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來源:新華社 |
南京大學聯合中外多家科研機構,繪制了一條早期地球高精度生物多樣性曲線,有助于判斷一顆類地行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是否適宜人類移居。相關論文20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論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唐卿介紹,距今20億至5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怎樣的演化過程,國內外研究相對零散。研究團隊用6年時間創建了包含全球13000多個化石事件的早期地球古生物地層數據庫,運用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等大數據分析手段,繪制出一條橫跨15億年的早期地球高精度生物多樣性曲線。 曲線顯示,生命從簡單到復雜的演化之路并非循序漸進、順風順水,而是呈現出“長期慢走”與“短時快跑”交替的特征。地表溫度、氧氣含量等環境因素的驟變,給早期地球的生態系統演化帶來巨大影響。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說:“鑒往知來,地球曾經是什么樣子、早期低等生命如何在極端環境中生存下來,弄清這些問題,能夠為科學界尋找地外生命、評估未來地球是否宜居提供重要參考?!?/p> 《科學》期刊多位審稿人認為,這條曲線將進一步啟發各國學者研究早期低等生命是如何與環境協同演化的。(記者陳席元、毛?。?/p>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