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3來源: 藝術中國 |
2025年2月22日上午,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中國漢畫研究新成果美術文獻展”在桂林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國漢畫學會主辦,桂林美術館承辦,國家藝術基金鼎力支持。多家文博單位專家團隊與深耕漢畫研究的學者匯聚于此,共同交流探討漢畫研究的新成果與未來新路徑。 作為“中國漢畫研究新成果美術文獻展”巡展的第三站,此次展覽匯集了近二十家文博、高校研究單位的近兩百件珍貴館藏,以2018-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中國漢畫大展為節點,收集了此后的中國漢畫研究新成果,包含各地漢畫考古新成果拓片、考古線稿,中國漢畫優秀出版物、文獻以及漢畫考古與研究的科技藝術新成果,部分展品首次面向公眾展出。展覽立足中國漢畫研究,通過多元化美術文獻的方式呈現中國漢畫之美,以漢畫的文化之美、造型之美、德育之美,弘揚中國古代傳統美德,力爭勾勒中國漢畫研究領域最新的藝術與人文圖景,同時展現我國在藝術與科學技術融合領域的前沿水平,并進一步推動中國漢畫的研究與廣泛傳播。 桂林美術館期待并歡迎更多這樣優秀的展覽項目和文博精品走進桂林,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交融共生,助力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提速成為更具影響力的文化高地。 桂林美術館副館長張丹主持 桂林美術館黨支部書記邱麗萍致辭 桂林美術館黨支部書記邱麗萍說,近年來,桂林正大力實施“文旅換新”戰略,以“文旅融合”為發展主線,深挖地域文化資源,推動文化遺產“活起來”“接地氣”,桂林美術館更是在市文廣旅局的支持下,積極拓寬創新思路,努力提升公共服務平臺的品質。此次漢畫藝術展能在桂林舉辦,正是以文化為媒,將歷史與現代連接,讓靜態的文物煥發時代光彩。我們不僅能感受漢代藝術的磅礴氣象,更能從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為城市文旅發展注入新的內涵。本次展覽匯集了全國多家博物館的精品漢畫拓片、數字互動及文獻展示,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博專家和藝術學者,他們也帶來了在此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獨特見解,希望通過多元化的展陳方式和相互的學習交流,我們不斷進步,共同推動新時代中國文化藝術的精進發展。預祝各位漢畫學會的專家老師們能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所收獲和啟迪,我們桂林美術館也期待和社會各界同仁共同攜手,共同守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脈! 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陳履生致辭視頻 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陳履生致辭視頻,他說此次巡展的意義在于把重要的漢畫的新發現和重要的資料以及它在中原地區發展的高度的成就進一步推廣,讓公眾和專家們了解漢代畫像石的歷史傳承和漢畫的特別意義,在中國繪畫史上的獨特地位,還有和當地文物考古相關的聯系。 桂林美術館作為一個擁有豐富底蘊的老牌美術館,舉辦過很多展覽。相信這個展覽的特殊性,不僅豐富了桂林美術館展覽系列的多樣性,也會受到公眾的關注與喜愛,接下來還會推薦更多漢畫專題展覽到桂林美術館展出,讓公眾全方位的了解中國漢畫藝術的諸多方面。在此,我祝賀本次展覽圓滿成功! 中國漢畫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孫越致辭 中國漢畫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孫越簡要介紹了本次展覽策展的大致脈絡。過去,中國漢畫展覽大多數在出館巡展時需要使用拓片進行展覽。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許多博物館制作出精美的數字化展品并開始呈現新形態。然而,總體而言,大多數漢畫題材展覽仍然以拓片為主。這次展覽用五個板塊,希望廣西桂林當地觀眾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漢畫學會、中國漢畫以及漢畫藝術之美,還有漢畫中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美和德育之美,這是展覽策展的核心目的。 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李宏致辭 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李宏說,桂林美術館是一個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美術館,布展特別專業,效果特別好。本次展覽作為國家藝術基金支持的重要項目,匯聚了8省市19家文博機構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學術新成果與創新傳播案例。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展覽突破傳統布展模式,通過數字技術賦能與多學科敘事,為漢代藝術遺產的當代表達開辟了全新維度。桂林美術館專業化的展陳空間與沉浸式視覺設計,更為這些珍貴文化遺產注入了鮮活的時代氣息。中國漢畫研究歷經百年積淀,自學會成立36年來,已形成跨學科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從早期單純的圖像考據,到如今綜合運用社會學、藝術學、傳播學等多維研究方法,我們不斷深化對漢代圖像體系的理解。這些刻繪在磚石之上的藝術密碼,不僅是中華文明承前啟后的關鍵節點,更是民族藝術基因的重要載體。在當代文化復興的語境下,漢畫研究正煥發出超越時空的學術生命力。 桂林市政協原副主席、桂林市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袁緒祥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 桂林市政協原副主席、桂林市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袁緒祥說,桂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資源。自秦朝起,桂林就以“北有長城,南有靈渠”的地理優勢和歷史地位著稱。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桂林的文化遺產豐富多彩,象征著我們中華文化的根脈。桂林的“萬年智慧”,更是凝結成了這座城市的一張文化名片。歷史文化不僅是我們過去的見證,它還應該成為我們今天傳承和創新的力量。今天,我們在這里探討的漢畫,正是中國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些文化瑰寶,是我們每一位文化工作者的責任。文化建設,是一個全社會共同的使命,文化在于交流,文明在于傳承。 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李宏接受媒體采訪 中國漢畫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孫越接受媒體采訪 嘉賓合影 中國漢畫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孫越為嘉賓導覽 展廳照片 部分展品鑒賞 《樓閣宴飲圖》拓片 0.95×0.85m 淮北市博物館藏 《六天馬拓片》拓片 1.43×0.53m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畫中描繪了六個天馬,洛陽史家屯西漢墓出土。 《漢斗虎畫像石》拓片 1.33×0.33×0.23m 南陽市漢畫館藏 《諸城前涼臺村墓門上門額畫像》拓片 1.9×0.43m 山東博物館藏 《門楣石(局部)》拓片 2.26×0.32m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藏 《武士吉羊圖畫像石》拓片 0.48×1.05m 蕭縣博物館藏 《戲鳳·騰龍·六博圖》拓片 2.24×1.18m 徐州圣旨博物館藏 魯南地區出土。 《雙龍車出行、雜技;河伯出行畫像石》拓片 0.95×0.7m×0.15m 濟寧市任城區漢文化博物館藏 《秋胡戲妻棺朱砂拓片》拓片 0.78×0.8m 瀘州市博物館藏 《“車馬出行”畫像石》線稿 0.857×0.31m 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藏 《中室東壁上橫額線圖》摹本線稿 2.32×0.46m 繪制者:朱華 《T形帛畫》視頻動畫片段截取 這件動畫視頻展品的展出,對于此次中國漢畫研究新成果美術文獻展具有特殊的意義——長沙馬王堆漢墓是漢畫像學和漢代歷史研究的重要對象,但過去數十年間,其珍貴的出土文物很難有機會到館外參展。動畫視頻的開發和授權參展,一方面解決了湖南博物院館藏國家一級文物出館展示的難題,另一方面也在全國性漢畫展覽中讓湖南這個重要地域的文物得以面向更廣大的觀眾,讓人們一睹湖南漢畫的風采。 《漢畫故事》動畫片段截取 本次展覽將展至3月19日,免費面向公眾開放。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