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江蘇首屆人力資源服務合作對接會上看就業 —— 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呼喚新型人才 現場5000個崗位吸引眾多畢業生尋找機會,但最終只有380多名畢業生與用工企業達成就業意向。在很多求職者努力尋求就業的背景下,不少人力資源機構和企業卻反映招工不易。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畢業生如何轉變思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12月27日—28日,江蘇首屆人力資源服務合作對接會舉行,記者進行了探訪。 為期兩天的合作對接活動中,23家國家級、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60家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0家江蘇新增用工百強企業,13所省級重點技工學校以及8家銀行創投齊聚揚州,與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用人單位先后舉辦了兩場就業招聘會:一場針對高校畢業生,一場針對技師學院畢業生。 28日早上,在揚州技師學院的招聘會現場,無錫深南電路有限公司招聘經理帶著二維碼現場吆喝、主動推介。公司當天招聘關鍵技術崗、檢驗崗、生產操作崗105人,試用期月薪5500—6000元,轉正后月薪6500—7500元,半天下來收到50份簡歷?!半S著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企業對于技術工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會操控機器,還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新員工入職需要經過至少3個月培訓才能適應崗位,我們非常希望一些本科生充實一線崗位,但很多本科生一心考公考編考研,對于入職企業興趣不大,反而大專生、技校生對自身定位更準確也更穩定。”公司現場招聘負責人孫新翠表示。 現場參加人力資源服務合作對接會的南京鵬達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熊國鵬告訴記者,與公司有固定合作的用人單位200多家,年招聘人數超過1萬人,招聘崗位平均月薪7000—8000元。為提高應聘者的適崗能力,公司還為畢業生提供免費技能培訓。這兩年制造業轉型升級后,企業大量需要電氣自動化、半導體操作工、五軸數控加工、手工焊接等專業人才,但相關崗位招工并不容易。 “隨著人工智能+各種產業領域,未來的數字技工和數字工程師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熊國鵬表示,隨著智能制造領域技能藍領的持續緊缺,未來技術工人的薪酬還會水漲船高,高校畢業生們與其盯著考公考編考研賽道而不得,不如及時轉變思路給自己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 制造業是江蘇技工院校畢業生的就業主陣地。江蘇技工院校每年向社會特別是制造業企業輸送中級工以上畢業生約7萬人。江蘇省人社廳對全省13個設區市88所技工院校的2023屆畢業生和2500多家合作企業的調查顯示,94%的畢業生一年后仍保持穩定就業,超過15%和20%的畢業生分別供職于國家、省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企業,有較高平臺的職業起步;約四成畢業生一年內跳過槽,其中因待遇更高、前景更好、專業對口等積極因素的約占90%;畢業生入職一年的月均薪酬水平接近4900元,而技能等級較高、從事前沿科技行業以及入職先進制造業集群企業的畢業生待遇更好,取得技師等級,無人機、工業機器人等熱門專業以及供職先進制造業企業的畢業生月收入可達8000元以上。 目前,江蘇擁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6100家,瞄準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這些機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定向招聘、技能培訓、能力測評、用工余缺調劑、靈活用工等服務。2023年,全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5.2萬家企業派遣人員186萬人,為1.9萬家企業提供勞務外包126萬人,提供獵頭服務委托推薦崗位19.3萬個,為緩解制造業招工難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天的合作對接會還首創了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與金融投資機構、產業園區、技工院校、用工企業的“五對接”合作交流模式,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代表就優質人力資源服務項目進行現場路演推介,把最新開發的實物型服務產品進行現場展示和互動體驗,形成了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上下游、全鏈條、多角度、全方位的要素對接。(黃紅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