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帶來“靈魂洗禮” 解答“人生之問” —— 全省政法系統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側記 怎樣才算忠誠履職、實干擔當?如何切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努力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新時代政法鐵軍? 12月17日,全省政法系統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在南京舉行。5位來自公檢法司的政法干警用質樸的語言、生動的故事、真摯的感情,講述自己或同事忠誠擔當、拼搏奉獻的先進事跡,帶給全場政法干警思想的震撼與靈魂的洗禮,更為我省廣大政法干警的“人生之問”提供一份“標準答案”。 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隨著電影《第二十條》的熱播,“如我在訴”已不僅是司法領域的熱詞,更被許多群眾所熟知。但在20多年前,“如我在訴”還僅是蘇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王勇的一個念頭。 “我不懂你說的這些。但我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退休后棺材本都沒有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嗎?”2001年,一位退休老人因賬戶資金被人購買了垃圾股,損失7萬多元。在申請立案監督時,老人的話雖不算聲嘶力竭,卻時時回響在王勇心頭:“辦案對我們而言是工作,但對當事人來說,是財產、健康、人生甚至生命。” 念頭誕生只需一瞬,但踐行卻是終身的功課。從“昆山反殺案”到監督糾正7件原來不捕不訴或者不立案的所謂“疑案”,20多年的檢察生涯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始終是王勇的工作準則。每個因罪與非罪、捕與不捕、訴與不訴、法理情觀點沖突而輾轉的長夜,想到當年退休老人在案件如愿判決后給他的那顆糖,王勇總能平靜許多。“這塊糖就是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之后形成的載體。它告訴我,不忘初心、如我在訴、久久為功,就能通過用心用情的監督辦案,讓公平正義更好惠及人民群眾?!?/p> 把群眾心上的事變成自己上心的事 “結案了事不是目的,案結事了才有意義。”來自儀征法院的朱雨凡講述著一個春風化雨般的故事,但故事的主角未能到場。去年12月14日,儀征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邊曉斌在前往儀征市區某破產樓盤現場勘察時,因防護板突然斷裂,從5米多高的二樓跌落,因公犧牲,年僅49歲。 為木匠、漆匠、瓦匠、水工、電工等農民工的保險奔波;為短期合同制工人爭取合法權益;督促“爛尾”小學續建……在朱雨凡的記憶里,邊曉斌的身影永遠忙碌,幾乎是把他自己“泡進”群眾的急難愁盼里。從辦理一案,到治理一片,邊曉斌用實際行動教會朱雨凡等后輩在當事人的位置上思考、在行業管理者的位置上思考、在社會安定的位置上思考。 把群眾心上的事變成自己上心的事,如邊曉斌一般,許多政法干警在平凡崗位上綻放光芒。在基層一扎就是20多年,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中央門派出所教導員蔡文君,被轄區百姓稱為“兜底警察”。幫老舊臟亂的群租房租客搬遷、給留守老人搭建居家老人看護平臺……轄區里的難事只要群眾找到蔡文君,他就不遺余力、負責到底。 “多少年了,那么多部門都拿不下的事,小小的社區民警又何必蹚這攤渾水?”在勸離火災隱患突出的群租房租客時,有人這么勸蔡文君。但在他看來,管它渾水、深水,只要影響轄區安全,它就是禍水,必須排干凈。在蔡文君的堅持不懈中,一批基層治理的難題迎刃而解。“人與人之間是‘處’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說起自己的心得,蔡文君頗為自豪,“只要我們把板凳坐熱了,耐心傾聽、循循善誘,再難解的心結也能解得開!”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指紋主要有8種紋線形態,9類細節特征……”與問好時的略帶羞澀不同,說起自己的專業,連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大隊副大隊長張雙印滿臉含笑。從警20年來,他一直用心做好一件事——用指紋技術辨別真兇、攻破案件。2016年,公安部組織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最為重大的9起積案直接指揮偵辦。張雙印作為第五專家組組長,帶領專家組成員經過38天的分析研究和執著攻堅,精心制作完成4套方案154幅特征圖譜,參與偵破一批在全國影響惡劣、久攻未破的大要案件。 而今,在指紋研究的基礎上,張雙印開始在聲紋技術專業不斷探索,為打擊新型涉網犯罪打造“殺手锏”。不提專業知識,張雙印依舊有些害羞,絲毫不因成就而自傲?!拔抑皇鞘f江蘇公安民警中的一員,還有更多戰友日夜奮戰在打擊犯罪、服務人民、維護穩定的最前沿。” 同樣20余年堅守一件事,省新康監獄四監區黨支部書記、監區長高變身份更為多元。作為一名獄醫,她既要會“醫身”又得會“療心”。新康監獄承擔著全省監獄艾滋病、肺結核等傳染病犯和重病、大病罪犯的改造治療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監獄,這里的病犯普遍存在“刑期比命長”的恐慌,負面情緒嚴重,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25年來每一次搶救,高變聞令而動,隨叫隨到,共收治病犯3000余名,實施危重病犯搶救750人次?!皩Κz醫而言,生命至上、治病醫心,從身體到心靈幫助病犯重生,就是我們不變的初心?!备咦冃χf。 向英??待R,向榜樣學習。全省政法機關干警代表在現場觀看報告會后紛紛表示,將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砥礪奮進,擔當作為,攜手書寫新時代政法工作新答卷,為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作出更大貢獻。(陳珺璐)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