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來源:中國美協 |
“張大千藝術展”開幕式
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的藝術巨匠,是在國內外都具有典型性與影響力的藝術大師。為全面呈現他的藝術成就,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和榮寶齋聯合主辦的“張大千藝術展”于2018年1月1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
文化部副部長董偉,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王瓊,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等出席開幕式。董偉副部長宣布展覽開幕。副館長謝小銓主持儀式。
“張大千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1展廳展出,展期為1月16日至3月4日。 展覽簡介 “張大千藝術展”是國家博物館2018年開年舉辦的第一個重要專題展覽,也是國博美術名家系列展中的重要展覽。張大千先生是中國畫壇的藝術巨匠,是在國內外都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大師。他的作品體現了深厚的傳統藝術底蘊和對民族藝術的強烈自信,在二十世紀中國畫壇具有典型意義。
本次展覽分為“集古得新”“臨摹敦煌”“大風堂收藏”“大千師友”“大千用印”五個單元,全面展示了張大千一生的創作歷程。展覽共展出作品一百余件套,其中包含張大千先生的代表作《龍泉寺檢書圖》《華山云海圖》等精品佳作,也展出了他收藏的陳洪綬《右軍籠鵝圖》、石濤《長安雪霽圖》等古代繪畫珍品。
展覽架構 ![]() 集古得新 張大千從傳統文人繪畫、宮廷繪畫、宗教繪畫甚至民間繪畫中吸收養分,又遍游名山大川汲取創作靈感,加之其個人的藝術領悟力和創造力,使得作品能夠集古人之大成,并有所創新。
龍泉寺檢書圖 張大千 1936年 紙本設色 32.3cm×92.8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西康紀游圖冊?二郎山 張大千 1947年 紙本設色或紙本水墨 62.7cm×33.4cm×16 四川博物院藏
華山云海圖 張大千 1936年 紙本設色 46.3cm×590cm 榮寶齋藏
臨摹敦煌 敦煌石窟是舉世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而張大千正是對敦煌藝術進行全面整理、臨摹、學習、繼承和發揚的第一人。1941年至1943年,張大千在敦煌共臨摹作品276件。這一經歷,使得張大千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極大的轉變,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生動,線條流暢而富于變化,賦色濃艷又不失端莊,與單純的文人畫風拉開了距離。
張大千 1941—1943年 布本設色 140.8cm×144.5cm 四川博物院藏
張大千 1941—1943年 布本設色 345cm×925cm 四川博物院藏
大風堂收藏 張大千身兼書畫家、鑒賞家、收藏家和作偽高手等多重身份,其書畫收藏與創作有著緊密的聯系。他不僅要了解古代書畫的風格特征和傳承源流,更要擴展自身的視野,擴大師承的對象,使歷代名家、名作能為其所用。因此,要研究張大千的藝術源流和風格變化,就不能不研究他的收藏。
大千師友 張大千與當時許多著名書畫家交往密切,有些甚至成為一生摯友,他們互相交流藝術觀點,品評、交換書畫藏品,甚至一同合作作品。因此,了解張大千的畫壇師友,是全面梳理他藝術觀念、藝術風格發展脈絡的前提,更是客觀評價其藝術成就的基礎。
大千用印 張大千一生用印之多,選印之精,鈐印之規整,同時代的書畫家無出其右。他一生中所用印章多由陳巨來、方介堪、頓立夫、王壯為等名家所制。印文則多出于其對某一階段創作、經歷或心境的體悟,且鈐蓋頗具章法,與畫作相得益彰??梢哉f大千用印正是其藝術在精微處見精神的寫照。
展廳欣賞 ![]()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