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鹽城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連續九年保持全省第一 “低碳”為筆,繪就高質量發展綠色畫卷 1至10月,鹽城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5.6%,連續9年保持全省第一?!昂每諝狻币殉蔀辂}城的城市名片和生態品牌。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讓鹽城人的幸福更加具象可感。 “好空氣”的背后,是鹽城全面推進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鹽城以入選全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為契機,高標準編制實施《國家碳達峰試點(鹽城)實施方案》,以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為總抓手,厚植綠色生態,深耕綠色能源,先行先試零碳園區,共同繪就鹽城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手握“世界自然遺產”“國際濕地城市”兩張國際名片的鹽城,擁有寶貴的生態家底,為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提供了堅實土壤。 面對大自然的饋贈,鹽城努力寫好“綠色生態”這篇文章。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63.9%,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43.6%。藍天白云、森林海岸、良田沃土,綠色成為鹽城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在鹽城,生態優勢正一步步轉化成為發展勝勢。追風不止,逐光前行。一縷風、一束光都被捕捉進新能源裝備,幾經“變身”轉化成綠電,最終點亮萬家燈火。全社會用電量當中,有超六成自新能源發電,這是鹽城交出的綠色低碳答卷。 這里,已成為江蘇打造“海上三峽”的主戰場,云集國家能源、華電、國電投、華能、大唐、華潤、中廣核、國投電力、三峽新能源等新能源開發央企,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城市,正積極探索具有鹽城特色的零碳產業園建設路徑。 放眼全市,截至10月底,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583萬千瓦,同比增長16.7%;1至10月份新能源發電2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6%,占江蘇省新能源發電量的24%。 深耕綠色能源,疊加轉型亮色。鹽城新能源產業入選江蘇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試點,牽頭申報的鹽常宿淮綠色光伏先進制造業集群成功入圍工信部評定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成長三角(鹽城)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綠色環保產業集聚規上企業近400家、環保濾料國內市場占有率超40%;高標準規劃建設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打造“風光氫儲碳海農”7大科創中心,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7家、綠色園區3個,省級綠色工廠59家;扎實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創成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個、5G工廠14個……鹽城堅持產業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著力構建現代化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以風電產業為例,鹽城培育壯大風電裝備產業鏈條,集聚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等知名風電整機企業,以及中車電機、中材科技、時代新材、亨通海能等一大批零部件領軍企業,構建形成涵蓋“研發設計—裝備制造—資源開發—運維服務”的風電全產業鏈,下線全球最大功率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海上風電整機和葉片產能分別占全國40%、20%以上,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裝備綜合產能最大的基地之一。 零碳先行,是一場綠色革命的實踐序曲。當前,鹽城正在大豐港經濟開發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濱海港工業園區開展零碳產業園區試點建設,探索綠色低碳智慧理念在實踐中的模式創新與技術驗證。 “這是國內首個真正實現綠電可溯源的產業園區?!痹诖筘S零碳產業園碳谷智造中心辦公樓里,工作人員指著大屏幕介紹實時更新的能碳數據,上面展示著園區內每個企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及綠電使用情況。 “穩定、可溯源的綠電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競爭優勢。”江蘇碳智信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韓亞西說。目前,園區已成立江蘇碳智信公司,與BSI等16家國際國內權威機構合作,推動綠電溯源、碳足跡認證與國際接軌,為園區企業提供零碳全生命周期服務。 建設零碳產業園,勢必要推動園區產業綠色轉型、調整能源結構。鹽城在零碳產業園試點建設中,堅持源網荷儲一體化打造,3個零碳產業園被列入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園區試點。此外,大豐港經開區、射陽港經開區入選江蘇省首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 共享綠色生活,繪制轉型成色。“通過建設光伏發電等項目,零碳社區每年發出綠電250萬千瓦時,在滿足社區用電需求的同時,還有余電上網?!鄙潢柨h沿海投資有限公司戰略企劃部副主任李燁說。 在射陽港零碳社區,光伏太陽花利用控制系統自動追蹤太陽方向,使太陽能利用率最大化;光儲充一體化車棚每天產生綠電2700千瓦時,可容納70輛新能源汽車同時充電;服務中心外立面采用光伏幕墻,可實現年發綠電11萬千瓦時。“社區內產生的綠電,每年可節約標煤800噸,減少碳排放2000噸,相當于種11萬棵樹?!崩顭畋硎尽?/p> 隨著零碳社區、零碳長廊、零碳公園、零碳公交、零碳市政等諸多場景在鹽城落地應用,零碳理念也漸漸融入人們的日常。 如今,手握“天藍地綠”生態底牌的鹽城,正著力打造綠色宜居之城,堅持生態惠民,讓民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筆繪就綠色低碳發展美好未來。(梅劍飛 華鈺 顧亞娟)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