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江蘇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紀念大會曬出誠意滿滿“成績單” “白衣外交官”搭起民心相通橋 “我培訓的第一位非洲徒弟叫拉希德(音),經過7個月的努力,他成為桑給巴爾能夠獨立完成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和膽囊切除術的第一人?!?2月26日,江蘇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紀念大會在南京舉行,第33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長蔣國慶的會上分享引來掌聲陣陣。 蔣國慶的故事,只是江蘇援外醫療隊工作的一個切片。60年來,江蘇累計向桑給巴爾、圭亞那、馬耳他、伊朗、利比亞等國家和地區派出醫療隊79批1281人次,救治受援國患者1000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30多萬例,這既是一份誠意滿滿的“成績單”,更是“白衣外交官”們搭建民心相通之橋的“回憶錄”。 不僅救治患者,還收獲了“粉絲” “有一名氣道被異物卡住的兒童,請求支援。”第31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長瞿利帥回憶,抵達桑給巴爾的第三天,他就接到醫院的緊急求援電話,三步并作兩步跑向急診室時,發現患兒出現呼吸困難,隨時都有窒息可能。盡管手術室十分簡陋,他和同事仍緊急做了手術,僅用時70秒,卡在孩子氣道的一枚口哨被取了出來。 有“速度”,更有“溫度”。第31期醫療隊在當地開展全坦桑尼亞第一例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手術結束后,因當地條件有限,缺少補液,醫療隊隊員只能天天在駐地熬好米湯,再小心翼翼帶到醫院里給患者。這位患者出院時說,本以為得了胃癌就相當于被判“死刑”,沒想到病情在中國醫生的手中得到有效控制。 在馬耳他地中海地區中醫中心,慕名而來的患者絡繹不絕。剛剛回國的第19期援馬耳他醫療隊隊長馮驊介紹,在當地用中醫藥幫助百姓緩解肩頸、腰腿痛問題以及失眠焦慮問題已經比較普遍,醫療隊還為不同患者探索更為靈活高效、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比如,他們為受過敏性鼻炎困擾的患者采用“蝶腭神經針刺術”,為備受皮炎濕疹折磨的患者實施“穴位自血療法”,為因膝蓋疼痛走路不便的患者使用“坐位調膝手法”……許多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驚嘆于中醫的神奇療效?!拔覀冞€錄制馬耳他語版、英語版的八段錦教學視頻,隨著中醫藥文化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成為‘中醫藥粉絲’?!瘪T驊說。 “江蘇師父”為受援國帶來多項突破 60年來,江蘇援外醫療隊精準對接受援國需求,先后在桑給巴爾、圭亞那創設微創外科、眼科、創傷、消化內鏡、中醫等16個技術中心,幫助受援國填補1500余項技術空白,真正為當地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蔣國慶向記者展示他剛剛收到的4位“徒弟”發來的視頻,他們正在獨立開展腹腔鏡手術,視頻中還特意配了一行英文表達對他的感謝。難以言表的感動讓蔣國慶堅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每次手術前夜我都要想很久,如何才能用簡單英語表達讓‘徒弟’理解手術的要點?!痹卺t療隊的幫助下,當地醫生開始能夠獨立開展多項腹腔鏡泌尿外科和婦科手術,實現多項微創技術“零的突破”和“質的飛躍”,也有越來越多的當地醫生想拜江蘇醫生為師。此外,醫療隊還主動與桑給巴爾公立大學醫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每周五為醫學生開設系列臨床醫學課程,為當地儲備醫學人才。 “毫不夸張地說,當地肝臟外科是在江蘇援外醫療隊的幫助下實現從無到有、從傳統開放到現代微創的跨越式發展?!钡?7期援圭亞那醫療隊隊長段云飛說,一代代江蘇醫療隊接力奉獻,讓圭亞那醫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第18期援圭亞那醫療隊又進一步發展,幫助喬治敦醫院成功建立肝膽胰外科中心。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圭亞那‘醫療明星’?!?/p> 舉辦圭亞那首個中醫技術培訓班、聯合省醫學會舉辦海內外兩國三地連線的婦產科年會、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習班”、舉辦首屆中國與桑給巴爾婦產科腔鏡論壇……江蘇援外醫療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探索從輸血性援助向造血性幫扶升級 “前方醫療隊需要什么,我們就準備什么?!睙o錫市衛健委主任笪學榮說,自1966年起,無錫市累計派出援外醫療隊員115人次,還專門組建保障專班協調緊缺物資,全程支持醫療隊完成援外任務。 “江蘇正從輸血性援助向造血性幫扶升級探索?!苯K省人民醫院院長劉云介紹,該院與桑給巴爾和埃及3家醫院開展對口合作工作,圍繞人才培養、技術轉化等開展卓有成效的建設工作?!芭沙鲠t療隊的同時,我們也打開‘歡迎之門’,打造研修班等品牌項目,吸引20多個國家百余人次來到江蘇進修?!?/p> 南京鼓樓醫院院長于成功介紹,醫院先后組織7批專家近80人次赴桑給巴爾,完成32000例適齡女性宮頸癌篩查項目,建立適合當地國情的篩查方案,匯編成《桑給巴爾宮頸癌防治指南》?!按送忉t院還舉辦‘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培訓班,讓來自埃及、肯尼亞、埃塞俄比亞、蒙古等多個國家的醫護人員受益?!?/p> 省衛生健康委主任譚穎表示,援外醫療工作響應國家號召,履行國家使命,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全體醫務人員要自覺將援外醫療工作融入國家外交工作大局,踔厲奮發、砥礪前行,不斷開創援外醫療工作新局面,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蔣明睿)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