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6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綠野仙蹤——崔志安花鳥畫作品展 展覽名稱:綠野仙蹤——崔志安花鳥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8年4月28日——5月3日 展覽地點:江蘇省美術館1號廳(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333號) 開幕時間:2018年4月28日下午3:00 主辦單位:盤錦市人民政府、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遼寧省藝術家企業家事業家聯誼會 學術支持: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論藝委會 承辦單位:盤錦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盤錦市興隆臺區委宣傳部 協辦單位:雅昌文化集團、大賀文化金融集團、遼河美術館、遼河油田書法家協會、遼河油田美術家協會、遼寧臻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盤錦新鑫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南京金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南京蒼潤齋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
前言 在松遼平原最南端的五色盤錦,有一位出色的藝術家名叫崔志安。 這位生于華北長于東北大地上的錚錚漢子,用他的畫筆表達著他對遼河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五十年如一日。從版畫、水彩、油畫到書法、篆刻、國畫,他以天才稟賦和勤奮刻苦,創造了多個美術領域的輝煌成就。他曾六十余次入選全國各大展覽及斬獲大獎,并于2000年與2011年先后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刻字作品展和個人國畫作品展。如今,經過七年的厚積薄發,崔先生又將在江蘇省美術館這座有著80多年歷史的“中國近現代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舉辦個展,我們由衷地預祝他的展覽圓滿成功! 這位來自北方的男人,作品攜帶著完全的北方氣質。他的花鳥畫以“雄渾”為基調,輔以勁健與曠達,氣象恢弘,氣勢撼人。無論是那種縱橫捭闔的圖式,驚心動魄的色彩,還是崇高壯闊的意境,都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與南方繪畫那種含蓄、沖淡、飄逸、空靈的靜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也是崔先生想來南京辦展的目的緣由之一。南京作為六朝古都,養育了太多優秀的畫家,從魏晉南北朝的顧愷之、陸探微到五代董源、巨然乃至近現代,奠定“南宗”繪畫地位的大家都在這里。崔先生也一直仰慕并喜愛著“南派”繪畫的含蓄淡泊之美,但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養育了一方藝術。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時期就生活在遼河三角洲地帶的崔先生,每日伴隨著他的是浩浩蕩蕩的蘆葦叢和一望無垠的紅海灘。“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闊遠景象,造就了他寬廣的胸懷;而故鄉河北平原上大片的向日葵田和白洋淀里寬闊的荷花塘,形成了他博大渾厚的審美觀。崔先生的花鳥畫正是從向日葵入手,進而描繪荷塘、芭蕉、滴水觀音、龜背竹等大型闊葉植物,以及盤錦濕地上壯美的紅海灘和蘆葦蕩。因為有早年藝術探索時對版畫、水彩、油畫、篆刻等藝術手法的深刻理解,崔先生最終形成了一套最適合表現這些以往不曾被描繪過的自然景觀,畫里的植物無不充滿了大自然的原始野性和生命本原,彰顯出畫家對自然生命的禮贊和昂揚向上的生活態度。如同詩歌中“豪放派”與“婉約派”的各有千秋,希望崔先生“大江東去”般的作品也會得到“一片江南”的南方畫壇的認可,進行一次深度的南北藝術風格的碰撞與交流。 年近古稀的崔先生,其花鳥畫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也得到了業內專家及社會各界的認可。他的作品不再是傳統花鳥畫的借物喻人,也不是淺層次的肖似,而是表現大自然的生命律動,反映人類與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全新的藝術理念,學術界稱這種花鳥作品為“大花鳥”。崔先生的作品,無處不彰顯出“大”的藝術核心:畫幅巨大,圖式宏大,意境闊大,完全顛覆了傳統花鳥畫的境界與語言,堪稱當下最具有“大花鳥”精神的藝術家。 此外,本次展覽挪用并結構了“美國童話之父”弗蘭克·鮑姆的名著《綠野仙蹤》的書名名稱。一方面,崔先生的作品面貌與這個書名在字義上非常契合,另一方面,《綠野仙蹤》那絕妙的構思,宏大的場景,以及女主角多羅西及朋友們那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也與崔先生的畫有著許多不謀而合的地方,在此,也向弗蘭克·鮑姆先生表示真誠的謝意! 盤錦市人民政府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 遼寧省藝術家企業家事業家聯誼會 畫家介紹
崔志安藝術簡歷 崔志安,字大安,號東莊草堂, 1950年生于河北省容城東莊。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原遼河石油報社美術編輯、遼寧省書協刻字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盤錦市書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六屆刻字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六、七、八、九屆全國刻字藝術展評審委員會委員、遼河畫院專職畫家。獲中國現代刻字藝術優秀工作者、遼寧省文學藝術界突出貢獻獎、盤錦市優秀專家。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國家級展覽六十余次,二十余次獲獎。主要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第七屆全國體育美展、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第二屆中國畫金彩獎展、中國畫三百家展等全國美展,獲2007百家金陵中國畫展金獎、第六屆全國工筆展銅獎等。獲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二、三屆現代刻字藝術展最高獎,任全國第四、五、六、七、八、九屆現代刻字藝術展評委。 先后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崔志安現代刻字藝術展”、“崔志安花鳥畫作品展”,并多次在北京、上海、山東、江蘇、遼寧、海南、安徽等地及法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舉辦個人展覽及聯展。 出版有《妙造自然——崔志安花鳥畫精品集》《崔志安畫集》《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崔志安》《崔志安工筆花鳥作品精選》《東莊草堂印存》《崔志安刻字作品集》等多部專著。作品被多家美術館、畫廊、藝術機構及個人收藏。 作品欣賞
崔志安 蕉林楚楚神彩茂 199×801cm 紙本設色 2016
崔志安 綠水青山墨天仙 153×547cm 紙本設色 2010
崔志安 春雪融通 145×368cm 紙本設色 2011
崔志安 山野芭蕉氣味長 144×345cm 紙本設色 2012 自述 一九五〇年立春前三日,丁丑年臘月十六,二十六歲的父親和十九歲的母親在千年古鎮河北容城一個村落,午方東莊一幢土坯房里成全了我的生命,幾年后又添一弟一妹,生活異常困難,吃飽飯成為最難以實現的夢想。 五七年,在原籍上學,玉米、小麥、向日葵、荷塘等鄉村景物植入心底,不可忘懷。童年常用小磚頭和小木棍涂鴉,發小們在荷塘里洗澡時的童子裸體多次被我用小紅磚頭描在墻上,一排排稚嫩而美妙的小身材在老墻上大放異彩,終生留下深刻記憶。
更多了解美術的意義和何為繪畫是在成年以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在部隊服役期間,吉林白城舉辦了一次軍界“打倒新沙皇”美術作品展覽,當時我作為戰士參與籌備工作和現場解說,平生第一次有緣見到了向往已久的藝術家,他們真實、平凡而可敬。展覽作品中有珍寶島十英雄的光輝形象、戰士們為了祖國江土而浴血奮戰的激烈場面,都在他們靈動而神奇的筆下熠熠生輝、光彩照人。作為小戰士的我,心里無比的敬佩與羨慕,這期間我也鼓著勇氣臨摹了幾幅英雄畫像,拿到幾位老師面前,請求指導,他們熱情地給我點評并鼓勵我:“學習藝術關鍵是感悟,重要的是堅持。”從此,一輩子畫畫的夢想開始構建。 七十年代初,我轉業到央企遼河油田。由于心存繪畫夢想,對藝術的癡迷達到了頂點,國畫、書法、篆刻、油畫、水彩、版畫和刻字等門類全部涉獵,工作之余廢寢忘食,熱情之高,干勁之大,前所未有。廢紙三千,十幾年的筆墨過程猶如一段長長的賽道,心里一直期盼著是不是能收獲一二?但是,除了看著那一堆堆曾經寄予希望并被各種顏料及墨色浸染過的作品發呆,還是覺得如此多的作品竟也選不出一件像樣子的。嚴重的挫敗感同時也成為了最大的寶貴財富。
狂熱終于被冷靜叫停,時間進入八十年代中期。國畫、書法和篆刻被保留了下來,其它所有畫種均被剔除。工作面徹底變窄。八五年,全職進修于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八九年又專門考取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后調入遼河石油報社,任美術編輯。幾年美院的洗禮,讓我之前的盲目得以撥亂反正,從此,繪畫變得嚴肅與神圣,清晰與肯定,翰墨丹青變得令人神往與敬畏。 時間進入九十年代,散打式繪畫活動因乏力而幾欲終止。藝術道路還能不能繼續走?如何走?成為當時必須回答的嚴肅課題。是泥古,照貓畫虎,走別人的路,做傳統的忠實信徒?還是在傳統筆墨基礎上立足當下,面向現實生活,用真情實感關注自然生命,通過獨特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與印記?稍加思索,后者肯定地與我綁定在了一起,成為我之命。
昔日的小伙子轉眼已遇中年,曾經的盲目嘗試已成過去,雖收獲微乎其微,但所有接觸過的藝術門類的綜合感覺并沒有完全散去。于是決定打破常規,借助姊妹藝術的營養,嫁接移植可用之元素,汲取精華,奪造化而移遐想,努力使自己的作品迥異于一般工筆花鳥的委婉、柔美、秀麗與憂傷,用積極、陽光、豪邁及壯闊之美禮贊自然生命的明朗與波瀾。自此,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成就了真正的自我。 筆墨當隨時代,中國繪畫的歷史只能順延,不能逆襲,沒有誰能真的回到宋朝,再創立幾個高峰。宋代花鳥這座高峰不可能被改寫,學習“八大”同樣也不會出現第二個“八大”或什么“九大”“十大”……只有立足當下,用內心最真摯的情懷,用腕底最精湛的筆墨,最洗練的線條,最燦爛的色彩,真正成為這個時代的記錄者,才無愧于繪畫這個行當。此為我幾十年創作實踐之后最實在的感悟。 是為自述。 丁酉臘月大安于東莊草堂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