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11月8日電(記者朱程)聲學產業與眾多科技領域交叉融合,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之一,也是江蘇正加速發展的新興產業。 2020年,中國聲學學會、南京大學、蘇州市政府共同啟動“蘇州·中國聲谷”建設,將其落戶于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年來,常熟以建設“蘇州·中國聲谷”為引領,大力實施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聲學產業人才、團隊、技術、項目、平臺、載體在這里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聲學技術交叉滲透性強,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航海、通信、新材料開發、降聲降噪、振動測量等領域,是不少“卡脖子”技術的底層技術來源。 聚焦打造創新“內核”,常熟創建了國際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著力攻堅基礎材料、核心器件、重大裝備等一批國家戰略所需的聲學核心技術;打造通過CNAS認證、國際一流的聲學檢測中心等公共實驗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形成與制造業配套的檢驗檢測、認可認證服務體系;引進徐紅星院士團隊建設聲光微納技術研究所,主要承擔項目孵化、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等功能,成為聯系國內外聲學產業技術的紐帶和橋梁。 創新驅動下,一項項聲學應用成果凸顯:南智芯材實現全球最大直徑8英寸高品質鈮酸鋰晶體材料的批量化生產,地球山顛覆傳統喇叭揚聲器工藝模式實現對聲音的精準控制…… 立足聲學創新技術引領,聚焦車載聲學、減振降噪、海洋聲學等細分領域,常熟有針對性地編制產業招商目錄,著力打造高能級載體,引進龍頭企業,強化產業強鏈、補鏈和延鏈,高標準建設長三角(常熟)國際先進制造產業園、中國聲谷創新加速中心、歐洲綠色產業示范園,已建成9萬平方米高標準產業載體,規劃打造3000畝聲學制造業集聚區。 大力度招商引資下,常熟聲學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提升。在吸音材料細分領域,常熟引入聲學行業聚酯纖維產品PET龍頭企業佰家麗入駐;在3C、汽車、醫療和航空等應用領域,吸引東莞立訊智造落戶;在車載麥克風,拓展聲學仿真領域,引進國際先進電子技術公司進行麥克風硅麥和助聽器單元制造…… 為了滿足聲學產業對創新資源的需求,常熟出臺人才、資金等配套政策,構筑要素引力點。人才方面,出臺“聲學頂尖人才領航計劃”、頂尖人才“雙引雙聘”計劃、聲學人才“矩陣工程”等系列政策,為產創融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資金方面,出臺支持聲谷建設的財政扶持政策,推廣投、貸、保聯動等服務模式,并聯合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及產業資本,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中國聲谷股權投資基金。同時,常熟通過蘇州市級的天使投資基金,常熟市級的常創基金、新動能基金,以及開發區的聲谷專項基金,三級聯動放大資本支持效應。截至2023年底,各級基金規模達60億元。 隨著聲學產業相關的各類要素在這里集聚,國內外聲學領域眾多高端人才和團隊循“聲”而來。近年來,常熟成功引進中科院院士等一批國內外頂尖研發人才團隊,組建超150人的研發、服務團隊,招引落地行業領域的聲學科創人才項目近60個,產學研合作平臺達11個。 2023年,常熟市聲學產業規上產值達459億元,聲通信產業集群成為江蘇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江蘇省政府研究室聯合調研)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