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12月16日電(李南丹 孫姝穎 楊琦)2024金雞湖經濟論壇以“謀新圖質 耐心致遠”為主題,將于12月19日在蘇州舉行。本次大會將從前瞻化、產業化視角,邀請多方專家學者深入研討、凝聚共識。 如何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資本與產業如何更好實現良性循環?前沿技術創新將帶來哪些改變?論壇上,海內外專家將交流觀點、分享智慧。 大咖云集,共話中國經濟“信心與底氣”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回顧即將走過的2024年, 中國經濟頂風破浪,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展望2025年,“十四五”規劃收官,新的五年規劃呼之欲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引人矚目。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明年要重點抓好九項任務,其中包括“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旨在通過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和轉型,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蘇州歷來重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緊密結合,是產業與資本結合最好的城市之一,也是江蘇乃至全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條件和能力最好的地區之一。當前,蘇州正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聚焦10個重點產業集群和30條重點產業鏈,全力培育新的增長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具有全球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在此背景下,由新華社指導,新華網、瞭望周刊社、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東吳證券共同舉辦的2024金雞湖經濟論壇,將邀請戴維·卡德、馬建堂、江小涓、樊綱、薛其坤、紀敏等國內外政產學研嘉賓,圍繞“全球經濟變局”“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等議題分享觀點、深入交流,共同為暢通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更好支撐現代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獻策賦能。 謀新圖質,蘇州加速邁步“智造之城” 作為國內工業體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蘇州擁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3個萬億級產業,納米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高端紡織、高端科技儀器、長三角(含江西)大飛機、蘇南特鋼材料6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今年1月,蘇州召開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推出“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聚焦10個重點產業集群和30條重點產業鏈,蘇州正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1030”產業體系,旨在推動數字經濟與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目前,蘇州已經實現了對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新質生產力在這片土地上持續開花結果。全市集聚“燈塔工廠”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累計創建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7家,匯集3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其中,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創成全省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依托縣域經濟強的優勢,眼下,蘇州正全力調動各板塊積極性,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據悉,蘇州已擁有恒力、盛虹、沙鋼3家世界500強企業;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7家,數量居全國第四。 近年來,蘇州堅持創新綠色引領,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已有國家級綠色工廠77家、綠色園區6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4家,國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12家,并在全國率先啟動“近零碳”工廠創建活動,共建設試點示范企業17家,初步形成區域綠色制造聚集示范效應,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數量居全省首位。 耐心致遠,持續提升新質生產力“含金量”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具有投資金額大、回報周期長的特點,需要資本予以長期支持,與時間“做朋友”。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 作為科技創新強市,蘇州擁有超1.5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5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個國家級高新區、7個省級高新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納米新材料和小核酸等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創新型產業集群。 從加強政策體系建設,到完善多層次金融服務,蘇州不斷將金融“活水”引入科創“沃土”,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插上“金翅膀”。 早在2009年,蘇州就印發《關于加強科技金融結合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及主要任務分解表的通知》,率先提出開展科技金融結合工作;今年11月,《關于進一步推動蘇州科技金融工作的若干重點措施》發布,圍繞科技金融組織體系、科技金融產品、科技金融生態等方面提出10條政策措施,以“真金白銀”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1月,蘇州市“科創指數”正式發布,帶動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精準施策,助力銀企雙向奔赴。2024年前三季度,蘇州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843億元,占全市GDP比重10%,全市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近6000億元,一大批科技企業在金融“活水”潤澤下發展壯大。 蘇州科創型企業量質并優,離不開金融機構積極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發軔于蘇州的東吳證券,積極探索符合企業融資需求、契合國家發展戰略的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挖掘具有硬科技成色的中小微企業,陪伴式服務企業成長,努力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促進新質生產力相關要素迅速成長。 金雞湖畔,時代浪潮汩汩奔涌,“智造之城”踏浪高歌。向“新”而行的蘇州處處迸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新質生產力正為這里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