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來源:新華日報 |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將“環境美”作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鮮明標識之一。 抬眼看,藍天白云“有顏值”;漫步時,村鎮河道“滿目新”。十年來,江蘇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美麗江蘇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牢記“國之大者”,扛牢生態文明政治責任 【切片】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今秋,荇菜花盛放太湖的美景吸引許多游客前往邂逅《詩經》中的浪漫。一簇簇荇菜花競相綻放,湖面嫩黃層疊,呈現出“一湖碧水半湖荇”的美麗畫卷。 小小荇菜,被譽為“水的鏡子”,體現出太湖治理成果。作為太湖治理的“主戰場”,無錫在今年3月啟動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梅梁湖區工程。眼下,在梅梁湖區,生態清淤智能化一體平臺船“太湖之星”如同一座漂浮在湖面上的“移動工廠”,進行清淤作業。 “生態清淤是治太的關鍵一招,‘太湖之星’是世界首創同類型工程船舶,大大提升了清淤的效率?!敝薪惶旖蚝降谰钟邢薰咎椖坎砍崭苯浝韽埨谡f,整個工程預計5年完成,總的清淤方量是834萬方,目前每日可穩定清淤5000立方米,并同步在船上實現淤泥壓濾固化。 【掃描】 太湖治理和長江大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反復強調的“國之大者”。近年來,江蘇因地制宜、因水施策,突出抓好太湖、長江治理,不斷擦亮“水韻江蘇”鮮明底色——堅定實施太湖水環境綜合整治等一批生態修復工程,截至目前,太湖已連續17年實現安全度夏;下大力氣破解“重化圍江”,長江累計騰退生產岸線81公里,生態岸線占比提升至64.1%…… 十年間,江蘇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從量變到質變—— 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接續發布三個“大氣十條”,從2014年的《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到2018年的《江蘇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再到今年的《江蘇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為我省不同時期空氣質量改善指路領航。 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全面貫徹水污染防治法,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圍繞黑臭水體治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等采取一系列有力舉措,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在全國率先開展幸福河湖建設。截至2023年,全省已累計建成幸福河湖2515個(條),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幸福河湖,在江蘇大地全域鋪陳。 扎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強化土壤管控和修復,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法落實落細,對污染土壤堅決做到先治理后利用。2022年,江蘇率先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一個個無廢工廠、無廢園區在江蘇大地上“點石成金”,越來越多的固體廢棄物得到資源化利用。 斗轉星移,功不唐捐。這十年,隨著空氣質量不斷改善,江蘇“黃泥天”消失了,“灰霾天”明顯變少,“水晶藍”越來越多,實現了生態環境從透支到明顯好轉、全面向好的歷史性轉變。 堅持綠色發展,走出低碳轉型多贏之路 【切片】 在長江常州段,常泰長江大橋正加速建設,江畔蘆葦搖曳,難以想象這里曾是全省沿江城市中化工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如今,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沿江一公里范圍內低質低效化工企業全部騰退,累計連片復綠超3000畝。 傳統產業并不是簡單退出。今年6月,常州誠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產,該公司由沿江關停騰退企業轉型升級而來?!靶聫S在安全和環保上的投入接近2億元,大幅減少污水、廢氣排放。”該公司總經理許銘認為,這些投入有利于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新項目更新關鍵裝備,提升了產線智能化程度,生產工藝上采用循環水余熱回用、RTO余熱鍋爐生產蒸汽等節能措施,單噸蒸汽消耗從原先0.24噸下降到0.15噸,僅此一項預計全年約可產生增效620萬元。 【掃描】 在江蘇這個人多地少、資源缺乏、環境容量小的省份,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 我省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截至10月底,江蘇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8539萬千瓦、占總裝機量的42.2%,歷史性超過煤電。能源結構優化為江蘇的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十年來,江蘇以年均3%的能耗增速和1.5%的碳排放增長,支撐了6.5%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噸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較改造前分別下降61%、73%和82%,并融合數字技術于鋼鐵生產全鏈條,開發智慧環保平臺,管控全廠環保設施運行和污染物排放。 國家級綠色工廠、工信部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省級智能制造車間……位于鎮江市京口區的江蘇索普(集團)有限公司每年滾動實施各類生產技改超50項,總投資超1億元,可新增效益約5000萬元。 目前,全省鋼鐵企業1億余噸產能全部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349家、綠色工業園區33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66家。 建筑運行、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也在大力實施降碳減污行動。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超13.2億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9.5億平方米,城鎮新建建筑全面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全省新增或更新的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占比81%,船舶岸基供電設施泊位覆蓋率98.3%,港口領域新能源與清潔能源消費占比72.22%。 綠色轉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今年10月,理想汽車第100萬輛整車在常州工廠下線。去年,全省新能源汽車銷量74.2萬輛、同比增加36.6%,銷售額1300億元、同比增加37.7%。 建設美好家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切片】 “單次83只卷羽鵜鶘,這么多年來第一次!”生態攝影師李東明最近在東臺條子泥濕地又看到了卷羽鵜鶘標志性的大嘴。卷羽鵜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今年初全國范圍內的越冬同步調查共記錄到161只。“卷羽鵜鶘還會南遷,往年監測到有10多只在條子泥越冬?!北本┝謽I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副教授賈亦飛說。 2019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東臺條子泥濕地是核心區域之一。申遺成功后,當地推動濕地保護的信心更加堅定。治理互花米草、清理海漂垃圾、水系溝通、微地形改造、鹽蒿地生境再造……東臺沿海累計修復濕地約6萬畝,為遷徙候鳥提供了更多棲息地?!霸诮衲?1月到12月開展的3次監測中,記錄到超過1.6萬只白骨頂、1萬只綠頭鴨、8000只環頸鸻……”賈亦飛如數家珍,往年冬季監測到約有3萬—5萬只候鳥在條子泥濕地越冬,其中雁鴨類、普通鸕鶿和白骨頂等水鳥數量峰值超過5萬只。 【掃描】 長江鎮江段,3頭江豚躍出水面嬉戲;洪澤湖濕地,數千只花臉鴨在空中飛舞;黃海灘涂,丹頂鶴悠閑覓食……冬日的江蘇大地生機盎然。 地處江淮下游,跨江濱海,江蘇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豐富的生態系統和物種。為了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2018年,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我省率先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劃定8大類407塊8474平方公里的陸域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江蘇又劃定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構建了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相結合的生態空間格局,將22.49%的陸域面積嚴格保護起來。 今年5月1日,新修訂的《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正式施行;6月5日,《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我省先后制定修訂近20部地方性法規,涵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物種保護、遺傳資源保護等諸多領域。 為生態“留白”的同時,我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近年來完成長江沿線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1.71萬畝,太湖流域水源涵養區礦山國家示范工程生態修復超2萬畝,先后實施連云港、鹽城、南通、啟東等4個國家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共完成退養還濕3.5萬畝、濕地修復2.4萬畝。全省林木覆蓋率穩步提升至2023年的24.09%,全省自然濕地保護率從2014年底的42.1%提升至2023年底的65.1%。 珍稀物種頻頻現身,既得益于生存空間的不斷優化,也與監測體系不斷完善有關。2017年開始,江蘇啟動以縣域為單元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全省已有84個縣(市、區)完成本底調查工作。我省還持續推動20個省級生物多樣性觀測站建設,建成3個國家級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吳瓊 洪葉 王靜)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