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來源:新華日報 ? |
原標題:增強信心迎難而上,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側記 12月24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部署,全面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安排部署明年經濟工作。 錨定新航向、奮進新征程,與會同志紛紛表示,將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以“實干”促“實績”,把黨中央決策、省委部署落實到位。 為大局作貢獻,為未來蓄動能 “前高中穩后揚”,是江蘇這一年經濟表現的寫照。 一年來,全省上下積極應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定步伐——地區生產總值高于預期增長目標,經濟增長的基礎持續夯實、結構持續優化、質效持續提升,既為服務全國大局作出了貢獻,也為今后發展積蓄了動能。 沉著應變、綜合施策,一個個腳印“踏”出一抹抹亮點—— 新增4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累計達14個,累計認定221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入選國家5G工廠210家,均居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首次超過50%,區域創新能力從全國第三上升至第二;1—11月,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19.4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占比超50%,RCEP簽證出口貨值保持全國首位…… 成績,來自于創新驅動有力。過去一年,南京有29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居全國第三,中國科學院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等相繼落地。這些,成為南京市市長陳之常信心的來源,“從比較優勢看,隨著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啟動建設,一批百億級轉型項目和標志性城建項目落地實施,南京特大城市的人才、樞紐、開放、市場優勢將持續釋放,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成績,來自于開放持續擴大。蘇州前11個月外貿進出口2.39萬億元,同比增長6.7%,為全省穩住“基本盤”發揮了“壓艙石”作用。蘇州市市長吳慶文以“爬坡過坎往上沖”形容全市的工作狀態,“這個時候你必須得使勁加油?!彼貏e注意到,會議提出,要加力落實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政策,“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那就是要改善供給、擴大需求、暢通循環?!?/p> 成績,來自于改革落地見效。1月,省數據局掛牌成立;10月,省數據集團揭牌?!案母锏哪康膹膩聿皇菫楦母锒母铮欢ㄊ菫榘l展而改革,我們的數據工作體制機制初步成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有條不紊。”省數據局副局長李秀斌認為,加“數”改革的江蘇活力更足。 “既把成績講夠,也把問題說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的問題,在江蘇也有具體表現:內需不振問題仍舊突出,不少企業面臨經營困難,重點群體就業壓力上升…… 分組討論中,與會同志同樣直言不諱、討論熱烈—— “經營主體‘增產不增收,增收不增利’。”“融資難、融資貴得到了有效緩解,但有些領域還沒‘解渴’?!薄疤K南蘇北經濟差距在縮小,但人才、資本等創新資源還是不愿跨江北上。”…… 各個會場達成共識:把問題說透,也是為了增強信心,只有正視問題、直面問題,才能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認清“穩”“進”關系,增強發展信心 認清形勢,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看挑戰——江蘇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對國內外環境變化的感受更為直接,挑戰更為多變復雜;看優勢——經受住經貿摩擦、科技打壓、世紀疫情等多重考驗,江蘇經濟依舊保持穩健,發展的韌性和抗沖擊能力持續提升。 “所有困難都會讓我們變得更強,也會讓我們的干部變得更有經驗、更具才干。”會上舉了一個有力的例證——這幾年,我省對美國出口占比雖然下降了,但占全球出口的總份額卻逆勢增長。 經濟恢復根本上還是要激發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用好改革之力、法治之力。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沈劍榮表示,這就需要立足發改部門職能,準確把握好推進改革的正確方向,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推動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地見效,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將實施全方位提振消費行動,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將充分發揮政府的投資帶動作用,帶動民間投資愿投、敢投、能投。 放眼明年,如何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把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堅持穩中有進、以進促穩”被放在首要位置。會議明確了兩個統籌——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統籌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 “我們將以更高質量的‘穩’拓展更高層次的‘進’,以更優結構的‘進’鞏固更長遠的‘穩’。”省商務廳廳長司勇表示,面對明年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當全力提振居民消費,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培育服務消費等新增長點;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加力開拓新興市場,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全力穩住外資產業鏈,鼓勵外資利潤再投資和總部經濟發展,以商務發展的過硬成效為全省大局貢獻更多優質增量。 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貫通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 會上強調“不搞地方保護主義和自我小循環”,讓省市場監管局局長沈海斌印象深刻。他表示,有所為,當以“全鏈條思維”綜合施策、剛柔并濟,注重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完善消費鏈條、激活投資鏈條、促進創新鏈條、保障安全鏈條;有所不為,則應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既要念好真經,又要批駁歪嘴和尚?!弊龊媒洕ぷ?,還需進一步穩定預期,增強信心。 今年,省港口集團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成為全國內河港口第一家進入千萬標箱序列的港口,“這是江蘇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的生動體現?!笔「劭诩瘓F董事長陳明表示,有信心高水平建好集裝箱航線網絡,完善集裝箱江海河聯運體系,為江蘇對外開放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要堅持穩字當頭,千方百計穩預期、擴內需、強信心?!痹诮K有線黨委書記、董事長莊傳偉看來,消費穩,則經濟穩。把握“穩”和“進”的辯證關系,要堅持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深挖需求、激發消費潛力,豐富產品服務供給,打造文旅融合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 立足重點任務,抓好“五大關鍵” 作為“十四五”規劃實施收官之年、“十五五”發展謀篇布局之年,2025年,江蘇怎么干?與會者表示,將在實事求是中彰顯擔當和信心,在困難挑戰中磨煉經驗與才干。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江蘇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九項重點任務”,確保真正到位。尤其是,在具體行動中,抓好五大關鍵環節—— “統籌抓好促消費、增收入、惠民生”放在部署“首位”。只有用發展的思維來保障、改善民生,才有助于真正地釋放內需、擴大消費。 “畢業與就業,一頭連著院校,一頭連著職場,既牽動千家萬戶的生活,也關乎經濟運行的穩定。”團省委書記潘文卿說,團省委將在高校分層分類開展就業觀引導、就業技能提升、就業崗位推薦,聯合啟動實施“百校千企萬崗”大學生就業幫扶行動,尤其聚焦低收入家庭大學生,提供職場體驗、崗位推薦、入職輔導等全過程就業服務,助力他們及早充分就業,緩解所在家庭的經濟壓力。 有效促進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外商投資,江蘇指向明確——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政策要落到項目上”,這是無錫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曹文彬的突出感受。今年,該市省重大項目投資完成率全省第一,明年將繼續保持穩健“上新”力度,圍繞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合成生物、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精準招引重大項目,以更優營商環境、更強政策支持、更高服務效能推進項目進度。 創新,是應對外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穩定器”,也是江蘇保持“內在韌性”的關鍵。會上提出,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其中科技是源頭,產業是主戰場,企業是主體。 與東大、南工大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業務營收;成立控股子企業,承接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進行成果轉化;聯合央地力量組建省中江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沿高鐵樞紐打造科創園區……中江國際集團董事長宋勤波歷數集團“協同創新”的重重布局,“我們將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在國企深化改革中積蓄發展新動能。” 交通巨變、信息革新,正在改寫經濟版圖,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園區經濟、跨行政區經濟,三者首次在同一部署中被并列提及,它們是江蘇長期發展中形成的重要支撐,蘊藏著巨大潛能。 曾常年處于縣域經濟榜單“頭名”的江陰,今年前三季度,到手外資總額再次拿下超1/10的全省比重。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深切感受到,只要善于識變、勇于應變,就能危中求機、借勢起勢。競逐未來,江陰將以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為抓手,持續騰籠換鳥、筑巢引鳳,引導企業在深耕主業基礎上,穩步拓展新賽道,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創新型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等再塑優勢的“生力軍”。 沒有安全,發展就成為“無根之木”,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促穩定,我省將持續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 “生態環境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我們必須牢守的紅線底線?!笔∷麖d廳長高圣明說,接下來要繼續守牢防汛救災安全底線,不斷提升水旱災害防御體系能力;加快水利建設,2025年預計全社會水利投入超600億元;以“兩河兩湖”為重點,進一步加強長江、京杭大運河岸線保護修復,持續推進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筑牢“綠色堤壩”。 逆途方顯本色,奮進可破萬難。放眼更具挑戰的新一年,與會人士表示,將遵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主基調堅定信心,按照省委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狠抓落實,以把握規律真抓實干、吃透政策緊抓快干、強化激勵齊抓共干的努力,積極爭取更好結果,交出新的合格答卷。(付奇 王夢然 許愿 洪葉)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