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11月11日電(記者朱程)隨著綠色發展的深入推進,光伏產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我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光伏產業鏈條,光伏硅片、組件等產量常年位居全球前列。如何在已有的基礎上高位起跳?科技創新是關鍵。 作為光伏上游多晶硅生產企業,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能硅業”)成立之初,即面臨十分復雜的國際環境。公司果斷開發全新技術路徑——硅烷流化床法(FBR)制備顆粒硅,研發出FBR顆粒硅并落地生產與商用,實現產品純度大幅提高,綜合電耗降低77%、水耗下降49%、氫耗下降57%,綜合電耗下降至14度電/千克以內,遠低于傳統多晶硅50-60度電/千克的水平;根據法國能源署最新認證,每公斤顆粒硅的碳足跡數值僅為24.913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刷新全球最低紀錄。打破多晶硅行業尖端工藝技術被國外壟斷的格局,“從無到優”地培育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先進技術。 目前,中能硅業已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各級標準31項,成為全球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高純多晶硅研發與制造基地,核心產品在我國市占率超過20%。 一條光伏產業鏈有多長?從上游晶體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錠、硅片的加工制作,到中游的光伏電池片和光伏電池組件及配套設備的制造,再到下游的光伏電站系統的集成和運營,涵蓋一系列精細且復雜的環節。 從2006年中能硅業落地徐州經開區、建成國內首條千噸級多晶硅生產線后,中能硅業便主動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積極與產業鏈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吸引大量中上游企業入駐,推動大批下游應用、配套企業快速發展,打造起“多(單)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電站”全產業鏈條。 在向外賦能的同時,中能硅業也在持續強化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生動力。 “公司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基礎,應用大數據、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建立企業大數據平臺、設備資產管理系統(EAM)平臺、生產執行系統(MES)平臺,運用自動化生產線和智能化管理系統,推動設計、研發、工程、生產、檢修協同平臺一體化智能管控,加速‘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全面實現生產自動化、運營高效化、管理精細化,助力光伏行業向綠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敝心芄铇I智能制造部負責人表示。在徐州基地,操作人員通過云端大數據平臺與全鏈條數據的分析與應用,配合遠程數字智控技術即可管控徐州、樂山、包頭三地工廠,實現企業自下而上的高效數據整合。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近年來,中能硅業還著力在人才培育、技術迭代、科技轉化等方面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在人才方面,實行后備人才訂單式培養,與職業化工院校開展合作辦學,與相關企業合作成立“閥門培訓基地”,不斷為企業輸送能工巧匠。在技術方面,秉承“萃取提升一代、研發升級一代、迭代顛覆一代、開發儲備一代”的創新理念,圍繞提質降本持續推動一系列技改和研發項目。在轉化方面,成立多晶硅技術研發中心,加強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對接力度;與中國礦業大學、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速度。 目前,中能硅業投產和在建顆粒硅總產能已突破10萬噸,陸續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單打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未來,公司計劃進一步完善光伏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拓展航空、電子等領域半導體材料業務。(江蘇省政府研究室聯合調研)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