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1來源:新浪收藏 |
文 傅德鋒 知道張維忠先生的大名已是多年,然與之見面卻在今年夏季,地點在北京陳求之美術館。因為之前彼此都通過報刊及網絡互相有所了解,所以見面后如同故交相逢,雖然聚談時間不長,但其英武的軍人裝束和文質彬彬的氣質、談吐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軍旅之中,多有書法才俊。張維忠即是其中之優秀者。他盡管在書法上取得了令同道刮目相看的成績,但卻表現得非常謙虛、低調,體現出一個書法家應有的良好素質。書法是筆墨之舞,更是心靈之語,黑白之間承載著作者的文化精神與思想情懷。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對古人碑帖深研細究融會貫通而能自成家數者,其筆下自會風行云起,蘊含著萬千化機…… 品讀張維忠的行楷書作品,平和中見豪情,飛動中見靜穆,將六朝碑版的遠古氣息和當代書者的思想情懷巧妙結合,亦古亦今,亦今亦古,割玉剝金,碑中見帖,氣象渾穆而不乏靈動,令人為之心動不已!其楷書,更多取法于《張猛龍》、《龍門二十品》等魏碑經典,審美取向上則比較側重于體現點畫精準、勁健清雅。這與他作為軍人特有的人格氣質是互為表里的,也是非常協調一致的。 張維忠的行楷書作品是魏碑和行書成功結合的典范。魏碑是楷書的一種,魏楷和晉朝楷書、唐朝楷書并稱三大楷書字體。魏碑表現出由隸書向典型的楷書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過渡因素。魏晉之際已經有了楷書,鐘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黃庭經》等楷書作品已然是比較成熟的楷書,但是大批西晉知識分子隨晉室南渡之后,北朝的書風就和南朝大異了。北朝現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間無名氏書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謂“風流蘊藉”的書法風格自然不一樣。鐘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隸變楷的過程,由于晉室南渡,北魏的民間書法家們沒有繼承多少他們的成果,而是遵循原來民間書法的發展軌跡,更多地是直接從漢魏時期的隸書演變而來。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書論家劉熙載認為“南書溫雅,北書雄健”;與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筆和結體趨于規范統一,魏碑則用筆任意揮灑,結體因勢賦形,不受拘束。張維忠長期浸淫于魏碑,打下了深厚的楷書功底。同時對歷代行草書法帖逐一臨摹研究,書路日廣。 其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用筆的靈活自然和方圓并施。一般而言,魏碑楷書,方筆居多,重在體現點畫的雄健、厚重,表達一種特有的金石氣。但張維忠恰恰打破了這種既定的模式,巧妙地將《圣教序》、《書譜》和米芾行書的一些用筆方法拿來為我所用。因此,他在用筆上就平添幾分靈動,在搖曳多姿中進一步豐富了魏碑楷書的筆法。而魏碑的書寫性也得到了相應的強化。書寫性的強化必然會使其行楷書作品顯得更加富有筆墨情趣,更加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方圓并施,靈活應用,古樸自然,生動感人。 二是結體雍正典雅和姿態萬千。張維忠不僅在用筆上將魏碑和行書筆意相結合,而且在結體上也大膽融合,將《圣教序》、《書譜》和米芾行書的結構與魏碑互相嫁接。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贊譽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與魏為可宗??勺跒楹??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睆埦S忠在很大程度上對魏碑的理解恰恰是和這“十美”一脈相承的,他不僅從魏碑本身的結體規律上去處理每一個字的結構,而且善于借鑒經典行草書法帖的單字造型,進一步豐富和“美化”每個字的結構,使其姿態萬千而不失典雅。 當代寫魏碑者,往往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刻意模仿魏碑的刀刻斧鑿之痕跡,圭角特出,僵化呆板,了無生趣。一種是將魏碑過分行草化,肢解結構,夸張變形,失去了魏碑書法本應具有的那種風度和氣質,與魏碑書法的本質精神相去甚遠。而張維忠顯然是在二者之間尋求突破,但與李松之魏體行書和而不同。 張維忠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寫出不同感覺的魏碑作品。很多以帖為主的書法人往往都是從碑刻里面尋找結字的靈感,而張維忠則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僅將魏碑本身的結字特點熟練發揮,且能將《圣教序》、《書譜》、米芾行書等等的結字特點融而化之,融入的比例不同,則作品的效果也不同?;蚰?、或輕靈,皆質樸無華,渾融自然。魏碑的書寫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書者的個人性情也得以充分展露。 張維忠的行草書也很見功見性,取法高古而不拘一格。從其行草書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涉獵范圍非常廣泛,魏晉一路的、明清調的,皆有不同程度的嘗試。他能在一種總體文化精神的統攝和觀照之下,以魏楷為基,兼取各家,創作出各種不同感覺的作品,而在整體上又比較和諧統一,這是殊為難能可貴的。 此外,張維忠還擅長隸書,所作雄秀典雅,古樸大氣,亦頗耐人尋味。 書法家孫過庭云:初學分布,務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大文豪蘇東坡亦曰: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這是為藝之道;也是為學之道;也是為人之道。張維忠不僅在藝術上如此,為人上亦如此。年輕人做事喜歡表現,蓋年齡特點使然。書法亦是,所謂“漸老漸熟,乃造平淡”是也。如果張維忠不為時風所動,一以貫之,假以時日,他完全有可能成為一位在魏碑書法上卓有成就的大家。 其書法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僅得益于他在超逸中下實際的功夫,也在于他做人上的成功。 古今成大事業者,學問道德缺一不可。文質彬彬,謙謙君子,學養深厚,書藝出群,維忠先生可當之矣! 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醉墨先生傅德鋒于古風堂北窗下 (作者系書法家、藝術評論家、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成員、全國各大權威書畫報刊專欄作家、多家書法網站論壇總版主、學術主持人)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