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來源: 壹號收藏 |
![]() 崔玉均 《情竇初開》 168x110 2015年 5月3日,由民進丹東市委員會、江蘇省收藏家協會、今朝美術館主辦的“隔江山色-當代朝鮮油畫精品巡展 ”隆重啟幕!畫展遴選了近年來在國際藝術品市場已經引起廣泛關注的如崔玉均、韓日、金永哲、鄭珠哲、白明學、金奎剛等60多位藝術家作品近三百幅,涵蓋了風景人物動物等題材,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朝鮮的民族文化和藝術特色,極具欣賞與收藏價值。 穿越·北緯38°線以北——當代朝鮮油畫藝術輸出的實例考察 包貴韜(策展人/評論家) 當下,朝鮮藝術仍游離于全球化之外。當然也不在亞洲視野的范疇。事實上,除了東北亞諸多源自朝鮮的政治議題,朝鮮藝術也為亞洲乃至世界增添了新的研究課題。朝鮮藝術的“自說自話”雖然不能說完全隔絕掉對外交流層面的互動和影響。但是,其現實語境才是決定藝術創作的根本。首先,國家體制在保證藝術家的生活。其次,藝術創作幾乎沒有市場化。(事實上近十幾年,朝鮮藝術品在中國市場已經擁有一席之地,但輸出方式并非通常理解的市場模式)。藝術創作仍在“國家任務”范疇。第三,有限的國際交流也很難呈現藝術家個人化價值。第四,國家、政黨政治需求不斷貫徹于藝術創作之中,大部分藝術家仍以響應號召的作品為榮。(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到許多朝鮮藝術家立足民族化的創作訴求和藝術語言層面的個人化探索)。由此可見,半島戰爭結束以來,朝鮮藝術發展基本處在其國情背景下的所謂主體抉擇和創作技巧研究。這樣一種根源性,構成了當下朝鮮藝術的與眾不同。也構成了藝術史的一種現象。值得深入探討和分析。顯然,所謂藝術無國界和文化差異性是探尋朝鮮藝術最重要的判斷。 ![]() 柳權哲 《密林》 160x100 2014年 ![]() 崔龍學 《戴帽子的女孩》 115x52 2016年 ![]() 金永浩 《山明水秀》 150x150 2015年 ![]() 洪天星 《牧場》 80x60 2016年 ![]() 李石男 《長白山天池》 200x80 2015年 從歷史的角度看,朝鮮的發展歷程或許借鑒了前蘇聯、中國或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但是,自金日成時代朝鮮便強調自主發展的路徑,這種路徑也充分體現于六十多年來朝鮮美術的獨自發展。但是人們在欣賞朝鮮藝術時,往往不肯付諸尊重和理解,直接將其置于意識形態批判前提之下,我們對藝術創作自由度的警惕性,成為評判朝鮮藝術家創作真誠和技術性水準的棍子。似乎在某類政體之中,藝術家們只能淪為“奴隸”,顯然事實并非如此。以作品說話的朝鮮藝術家們證明了熱愛藝術的真誠,以及天分、努力和激情給予作品的原創價值。有趣的是人們在欣賞西方藝術或發達國家藝術時,不論其如何前衛,大家都愿意“視野開闊”,在觀察朝鮮藝術創作時,卻連一點兒“文化現象”層面的人文關懷也鮮見給予。 ![]() 崔玉均 《祈禱》 165x100 2015年 ![]() 韓日 《快快長大》 130x110 2011年 ![]() 金奎剛 《鄉戀》 90x58 2016年 ![]() 金哲鎮 《湖光山色》 130x75 2014年 ![]() 桂尚花 《荷花六條屏》 100x50 2015年 除此之外,“藝術進化論”成為對朝鮮藝術判斷的另一根棍子,有時候這根棍子也把俄羅斯、烏克蘭等等東歐國家的藝術一律橫掃過去。用所謂“過時論”來不屑。從國際藝術品市場近些年發展看,俄羅斯乃至東歐一些國家的油畫作品,始終呈現“消費”增長態勢,雖然不曾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大顯風頭,但始終有一個穩定的購藏群體,甚至因其價格不高,反而成為藝術品市場波動時的關注點。國內的各種藝博會也證明了如上判斷。陽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罷,藝術品市場永遠存在偏好和分層。通過近十年來朝鮮藝術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我們可以說,買點朝鮮油畫不會吃虧的。因為“性價比”。盡管這不是評判藝術價值的術語。朝鮮藝術家在中國市場的出現,是真實的國際化,因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藝術品市場,且曾經有過所謂“第一大”的表現。所以,當下朝鮮藝術被中國市場的認知,可能是朝鮮藝術家巨大的機遇,同樣作為藏家也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 李哲進 《白雪》 135x107 2014年 ![]() 柳權赫 《湖光山色》 115x78 2015年 ![]() 李東俊 《平壤女交警》 134x100 2013年 ![]() 李石男 《肖像·齊頭并進》 70x60 2015年 ![]() 李哲華 《靜物》 120x75 2014年 朝鮮藝術家們代言了其所處時代、所處社會語境的狀況。無論其出發點在哪里,我們從中了解很多關于當下朝鮮的線索。因其身在東北亞的特殊位置,又幾乎向外界關閉國門。所以來自藝術的鏡像非常重要。藝術不擔負政治使命是藝術本體論的價值所在,但從未逃離政治的藝術家們卻遭遇宿命。甚至其藝術權利就架構在政治扶持的基礎上。比如眾所周知的美國當代藝術。其實大而言之,紛繁世界需要且已存在形形色色壁立周遭的鏡子,也因此折射出世界向何處去的萬般追問。一直以來,藝術本身都不堪重負,我們不同意藝術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但藝術卻難逃“厄運”。當下朝鮮藝術已身處此境,不管藝術家本人介入多少,旁觀者都應站在文化角度討論此局,而非政治立場。因為朝鮮不斷深入的藝術輸出,成為可以研究的一個案例。所以,在欣賞朝鮮藝術同時,關注一下百十年來朝鮮半島的歷史,更有助于公正地看待朝鮮藝術。 ![]() 韓日 《小憩》 125x96 2015年 ![]() 金昌盛 《湖畔清晨》 160x88 2014年 ![]() 金永哲 《小哲》 115x78 2013年 ![]() 宋京洙 《虎》 160x120 2014年 ![]() 柳權哲 《雪后浪漫》 116x77 2015年 如上所述,當下朝鮮的歷史語境、社會語境被朝鮮藝術所詮釋。并且在一九五三年以來的漫長時空中自說自話、自力更生?,F在其走出國門,正式進入全球第二大藝術品市場之后,的確驟然凸顯時空錯位的現實,如何理解朝鮮藝術與當下世界藝術的發展錯位,實際上拷問了第二大藝術品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和大國情懷。顯然,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或集體失語是不對的。盡管我們知曉“任何藝術史的書寫始終都會從某種立場和視角出發”(毛娟語),卻仍未將六十多年以來的朝鮮藝術發展歷程,實施文化考察或歷史觀看。藝術需要接地氣兒,幾乎沒有藝術品市場的朝鮮恰好有這么多能夠接地氣兒的藝術家。他們創作著接地氣兒的作品。他們并不知道這些作品的市場未來會在哪里,會帶來多大的金錢收益。但他們努力在無法疏離的社會語境中實現藝術理想。意識形態雖然讓其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歌功頌德,但藝術天分讓他們以自己的語言方式完成藝術民族化的進程。雖然當下只有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嘗試接受來自半島以北的繪畫藝術,但朝鮮藝術能夠走出國門,能展示于全球第二大藝術品市場,并被許許多多藏家購藏,其實已經預示著離開中國,“再國際化”的可能。 ![]() 鄭珠哲 《春暖花開》 125x90 2011年 ![]() 權景洙 《暖陽》 120x95 2014年 ![]() 張道成 《收割》 115x65 2015年 ![]() 卞昌潤 《姐妹》 120x80 2015年 ![]() 金哲鎮 《春的氣息》 130x87 2014年 自二十世紀以來,全球藝術所不斷呈現的雜糅趨勢,文化多樣性、全球化背景,尤其藝術家身份的國際化和跨國藝術活動等等。這一切,都與朝鮮無關。盡管朝鮮藝術也不時地出現在世界各地,比如歐洲、東南亞、非洲尤其是中國。但大部分情況下是以“物”的情形出現的。因為朝鮮藝術家的缺席,使藝術品的版權和建立在藝術交流層面的闡釋性及雙向溝通基本上不復存在。這一現象直接導致朝鮮藝術品在國際舞臺上處于“無主兒”的狀況。除去極少情況下的朝鮮官方藝術家代表團組織的活動。大部分作品走出朝鮮實際上是以“邊貿”形式實現的。其推廣者、經營者也大多邊貿從業人員。因此朝鮮藝術的話語權實際上是無法得到保障。同時,作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品市場,我們的“國際視野”也基本上不包括朝鮮。有意思的是朝鮮卻是全球政治熱點、焦點之一。至少在東北亞拋開朝鮮顯然無法討論諸如地區安全、核武等一系列問題。 ![]() 樸忠赫 《軍旅生活》 120x75 2014年 ![]() 柳權赫 《深遠》 114x78 2015年 ![]() 李哲進 《婉約》 136x100 2015年 ![]() 楊衡角 《奔跑》 110x80 2014年 ![]() 金永浩 《遠眺山川》 215x100 2014年 較之當下國際社會對朝鮮的眺望與揣度,我們得到朝鮮藝術家的信息也是不完整的。我們面前通常只有一張畫,而畫的作者在他的祖國,無法與之交流,只能聽取帶畫人的復述。事實上即便我們見到這個畫家,也很難了解他內心的想法。這一現象,還將持續到眼下無法預測的某個年份。法國作家讓·熱內在評價賈科梅蒂時說:“美只源于傷痛。賈科梅蒂的藝術是想揭示所有存在者甚至所有物體的隱秘的傷痛,最終讓著傷痛照亮他們。”現在看到的朝鮮藝術家的作品,都極少傷痛,即便關于朝鮮半島戰爭和此前的日本殖民歷史,也只看到“反擊和抗爭”,且以“勝利者”的姿態。如果這種“被壓抑的過去終將作祟于現在”,我們會從未來朝鮮藝術家的創作中看到什么?也許很難,也許需要時間,但必會經歷。顯然,藝術作品在當下朝鮮已經創造了一種“現實”。在實踐意識形態使命的同時,也鼓舞了民眾,使民眾產生愿景并得到撫慰。在這里藝術超越精神意味而產生實用價值。甚至作為改變社會的一種力量、能量。也許藝術不僅能言政治家所不能言,且最終為未來世界留下重要的文獻。 ![]() 李仁洙 《明燈》 90x70 2015年 ![]() 韓日(?。?《恬靜鄉村》 155x105 2014年 ![]() 金奎剛 《回家的路》 91x62 2015年 ![]() 柳權哲 《晨曲》 114x78 2015年 ![]() 嚴勝權 《山中人家》 73x50 2015年 因此,我們強調“惟美無界”。因為我們察覺,過往面對朝鮮藝術的欣賞,大家頭腦中先行裝滿了關于這個國家的政治,以及國際社會對于這個國家及政體的定論。但現在呈現給大家的是油畫藝術,是關于美和文化的視覺藝術,是通過大家熟知的國際性的油畫語言,可以呈現某一文化背景、時代背景下關于美的表述。有一種關乎人性的審視,可以超越國家、種族、文化等范圍,是人類共有的美好感受,那就是美。尋覓美、表現美作為藝術家的重要工作,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前提下,呈現了完全不同的評判。但大家都同意一個前提,就是允許百花齊放。有時候,我們對不允許百花齊放的社會語境深惡痛絕,口銜誅伐。所以,我們要允許來自朝鮮半島北方的花朵,開放其自身的、當下的以及我們可能還需深入了解和體會的美。 ![]() 白明學 《凝視》 116x90 2015年 ![]() 崔平勛 《遠眺長白山》 103x67 2015年 ![]() 崔正旭 《金秋》 120x80 2012年 ![]() 李華植 《開墾》 104x74 2009年 ![]() 文勝范 《喜氣洋洋》 165x100 2015年 展覽名稱:隔江山色-當代朝鮮油畫精品巡展 主辦單位:民進丹東市委員會、江蘇省收藏家協會、今朝美術館 協辦單位:民進常州市委員會、北京今朝藝術空間 咨詢熱線:400-008-0415 展覽時間:2016年5月3日——2016年5月20日(每日8:30-18:00 節假日不休) 展覽地點:常州現代傳媒中心一樓大廳(常州市新北區龍錦路1590號 市政府北面)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