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7來源: |
孔達達書法作品: ![]() ![]() ![]() 書法界盡顯“爭座位” 在接觸孔達達和他的書法之前,我參與了當時所供職報紙創辦的周刊《上海畫報》,記得我們做了一個選題“上海的簡單生活”。創意來自生活偶感——有人說,現在剃個頭那么復雜,要辦卡,有各種剪法,用各種藥水,店堂還要裝潢得時尚;其實,男人剃個頭,最簡單的就是找路邊弄堂口的老師傅剃一下,五塊錢就解決了。 是的,隨著經濟騰飛,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生活。本來馬夾袋、蛇皮袋拎拎挺好的,后來改牛津紡、真皮了,接著要講品牌,又發展到奢侈品包包,最后人家LV來個反諷,做出了蛇皮袋名牌包包。 話扯遠了,但也是為了說明一個文化現象,這個文化現象擱書法界里也一樣。有人戲稱,顏真卿有書法名帖《爭座位》,當今書法界,大家都在以實際行動“爭座位”、“爭票子”,功夫全在書外,鬧騰得像個江湖。而書法風格呢,則奇出怪樣,唯恐別人不知道你能變化、能出新,能別過王羲之的苗頭——孫悟空要是這會兒來到中國書法界,恐怕也覺得身上的毛不夠用吧。 于是,當我們初看到孔達達的書法,看到他老老實實的“館閣體”似的榜書,瞬間有種不習慣。是呀,平時看慣了千姿百態、群芳斗艷,突然來了素面朝天的水生植物,一下子就沒了方向。稍微冷靜一下,再仔細打量孔達達的“法楷”書法,面對如此簡單明了、回歸平來面目的書法,會反躬自身:我們是不是離簡單生活已經太遠了? 樸素的“法楷”擊中內心 如今要過簡單生活,并不容易,如同在當今書法界要找到一個對藝術懷有敬畏之心、認真寫字的書家,并不容易。幾百年來,對“館閣體”的詬病,多少帶有怒其不爭的潛臺詞,但真的要論“炫技”的書法家們有多大突破吧,如果放在近幾十年里考察,恐怕也只能說“呵呵”了。 我們時常會感嘆:唉呀,現在人的字跟以前真是不能比呀!你看看以前的人,連發票上的字,都寫得那么“挺括”。 是的,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書體流變和精彩絕倫,只是到了今時今日,書法已在文化斷層、傳統失落、修養缺失、圈子變異、商業肆虐的共同作用中,被整得“體無完膚”。 所以,這個時候遇見孔達達的“館閣體”,倒一下子打開了我們的話匣子。當今書法界各體皆盛,踏實本分的楷書似乎被擠到邊緣,業內很少有人重視楷書,而楷書是進入書法的門檻,進了廟堂之后,似乎很少有人再對門檻投去深情一瞥了。 吳冠中說過,風格是一個人的背影。要自成一格,首先得自然而然,不然,你的背影是經不起推敲的??走_達學貫中西,加上豐富的人生閱歷,以此為基點,他對書法的選擇,便是順從自己的內心,按照最自然的方式和路徑,順流而下。其實,寫什么體,就如只要井打得足夠深,最終都能找到甘泉??走_達選擇的是方正明了的“法楷”書法,他用功甚篤,配以天分、學養和閱歷,寫出來的字,自然就不是簡單的“館閣體”了。 用心的“手作”是文化表態 一套廣播操,如果由一位武學大師來做,也定能做出非凡的氣度??走_達書寫“法楷”,興許本意并不復雜,卻自然生發出無數意緒??走_達本身學識深湛,他是藝術評論大家,寫出的評論,在歷史、文化和金融多個界面上來去如風,字字珠璣;他也是一位收藏鑒定家,其美術科班的出身,對于歷代藝術品有著自己的理論和見解,受邀為多個重量級機構掌眼;他還是文化藝術品收藏理論研究的先行者,其供職的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是市場稀缺的真正獨立的第三方藝術品研究和評估機構。 孔達達事務繁忙之余,每每臨池書寫,是他最喜歡的一項手作勞動。他平素話語綿中帶骨,聲調不高,卻有內在力度,他表情淡泊,卻有著發乎本心的真誠。他的書法,和他這個人,完全是對得上號的。 孔達達的“法楷”書法,走的是中國書法一向以來的“主干道”,在法度整嚴中,蘊含著各種變數的可能性。他的書體謹嚴規整,卻有著瀟灑遒勁的內在柔韌性;他的字,如高手運功,似有股真氣滌蕩,將紙面穩穩托起;他的筆力沉雄偉岸,在傳承正統正脈之外,獨有鋒芒內斂的大巧若拙;他書法的間架結構,平穩而有變化,望去舒張有度、神色泰然。 在這紛繁世界,孔達達的“法楷體”似乎是一種文化表態,盡管以他一向的謙和,他是不會讓自己符號化的。錢鐘書說過,我們能從麥浪的翻動中,看到風的存在,意思是每一位文學藝術家,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那個時代進行表態。反過來說,一個人面對他的時代,即便沒有主動抗爭,也能從他的選擇中,發現那個時代的全息圖景。孔達達的書法,就是對當今書法界潮流的一種回應,其意義若要深挖,又將是一篇大文章。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