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教聯體”建設有望織就托底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網 “魚兒”患病,從“魚塘”環境求解 “爸媽能不能在我作業沒做完時不要那么兇?我動作比較慢的時候能不能多一些耐心?”……近日,在南師大吳江實驗小學的一節家校共育班會課上,孩子們當著父母的面袒露心聲。 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組成孩子賴以成長的土壤。當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仍較為突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同向同行、協同發力。近年來,眾多“一校一策”的做法打破家校社之間“資源孤島”狀態,促使家校社三方“互聯共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面臨發展瓶頸。近日,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網信辦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力爭到2025年,全國50%的縣建立“教聯體”,2027年所有縣全面建立“教聯體”,為探索進一步加強家校社共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間。 家校社育人目標尚未達成共識 “孩子被網暴,家長怎么做?”“單親孩子與人不友善怎么辦?”“孩子從幼兒園偷拿東西與零花錢沒給夠有關嗎?”在江蘇省網上家長學校在線答疑區,每天都有不少家長飽受困擾,尋求幫助。 “端出家校社‘教聯體’解決方案,就是要直面問題、奔著實效去,打破家校社資源長期分散的局面?!闭f起走訪經歷,無錫市惠山區堰橋街道天陽蝶戀花公益服務社理事長周萍感觸很深。一次,她去學生家里家訪時,家長一直抱怨孩子成績差、情緒不穩定。在家長的斥責下,孩子的狀態也跟著起伏?!昂⒆拥那榫w這樣波動,還要求什么成績?”周萍打斷并勸解家長,別用成績衡量孩子的一切,要先讓兩代人之間的溝通恢復常態。 當前,青少年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學習、情緒發展障礙、人際關系,還與家庭環境有關。面對孩子的異常情緒,“時間和精力有限,能力相對欠缺”的父母往往一籌莫展。在南師大心理學院近期的調研中,共采集南京、蘇州、無錫等江蘇六地中小學生家長樣本14196份。調查結果顯示,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者和全職家長等群體,在家庭教育中往往面臨更多困惑及不確定性,而父母共育的家庭中,家庭教育效果往往更好。 “孩子出現問題后,普遍表現為社恐回避,人際交往較為失能,生活和學習沒有動力?!蹦暇煼洞髮W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殷飛發現,近年來青少年身心脆弱沖動、應對壓力缺少彈性的問題并未有效緩解,某種意義上反倒加劇了。 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家庭、學校、社會在育人目標上尚未達成共識造成的。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家長、學校都認為自己承擔了較多的教育責任,但未能達到相互促進的效果?!棒~兒生病了,得從魚塘環境考慮治病?!痹跓o錫市婦聯家兒部部長鄧麗潔看來,家長雖說是教育主要責任人,但也有無能為力的地方,這時便格外需要學校和社會多方介入。 全面推進構建家校社“教聯體”,為“魚塘環境”治理帶來新機會?!皹嫿ㄐ<疑鐓f同的‘教聯體’,是教育改革邁入深水區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應對青少年危機的精細化科學解決路徑、撬動學校教育系統改革的重要支點?!币箫w說。 記者獲悉,江蘇省教育廳目前已統籌全省各縣市區打造家長總校和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并推動全省家校(園)共育數字化示范校(園)實驗區和實驗校建設。目前,江蘇共打造24個實驗區、522所實驗校,滿足廣大家長對先進教育理念、科學家庭教育指導的需求。 教聯體建設為“魚塘”治理帶來新機會 “教聯體”建設,正當其時。打造“教聯體”,重點在“聯”。 “未來學校圍墻將不斷虛化,學科邊界會逐步模糊,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學校教育工作突破現有格局,與家庭和社會形成高度信任?!笔〗逃龔d基教處處長顧春明說。 這背后,是“教聯體”建設過程中,家校社三方權責如何明晰的時代話題。那么,怎樣給三方角色“畫像”?在南京市秦淮區教育局副局長韓錦錦看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人生首任老師,家庭的溫暖與智慧為孩子奠定堅實的情感與認知基礎;學校是品德培育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啟迪智慧、塑造靈魂的重任;而社會,則為孩子們提供廣闊的實踐天地和豐富的成長資源。 “教聯體”的關鍵在“聯”,家訪是家校溝通中發揮聯動作用的一種常用方法。然而,有部分家長對家訪顯得很抗拒?!耙尲议L意識到,學校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溧陽市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總校長陸麗萍介紹,該校從學生報名入學開始,就建立了好家長大學堂,讓所有家長都參與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去。家長參與親子趣味運動會、趣味研學,家長志愿者每天參與食堂驗菜、陪餐,家庭工作室進入校園為特需孩子上心理團輔課,學校的許多活動中都有家長的身影,家校共育深度融合。 除了家校共育,殷飛認為把家校社“教聯體”建到實處,還需下沉到街道、鄉鎮。治理單元拆分得越細、越貼近基層,越能觸摸一線真實情況,將各方利益訴求納入“教聯體”建設范疇通盤考慮。 其中,婦聯作為對學校和家庭可以進行適時干預的社會力量,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今年6月,無錫市天一第二實驗小學一個“特殊”班級的學生畢業了。2021年,由堰橋街道婦聯牽線,整合社會資源,在學校啟動“心橋·成長·守護”關愛兒童心理健康項目,以該班級為試點開展團輔、個輔等,讓孩子們內心充滿陽光。后來,該服務覆蓋人群不斷擴大,去年9月,該校師生專業化心理健康服務實現全覆蓋。 如何讓各方資源發揮最大效果?無錫市天一第二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季玲深有感觸。她認為,實踐中的最佳狀態是,學校方提出具體需求,做好家訪、學生訪談,對接專業服務;專業公益機構安排資深心理咨詢師進駐學校咨詢室開展工作,助力行為偏差、情緒障礙、人際困擾兒童的心理輔導工作;社區協助學校和社會公益組織家訪,就社區內掌握的家庭關系出現問題的心理困境兒童與學校和公益機構對接。 織密家校社共育之網期待社會合力 建設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并非“平地起高樓”,歸根結底要依托現有基礎。 但毋庸置疑,“剃頭挑子一頭熱”,仍是眼下家校社“教聯體”建設要直面的巨大挑戰——學校有意愿,家長沒興趣;社區辦活動,來的人寥寥無幾;家長希望接觸家庭教育資源,卻又苦于找不到優質權威資源……多方雖然都想發力,但往往難以完美磨合,用業內人士的說法,“不同齒輪并未咬合在一起”。 問題關鍵在哪?殷飛認為,家校社協同育人各有資源優勢,但資源利用還處于“單打獨斗”狀態,缺乏整合。而打造聚合力更高的“教聯體”,能給家校社協同育人打開突破口。 “雖然家校社三者中,學校是專業的育人機構,處在主導地位,但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撐,純靠自發,學校又能鏈接和盤活多少有效資源?”部分專家認為,只有各方因地制宜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才能共同研究、推動破解學生成長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政府應怎樣引導和支撐?記者從江蘇省教育廳了解到,下一步,江蘇省教育廳將會同相關部門研制省級層面校家社協同育人政策,以推進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為抓手,更好促進醫教互促、體教互融、家?;印⒕M?,切實增強社會協同力。 為發揮政府層面作用,蘇州市教育局德育處處長孫麗娟介紹,蘇州市出臺了全國首個“地級市家庭教育大綱”,組建11支家庭教育講師團,建立33個市級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成立了一支由300多名教師組成的家庭教育志愿者團隊,培育了8000多名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師。除此之外,還升級改造線上家長學習平臺,推出家長學堂,組建以班主任為主,教育、公安、民政等人員為輔的“重點學生關愛小組”,試點“駐校社工”心理服務項目,讓各方力量緊密相連。 具體到學校和社區層面,殷飛認為,“開展家庭教育活動時要更多考慮家長實際訴求,以吸引他們參與為目的,優化活動內容和形式,提高家庭教育的穿透力。”殷飛提醒,尤其在向主動性不強、重視程度不夠的家長推廣家庭教育資源時,更要考慮學習內容是否直擊痛點、學習途徑便捷實用與否。 12月1日,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校家社協同心育基地無錫、昆山兩個工作點同時舉辦“校家社協心,交通安全行”教聯體協同育人實踐活動。家長和孩子依次完成地鐵安全、騎行安全、紅綠燈安全等6個主題的定向體驗,通過賺取印章、打卡闖關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家長和孩子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獲得交通安全知識,幫助新市民及其子女形成社區歸屬感?!霸O計與青少年兒童心理成長、親子關系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校家社協同實踐活動,喚醒家長教育意識,提升親子關系質量,有效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币箫w說。 “此外,雖然建設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需要明確三方權責,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各掃門前雪’?!编圎悵嵵毖裕挥挟敿彝?、學校、社區、醫院及相關社會組織溝通的渠道被徹底打通,同時公安、檢察院、法院、民政、衛健、文廣旅等部門的資源經“橫向整合”后接入家庭教育的“大盤子”,真正織成一張“托底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網”,那才是協同育人最終的期待。(李睿哲 程曉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