中隨口說起:“我喜歡Art Deco Period,三十年代中期和后期美國和法國的藝術作品……” Art Deco是從新古典過渡到現代主義之間的一種藝術風格,源自1925年法國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裝飾藝術國際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 des Arts Decoratifs Industriels et Modernes),當時的語意為“最豪華”的意思。它趨于幾何的挺拔豎向線條、強調對稱、干凈利落、大塊漸成的風格,金字塔狀的臺階式構圖形成強烈的視覺感受和獨特的韻律感。在二三十年代曾風靡紐約、巴黎、上海為代表的大城市。Art Deco表達了當時高端階層一直在追求的高貴感,摩登的形體又賦予古老的、貴族的氣質,代表了一種向上的欣欣向榮的力量。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Art Deco這種最早起源建筑設計的風格,后來逐漸融入服飾、珠寶、家居的創作、裝飾和設計中,在藝術領域幾乎無處不在。Art Deco的裝飾有下列幾個主要的特征:放射狀的太陽光與噴泉形式:象征新時代的黎明曙光;摩天大樓退縮輪廓的線條:象征二十世紀的到來;速度、力量與飛行:象征交通運輸上的新發展;幾何圖形:象征機械與科技;新女人的形體:象征女性的自由權利;取材自爵士、短裙與短發、震撼的舞蹈:象征打破常規的形式;對埃及與中美洲文明的想象:象征古老文化;以及明亮對比的色彩等等。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紐約帝國大廈、上海金茂大廈、康詩丹頓Art Deco系列腕表……都是Art Deco的代表作品,著名珠寶品牌卡地亞也曾經在許多珠寶的款式設計中融入了Art Deco裝飾風格。 下圖左邊是卡地亞經典作品Menotte手鐲,Art Deco裝飾風格在工業設計上的代表作之一。Menotte是手銬的意思,這款手鐲側邊配有螺絲扣,上下一銬鎖在腕上,每一個手鐲都有其編號與特殊的螺絲起子,其最大特色是需由兩個人協力合作才能配戴,具體地詮釋出愛情的互相信任及密不可分。右邊是著名的卡地亞三金戒指,由Louis Cartier于1924年親自設計,獻給他極富天賦的朋友Jean Cocteau(詩人、導演、劇作家、超現實主義領導者)。其中白金代表友誼,黃金象征忠誠,玫瑰金表示愛情,成為卡地亞的經典標志,至今世界各地的人們還喜歡用它來表達永恒不渝的愛。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下圖左邊是張國榮在1995年的留影,他的左腕上戴的就是Menotte手鐲,這只手鐲同樣也在1998年張國榮《這些年來》MV中出現,非常明顯的大特寫,意味深長。右邊是1985年張國榮大碟《為你鐘情》封套,張國榮手上戴的就是卡地亞的三金戒指。設計師陳幼堅回憶道:“……《為你鐘情》的封套是他自己的構思,他堅持要拍大頭,堅持要這樣默默地望著鏡頭,最奇怪的是,他說一定要把那個指環也拍進去,他說那是人家送的禮物。那時候雖然我們都很熟了,也不好問太私人的問題啦,他說反正就是一定要拍進去……他還提出把唱片做成白膠的,代表愛情的純潔啦諸如此類,這張唱片現在看起來仍然是很漂亮……”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奧斯卡金像也是典型的Art Deco風格。大家可能看多了小金像的正面,呵呵,這回拍一張后背給大家。右圖是《霸王別姬》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張國榮受邀出席了那一屆的金像獎。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1994年,張國榮在電影《金枝玉葉》中扮演男主角顧家明,一位品位高雅的金牌音樂人。顧家明家里掛的幾幅油畫也是典型的Art Deco風格,出自波蘭女畫家塔瑪拉·德蘭皮特卡之手,左邊是《博卡德夫人像》,右邊是《男士肖像》?!督鹬τ袢~》這部電影在美術方面下了重本,據說連顧家明家中的英式古董椅都是專門借來的價值連城的真品,所以這兩幅塔瑪拉作品到底是真跡還是贗品,還真是難以定論。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塔瑪拉在作品中添注了19世紀印象主義大師莫內、德加的筆法與瑰麗色彩,同時運用晚期印象主義中立體派觀察世界與男女人體的獨特視角,以帶有濃厚裝飾性的圓潤線條,使作品散發出濃郁的肉欲氣息,其繪畫風格對現代藝術的影響不可估量。塔瑪拉本人的傳奇色彩頗濃,在16歲的少女時代就發下誓言:“一生只過奢華的生活”,并且身體力行,夢想成真,她的名字不僅與“藝術”,也與“情欲”與“奢華”緊密相連。將塔瑪拉作品安置在顧家明家里,與《金枝玉葉》這個片名相得益彰,也與影片主題和氛圍暗合,令人不能不對美術指導奚仲文的功力由衷贊嘆。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提到張國榮電影中的名畫,不能不順便說一下《縱橫四?!?。《縱橫四?!返暮艽笠徊糠謩∏閲@一幅名畫展開,阿祖和阿占的人生都因此改變……這幅畫先是出現在美術作品的冊頁里,然后出現在神秘古堡里,被阿占和阿祖聯手偷去之后,又被壞干爹搶走,又繞了一個大圈子重新給阿占和阿祖來偷,片尾大決戰中,正邪雙方在這幅名畫之下打得一塌糊涂,而墻上掛的其實是贗品,真跡已經回到博物館中……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這幅名畫叫做《赫林的女仆》,法國畫家保羅·德西雷·特魯伊貝爾于1874年創作,現藏于朱爾斯謝雷藝術博物館(是不是就是《縱橫四?!分械牟┪镳^?待考……)。畫家通過對一個東方女仆及其環境的簡潔表現,展示了令人神往的東方情調:女仆裸露著上身,健壯豐滿,服裝極富阿拉伯風格,端莊的面容略帶阿拉伯女性特有的憂郁,手端著阿拉伯人的水煙筒走向主人。 《縱橫四?!分谐霈F的畫作毫無疑問只是道具,把畫布切掉了許多,而且每次出現,被切掉的范圍忽大忽小,難道這幅畫真是神秘得有再生功能,切掉了之后還能重新長回來嗎~~~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縱橫四?!芬婚_頭,大盜三人行就成功地從藝術品押解車上盜出一幅名畫,回到家里之后,阿祖對著名畫品評道:“驀然回首,小妞兒已睡歪了脖子……”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這幅畫是阿米迪奧·莫迪里阿尼作品,名為《讓娜·海布特畫像》。莫迪里阿尼是意大利著名畫家和雕刻家,20世紀早期在巴黎發展出獨立于二十世紀其他畫派的風格。他的作品以人物肖像和人物空間為主。他那個人的、優美的拉長手法,總是使人物的輪廓線流暢而又準確,幾乎覺察不到層次的肉色調子,塑造豐滿而給人以美感的體積。軀干往往是被過分拉長的,但沒有怪誕變形的感覺,反而有種田園詩般的沉靜和優美。 縱觀莫迪里阿尼的作品,“睡歪了脖子”的小妞極多。他賦予所有的肖像以統一的莫氏造型模式,然而,模特的外形與內在的性格特征卻同時生動地顯露出來。讓娜·海布特是莫迪里阿尼的妻子,多次在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中出現,這位女性的生平,一如畫中的她體現的那樣交織著幸福與哀愁。她與莫迪里阿尼相識不久后便成為他的妻子,但是莫迪里阿尼有著藝術家的天才也有著藝術家特有的反傳統、反社會的豪放不羈,酗酒、吸毒、風流韻事不斷,35歲便死于肺結核。讓娜在莫迪里阿尼葬禮的當天跳樓自殺。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縱橫四?!返闹鹘鞘秋L流畫盜,片中出現的藝術品很多,就連阿祖同學的居所也充滿藝術氣息。大家一定記得當紅豆為了請求阿祖幫助阿占盜畫,上門去拜訪阿祖時,阿祖請她坐在自己膝上,乘著輪椅視察整個房間,指著占滿整面墻的一幅畫說:“這幅畫是我畫的,畫中的這個人就是我……”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這幅畫的來頭很大,原創者可不是阿祖,而是法國著名畫家亨利·盧梭。畫中的那個人當然也不是阿祖,而是一個異國女郎。盧梭是一位擁有純樸的赤子之心的畫家,作品充滿童真般的幻想,繪畫技法樸實無華,描繪某些局部的細致筆法顯得隨意稚拙,完全不再是古典透視關系下的寫實的物象,而是各自獨立的、帶有夢幻般的物象,呼喚著自身生命的存在,成為內在精神的抽象表達。這幅名為《弄蛇女》的油畫被視為盧梭晚年熱帶時期的代表作之一,靈感來自曾到印度一游的保羅·德洛涅的母親,她總是在她種滿植物的沙龍中,和訪客講述異國帶回的傳奇故事?!杜吲分?,人與動物和平相處,只有代表希望和平的綠色與淺藍色。盧梭的藝術風格與《縱橫四?!分邪⒆娴膫€性與人生觀十分契合,阿祖將這幅《弄蛇女》畫在家里,心態和創作過程順理成章,耐人尋味。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這是盧梭的另一幅代表作《夢》。欣賞盧梭的繪畫不僅要理解作品中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感受畫家的心境。盧梭對現實世界作了根本意義上的變形,畫中的物體不再是大自然中的形象,而是由他創造出來的形象,由于這些新的形象主要是由畫家的想象力來完成的,也就是說,它們是可視的現實世界經過畫家的內心的整理之后的形象,這就使精神現實——對現實的神秘感、天真感和質樸感——通過物質現實將不可視的領域浮現在可視的現實空間之中。盧梭因其獨創性和卓越的藝術成就而被推崇為原始派藝術的先驅,奠定了原始派藝術在現代美術史中的地位。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說回到張國榮自身,來看看他喜歡的工藝美術作品。著名設計師張叔平回憶張國榮時提到:“……其實他的‘靜’和‘優雅’也是去到盡的,比如他的家,一張大桌上只有一只銀色的小鐘,一個玻璃煙灰缸,一個白色小瓷器,不多不少,顏色配得剛剛好,真是很美。通常人總會多擺一瓶花在一張大桌上,但他沒有。所以這其實是經過他設計。他的minimal去到盡,但又有點奢華,elaborate的。原來那不是玻璃而是很美的水晶,瓷器公仔竟是個古董,銀色鐘仔則是Tiffany的。你一看便知道,這個人是很執著要選擇一切世上最好的東西,再用他的taste去把它們陳設出來……” 下圖是張國榮與好友宋小川、林青霞在張國榮家中的合影,背后的油畫看不清楚,貌似兩個大天使與一個女子,應該是《圣經》故事吧;小桌上置的則是一具瓷器,粉青貫耳方壺。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貫耳壺來源于青銅器,宋代開始在各窯場以其樣式燒制,成為一種傳統的陳設用瓷。貫耳壺因其壺身兩側各附有一管狀貫耳而得名,形制多有變化,有圓、方之分,到了清代其造型更是多變,既有秀麗雅致,也有古樸端莊,施釉也有多種,除仿官釉外,仿汝釉、仿龍泉等也是清代貫耳壺上常見的釉色。張國榮家里的貫耳壺來自何方已不可考,不妨欣賞一下類似的幾款吧:左邊是清雍正仿宋官窯貫耳方壺,中間是清光緒仿宋官窯貫耳方壺,右邊是清乾隆仿宋官窯雙貫耳方壺。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像前文董建平女士說的那樣,張國榮并不刻意追求名家,家居陳設中也并不都是名貴古董。拍攝《霸王別姬》的時候,張國榮在北京四處逛古董店,見到一只刻著“大清雍正年制”的綠色瓷瓶,“覺得顏色好特別,花紋好有層次感”,于是明知道是贗品也買了下來收在家中。2000年,香港《太陽報》舉行慈善拍賣活動,張國榮積極響應,率先捐出瓷瓶及另兩件物品參加了拍賣,如今已經不知在誰的手中收藏了。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還是在1995年Channel V的訪問里,張國榮講述自己最喜愛的藝術品,除了幾位美術大師的作品外,專門提出一個“Lalique的水晶瓶”。 “Lalicque”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也是最為著名的水晶品牌之一,可以說已經不再是一種產品,而是代表著一種優雅的生活態度。Lalique的創始者Rone Lalique是二十世紀的一位熱愛生命的天才藝術家,他聰慧,前衛,創造出許多不朽的杰出作品。Lalique的品牌宗旨很簡單,那就是要做就做最好的,不光是它做到的和正在做的事情。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世界上水晶產品千姿百態,Lalique水晶之所以如此出眾,不僅是由于工藝的高超和設計的精美,很重要的一點是由于Lalique水晶產品那種“不閃”的含蓄。與我們常見的施華諾維奇式的璀璨奪目的水晶產品不同,Lalique發展了獨特的水晶磨砂工藝,使產品呈現夢幻一般的朦朧效果,具有一種優雅、內斂的貴族氣度。Lalique注重手工制作,使玻璃制品中的精品造型可以沿用到水晶制品中,且更具風采,是收藏家的最愛。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對水晶十分偏愛,不僅自己收藏,也送給朋友。羅文過生日的時候,張國榮送了他一具水晶女像;譚詠麟過生日的時候,張國榮送了他一具水晶高爾夫球手像(譚詠麟喜好高爾夫球);張叔平在前文中也提到,張國榮自家客廳桌上也擺設著一具水晶煙缸。估計這些都是Lalique產品吧,不過沒有圖片,無從考據了。 張國榮待人熱誠,摯友甚多,許多與他合作過的同事也都被他視為自家人一般。下圖出自《明報》對著名影星李香琴的采訪,李香琴是張國榮的前輩,《家有喜事》是他倆的第一次合作,李香琴在片中扮演張國榮的媽媽。那一年的生日是李香琴六十大壽,當時《家有喜事》已經拍完散伙,但是張國榮不會人走茶涼。圖中一共有五個瓷偶,顯然這是老人家的收藏嗜好,張國榮投其所愛,一定極合她的心意。有這樣的朋友是多么開心的事情,就算只是工作伙伴,同樣情誼常在溫暖人心。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圖中兩只較大的瓷偶都出自陶瓷界頂級品牌Lladro,左邊的女孩叫做“Curious girl with straw hat”,身高25厘米,誕生于1978年,在Lladro家族中的編號是01005009,她的父親,創作者,名叫Francisco Catalá。這位女孩如今的身價是190美元,在Lladro家族中屬于一個中檔價位。 《明報》的圖圖中說:“高的一個是當年張國榮跟她合作《家有喜事》時送給她的生日禮物……”那么,張國榮挑中的,是右邊穿淡紫色衣服的女孩。這個女孩叫做“Pulling dolls carriage”,身高28厘米,在Lladro家族中的編號是01005044。她的父親名叫Vicente Martínez。誕生時的身價是260美元。《明報》的圖圖里,她被前面的人偶擋住了,其實她手里還牽著一個小小的車子,車里坐著一個可愛的娃娃呢。不過這款瓷偶已經于1997年絕版,現在基本買不到了。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當然Lladro瓷偶并不是張國榮的愛好,但是這款瓷偶確實是他挑中,他滿意,有他的痕跡,居然已經絕版,實在令人惆悵。籍此欣賞一下Lladro家族的經典之作吧:Lladro的瓷器作品堪稱一件件以瓷土做成的雕塑藝術品,極具收藏價值。其獨特之處,在于作品表達出來的意境。雖然許多題材都好像很簡單及生活化,但就是因此才捕捉到生命中美妙的,彌足珍貴的一刻。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在張國榮走過的痕跡中,美術作品不僅包括書畫、工藝品,還有經典建筑。下圖出自張國榮1998年出品的專輯《Printemps》宣傳照,這輯照片專程到日本拍攝,此圖拍攝地點是日本京都龍安寺庭園,張國榮正在欣賞的是龍安寺著名的枯山水石庭。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京都龍安寺庭園是日本庭園藝術的代表作,名列世界文化遺產,里面的大石和滿地碎石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象征著海、山、水等宇宙萬物,以不變喻萬變。據說靜坐在那里可以悟到無限禪意。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2001年張國榮出版了一本高質素的個人寫真集,全部在中國內地拍攝,傾注了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張國榮給寫真集取名為《慶》,并親自撰寫了序言:“新世紀之初,我達成了一個多年的心愿,到國內展開十數場的個人演唱會。有幸在這次巡回當中,察覺到每一個城市,舉辦的演唱會都有著熱烈的反應。……其間我東奔西跑,足跡走遍大小城市,讓我飽覽無數文物古跡,國內風光無限,擴闊我不少眼光及胸懷! 慶幸能在過后的一段日子,練就一身本領,能讓我在若干不能預計的情況下都一一應付自如;亦慶幸有一群不可多得的追隨者,歷年來給予我無限的支持及信任;更慶幸能看到擁有幾千年文化的這塊土地正漸邁向一個新的紀元。紅旗拼蕩,國泰民安。” 下圖為張國榮游覽杭州西湖的留影,右圖佇立之處,是西湖小瀛洲的“我心相印亭”。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小瀛洲(三潭印月)堪稱江南水上園林經典之作,既是西湖十景之一,又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我心相印亭是由一座主亭和兩側的副亭構成的臨水而建的組合亭,主亭的北面開設有滿月形的圓洞門,洞門上方題有“我心相印”亭額(“我心相印”是佛教語匯,意思為:“不須言,彼此意會”,也即通常所說的“心心相印”之意)。亭柱上懸掛著著名作家周而復寫的楹聯:“山光靜對煙波際,塔影清涵水月間”。洞門兩側,開有漏窗,透過門和窗,將視線延伸到西湖水面,漾漾湖波之上,三座寶瓶形的小石塔鼎足而立,風姿無限。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寫真集《慶》中有許多圖片攝自北京天安門城樓,張國榮倚柱遠眺,神情寧靜,一切盡在不言中。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天安門城樓位于天安門廣場北端,面臨長安街,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以杰出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天安門城樓圖案也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 天安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明清兩代是皇城的正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天安門位于北京城的傳統的中軸線上,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城樓上60根朱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郁的墻臺,上有兩層重檐樓,有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征皇權的“九五之尊”。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36扇朱紅菱花門扉;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殿內由一個450公斤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宮燈組成的眾星捧月圖案。城臺下有券門五闕,門前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架起七座漢白玉橋,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橋南東西兩側,各有漢白玉石華表矗立,云繞龍盤,極富氣勢。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對內地文化懷有深厚感情,1992年首次赴內地合作電影《霸王別姬》之后,就成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停舆B主演了《風月》、《紅色戀人》等內地電影,結交了許多好友,足跡遍及城市角落,被媒體戲稱為“上海名人張國榮”。 2002年11月30日,上海博物館隆重舉行“千年遺珍國寶展”,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聯合主辦,展出《清明上河圖》、《伯遠帖卷》等晉、隋、唐、宋、元廳代書畫珍品。張國榮與唐先生專程飛去觀看。那天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清明上河圖》前徘徊,仔細地看了又看,一直到閉館,才戀戀不舍地離開。我們知道這些,是因為那天有幾位影迷發現了他,興奮地跟蹤著他,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當時他已經身患嚴重的抑郁癥,在這個月里甚至試圖自殺。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說:“如果我不做藝人的話,可能去做設計師或美術評論家。”欣賞了他的欣賞,我們可以相信他有資格說這話。至于他自己的創作,我們所能看到的唯一作品是2001年圣誕節他接受雜志采訪時隨手畫的一張賀卡,實在太簡單了,太簡單了,很難看出水平所在。其實據張國榮的朋友說,他閑時喜歡畫一些素描和速寫的,可惜一向不肯公諸于眾。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在美術設計方面,張國榮的才華已經得到公認。他不但是自己的形象設計師,也為其它藝人擔任過形象設計,還為自己的演唱會設計過服裝和相關紀念品。下圖是他親自為“熱·情”演唱會設計的紀念外套。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也是“熱·情”演唱會的紀念品之一,張國榮親自設計的鼠標墊。東西太少太簡單,體現不出什么水平,不過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他選的這兩張照片:張國榮的品位真是很特別,身為最著名的“靚人”,美麗照片浩如煙海,他自己喜歡的卻一向都是看不清臉的,或者是背著身,或者是低著頭,或者是曝光過度,或者是埋在陰影里……顯然他并不關心是否把自己的形象拍得美麗,而是更在乎作品的整體效果對意境的傳達。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其實要了解張國榮的藝術才華和審美觀,最好的方式還是看他親自導演的電影和MV,看他親自監制的唱片與演唱會。張國榮不僅是一位演員和歌手,在電影和音樂方面,很早就開始參與創作。2000年,他親自擔任藝術總監的“熱·情”演唱會在香港引起空前轟動,劇情式曲目編排、“天使到魔鬼”的系列造型、唱演兼備的演繹技巧在華語樂壇均屬首創,全球巡回三十七場仍然不能滿觀眾需求,又回到紅館加開了六場。 香港《經濟日報》評論:“聲色藝完美示范,事實上,整個演唱會從舞臺設計、歌曲編排到制作規模都是近年少見的認真,這種巨星格局并非年青歌手可比擬。”《明報》評論:“張國榮熱情演唱會的成功是在于整體:從演出意念的設計、到每一細致的環節都是精心安排,再加上張國榮在舞臺上的發揮,終于成就了一個配合得天衣無縫的演唱會。謝謝張國榮,謝謝演唱會臺前幕后的每一位工作人員,為本地演唱會帶來一次難能可貴的新體驗,將本地演藝事業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張國榮自八十年代就有親自導演一部電影的夢想,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實現。2000年,香港電臺太陽計劃和香港反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投拍公益電影《無煙草》,邀請張國榮出演,張國榮自薦兼任編、導、演三職,全力投入,完成了《煙飛煙滅》這部短片。影片播映之后,極受好評,香港的影評人對這部短片贊譽有加,說:“張國榮完全沒有讓我們失望。”這部電影雖然短,但是主題已經規定是反吸煙說教片,又要在四十分鐘的長度里講出完整故事,不是不考功力的,但是他無論是故事設定、全局控制還是細節調配都做得非常出色,作為一個新編劇、新導演尤其難能可貴。也有影評人謹慎地表示:“不能就此證明張國榮的導演能力很高,我只可說還要多看一部:拍長片說故事的形式和技巧是不一樣的,是否仍然圓渾呢?” 可惜,人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不會有機會再“多看一部”。2002年張國榮籌拍正式電影《偷心》,亦是自編自導自演,在幾乎萬事俱備之際,因嚴重的抑郁癥而終告放棄。我們只能在2002年的外國記者采訪中看到他當時的激情與夢想:“……影片故事發生在中國大陸。我要在中國拍攝中國的電影,奉獻給中國人,包括海外的中國人。(記者:為什么堅持為中國人拍戲呢?)因為我是中國人。我要為中國人拍出非常有意義的電影。(記者:我們外國人能看懂嗎?)當然沒問題!電影是無國界的語言,每個人都能理解……”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雖然沒有機會看到張國榮導演的正式電影,但是他執導過的其它作品也有不少,風格各不相同,有些有著純凈的基調,明朗的色彩;也有一些驚世駭俗,標新立異;有些氣氛詭異,充滿著末世情懷;也有些激情洋溢,展現著充沛的情感與生命力??炊嗔怂蕾p的那些美術作品,你幾乎不會相信生活中如此追求恬淡、寧靜、率真的一個人在自己的藝術表達上竟是那么前衛那么敏銳那么激烈那么豐富那么非同凡響。這一切討論起來又是另一個長長的話題,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最后補充一幅著名畫家梵高的自畫像。張國榮沒有說過自己喜歡梵高的作品,但是他喜歡Don Mclean的經典歌曲《Vincent》,這首歌就是獻給梵高的。梵高一生在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的同時,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藝術追求與人生信仰,他的真摯,他的善良,他那純凈而高貴的靈魂,與他的藝術一樣成為世間最能震撼人心的美麗。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有能力欣賞是一種幸福,欣賞一個值得欣賞的人是更大的幸福,通過欣賞他而欣賞整個世界,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至大幸福。感謝張國榮先生打開的這扇窗口,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也祝福各位欣賞張國榮或是欣賞其它人的朋友,愿你的世界因他而變得更深更廣,讓星光真正照亮你生命。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編輯:袁小龍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