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來源: 藝術中國 |
無·相·生——“器道泥心”袁恒藝術展現場 4月12日,廿一美術館迎來2025年度展覽:無·相·生——“器道泥心”袁恒藝術展。這場先鋒藝術展由廿一文化攜手跨界藝術家袁恒共同打造,以震撼人心的實踐藝術為核心,在錫紙構筑的虛實之境中,在筑與毀、聚與散的循環往復中,演繹一場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之間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交融。 開幕式上,上海廿一文化執行董事朱櫻美女士表示:本次展覽源于一個念頭——春季在廿一激發一種蓬勃的生發之力。一念起,無相生。各方因緣匯聚,一切自然圓滿。這既是藝術家袁恒的個人藝術展,也是廿一、你、我以及現場所有參與者共同澆灌的藝術結晶。在這里,人人都是主角! 上海廿一文化執行董事朱櫻美女士 本次策展人、中外藝術交流平臺“藝來藝往”創始人何飛先生引領觀者深度觀展。他指出,本次實踐藝術展以“無·相·生”為主題,蘊含對“無有之中,萬物實有。有無之間,萬物歸無”的深度思考,與藝術家在情感、學術層面關聯緊密。袁恒在現場的實踐藝術、裝置作品,均帶有“在地性”,依據現場空間進行獨特創作,此次借由廿一文化空間的東方場域,展現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充滿張力的對話關系。 策展人何飛先生現場導覽 早在展覽開幕前幾天,藝術家袁恒便以一根泥柱和藍色圓形地毯構建起陰陽合一的氛圍,然后用紅黑色的繩子將碩大的根器牢牢捆扎住,形成對抗、掙扎、解放的場域感受。 開幕現場,藝術家解下捆綁在泥柱上的繩子,“解下繩子”意味著解放思想,讓個體和群體都能呈現一種生命的本來面貌。在袁恒的理念里,藝術的創作,核心不在于器,亦非材料本身,而是人,是人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藝術不是為了表達,藝術的創作過程就是生活本身。誠如他所闡釋的:“我偏好將其打造至一種模糊狀態,把界定使用方式的權力,交予實際使用它的人?!?/p> 藝術家“解下繩子” 整個展覽期間,藝術家袁恒將全程止語,以靜默完成對當代藝術范式的祛魅。在靜默力量的感染下,觀者也被引入獨特的藝術感知維度,逐漸撥開當代藝術紛繁復雜的表象,探得藝術創作回歸本源的路徑。 藝術家展覽期間全程止語 本次展覽突破性地構建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場域——物境、情境、意境三者緊密相連,有機融合,彼此呼應。 物境的解構重組,為情境的共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展廳內,錫紙包裹所有墻面,構建出虛實交錯的物境。錫紙與自然陶土、東方場域亦形成天然反差,這一設計絕非簡單的裝飾之舉,而是一場對原有藝術認知的大膽挑戰——借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現代文明產物,打破觀者對材料和創作的固有認知界限,讓傳統陶土在工業材料的映襯下迸發新生。 置身于銀白色褶皺錫紙包裹的萬千倒影之中,“存在”并非一成不變,反倒似萬千流動的思緒,處于動態的變化中。這也契合了《論語》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所傳達的對時間與變化的深刻洞察,讓東方智慧在當代藝術中有了更具象化的呈現。 銀白色褶皺錫紙與自然陶土形成天然反差 情境中觀者的參與,進一步豐富了意境所傳達的文明內涵。展廳內,碩大泥柱牢牢占據空間的主位,經由藝術家與觀者不斷重復的塑形、毀壞的靜默行為,撕掉了當代藝術慣用的概念標簽。觀者的身份悄然發生轉變,從單純的旁觀者成為與藝術共生、與場域共在的創作者,以直接的實踐藝術行為,完成各自在這場藝術實修之旅中獨一無二的“生命印記”!這個過程也詮釋了“共生、共建”的命題,與廿一文化所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讓藝術真正回歸大眾,成為生活的一部 觀者從旁觀者成為共創者 意境所引發的內心共振,為整個藝術場域注入了向內探索的深度?!八囆g不僅是創造,更是觸摸文明胚胎的心跳。”現場展出了藝術家袁恒三千余件作品中的數十件雕塑珍品,宛如投入心湖的巨石,在觀者心中激起層層漣漪,引發強烈共鳴。當觀者近觀這些雕塑作品時,會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被反復解構,化作創作的母題,而這一過程,既是對古老文化基因的當代激活,也是一場深度的自我反思與文化溯源。 袁恒藝術作品《惑》 作為本次展覽學術主持,清華大學哲學系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客座講師張嘉榮先生在解讀藝術家的創作理念時說道:每個人的生命軌跡與觀念皆獨具特色,藝術家更是如此。袁恒持續探索材料與自然之間的關聯,他的創作進程,每一步看似簡單重復,實則都是獨一無二的行為藝術,是生命的綻放。無論是雕塑還是器物,都是藝術家塑造新我的過程,是完整生命狀態的體現。 張嘉榮先生以《陶》這件雕塑作品為例進一步闡釋:這件作品圍繞樹和自然展開,是一尊女性身體的模樣,展現自然與人類親密無間的母子關系。自然如同無私的母親,源源不斷地給予人類滋養。藝術家的作品,始終圍繞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呈現“天人合一”的狀態。 張嘉榮博士解讀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袁恒雕塑作品《陶》 21世紀以來,人類文明從沖突對立邁向和諧共生,每個人都置身于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深度交融,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關鍵力量。我們也將見證傳統文化煥發出的嶄新活力,重新回溯中國人所秉持的“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的東方智慧,重新審視人與自然、個體與世界的關系。 廿一文化深耕中國傳統文化當代表達十三載,今年春季,這座文化空間以顛覆性的實踐藝術展回應著時代的叩問:當人工智能重構創作邊界,世人是否需要從《考工記》中尋找“天有時,地有氣”的造物智慧?如何找到一條生命歸元的創作之路? 未來幾天,這場以“生命覺醒”為內核的實踐藝術展還將持續發酵,我們邀您步入其中,化身參與者,在藝術共創中洞察生命存在的終極價值,完成生命內在的覺察與升華。 展覽現場 袁恒 袁恒 跨界藝術家 畢業于西安美院雕塑系 廿一文化自2012年創立以來,始終以傳承中國文化為己任,致力于成為“21世紀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守護者與傳播者”。歷經十三載深耕細作,通過舉辦各類形式多樣、主題各異的文化活動、展覽等,搭建起一個感受東方文化魅力的平臺,已在中國文化領域樹立起獨樹一幟的品牌地位?!柏ヒ晃幕辈恢皇瞧放泼?,更象征文化使命。我們努力搭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當代人與古老鮮活的中國文化對話,助力中國文化在當代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持續為民族精神注入動力,讓東方智慧綻放現代光芒。 無·相·生——“器道泥心”袁恒藝術展 |展期| 4月12日—4月20日 |閉幕式| 閉幕式:4月20日14:00 |主辦| 上海廿一文化 |地點| 上海浦東新區長柳路58號21樓廿一美術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