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來源:新華網 |
2024年,常州緊扣“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1%,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度全省第1,稅收占比全省第1,各項事業在萬億新起點上邁出堅實步伐。 “穩”的基礎不斷夯實。爭取“兩重”“兩新”、專項債、中央預算內資金規模占全省10.1%,省、市重大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全省第一;“青春樂都”火爆出圈,蟬聯全國音樂節票房冠軍;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信保服務支持企業出口滲透率保持全省首位。 “新”的動能加速積聚。新能源產業“發儲送用網”生態全鏈條加速崛起,產業規模突破8500億元,集聚度全國第三,投資熱度連續三年全國第一。合成生物、氫能儲能、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快速成長,上市企業累計達101家,有效高企超54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均居同類城市前列。 “優”的形態日益彰顯。常泰長江大橋全線貫通,一批鐵路、公路、航道工程啟動。太湖水質首次達Ⅲ類,PM2.5濃度絕對值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最低,“兩湖”創新區全面起勢,高鐵新城格局初具,老城廂、和美鄉村煥發新顏。 “美”的生活全新呈現。高質量完成年度十大類民生實事項目,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文體、住房等各項民生事業全面進步,本質安全水平持續提升,“六個常有”民生名片持續擦亮。 常州將認真落實省兩會精神,堅持“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不動搖,聚焦“532”發展戰略不松勁,聚精會神抓好高質量發展,真抓實干打贏“十四五”收官戰,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關于今年工作,常州將重點在五個方面發力。 加快產業升級,保持定力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強優質企業梯隊培育,著力建鏈強鏈、補鏈延鏈,持續完善“1028”產業體系。深化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推動“產業基地化”向“集群規?;鄙墶ⅰ捌囯妱踊毕颉爸悄芫W聯化”演進、“生產制造端”向“場景應用端”發力,全力打造代表江蘇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高地,推動新能源產業規模邁上萬億元臺階。深化“一核一園兩室三中心”建設,推動龍城實驗室納入國家“工業母機”創新體系,提升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清潔能源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能級,用優良創新生態鍛造新質生產力。實施新一輪“智改數轉網聯”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設施建設,爭創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深化改革開放,不遺余力增強發展內生動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做優“暢通辦”總門戶,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擴面增效,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法寶,聚焦國企、金融、公共數據、土地要素、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等重點領域,做好改革的立題、破題、解題文章,力爭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活力。擴大開放合作成效,支持企業穩健“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本土跨國投資重點企業超200家。高質量辦好世界新能源博覽會等重大活動,高標準保障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順利召開。 拓展空間格局,精準發力提升城市風貌品質。構建內暢外聯的交通網絡,常泰長江大橋及南接線建成通車,加快推進淮泰常鐵路、蘇錫常城際鐵路,加快德勝河航道整治,完成蘇南運河“三改二”工程,切實將區位優勢、通道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高標準規劃建設“兩湖”創新區、高鐵新城和實施老城廂改造更新,拓展建設高品質生活空間,加速推進蘇澳大廈、常州南站等重要功能項目,建成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的星耀城,煥新青果巷、老西門、文化宮、南港等重點片區,統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和老舊電梯更新等工作。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十百千”工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50個以上,完成農村住房條件改善1.5萬戶,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常州樣板。 厚植生態底色,加倍努力打造美麗常州名片。堅決扛起上游擔當,開展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攻堅,實施年度重點項目180個以上,完成竺山湖、滆湖生態清淤任務,推動二級支浜全面消劣,所有國省考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全面完成“美麗河湖”建設任務,實施“一地一策”提升方案,確保長江流域水生態穩步提升。深入實施“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做好企業點狀出清、綠色集聚區項目建設等工作,騰退、盤活存量土地2萬畝,爭創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 改善群眾生活,凝心聚力建設幸福和諧家園。高質量完成十大類民生實事,不斷擦亮“六個常有”民生名片。健全“家門口”就業服務機制,用好線上線下零工市場,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左右。優化“一老一幼”服務,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積極推進社區普惠托育服務設施建設。促進教育、醫療、文體優質均衡發展,全面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深化縣域醫共體改革、城市醫聯體改革,實行文博圖美、紀念館等重點場館延時開放服務。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持續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和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確?;鶎臃€定、社會安寧。(文靜)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