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來自科研一線的代表委員們暢談如何助力江蘇科技創新: 探索未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 “我們的科研人員,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全身心投入創新創造,助力江蘇科技創新實力加快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笔∥瘯浶砰L星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的講話,讓來自科研一線的代表委員們心頭一暖。他們紛紛表示,要繼續探索未知,推動科技進步。 15年來,省政協委員、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匡華所在的實驗室一直圍繞手性納米結構的精確構筑和生物界面調控開展創新研究,率先發現了免疫應答過程中的手性依賴性,為新型疫苗研發、腫瘤免疫治療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術。他們還進一步研究膠質細胞的免疫調控,開啟手性納米藥物研發新賽道。 取得這些成果,離不開政策護航——2023年底,我省出臺全國省級層面首個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指引。2024年,江蘇啟動建設首批10家省級概念驗證中心。最近,省科技廳、教育廳、財政廳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在全省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制度的通知》,進一步調動和保護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主動性?!爱斍罢歉墒聞摌I的好時機!”匡華表示,一定會用好各項政策,以實績實效為江蘇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我這一輩子,都在和微創‘較勁’?!?000年,省人大代表,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州大學微創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蘭青率先在國內開展鎖孔顯微手術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從過去需要取下手掌大小的顱骨才能開展的手術,到如今通過一個僅2厘米的鎖孔便可完成,可以說實現了“微創中的微創”。目前,他正在考慮將鎖孔手術與手術機器人相結合,與企業合作研發神經外科機器人,“這種機器人精度要求極高、難度很大,但我對實現目標非常有信心?!?/p> “我只是個基層的高校教師?!笔≌f委員、河海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研究員許文祥在采訪中多次自謙,他坦言基礎科學研究充滿不確定性,“基礎研究科研人員必須要有更多韌勁和毅力,要坐得住‘冷板凳’。”許文祥主要研究土木水利工程里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力學問題,“力學是基礎與工程之間的橋梁。事實上,目前很多工程面臨的‘卡脖子’問題,背后還是和力學有關?!彼粲跽辖K高校優勢資源,布局建設力學基礎科研中心,以更好服務航空航天、深海深地探測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1991年至今,省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與水文研究室研究員胡維平從未間斷太湖治理研究。從自主研發淺水型湖泊水動力模型,到完善提升湖泊水環境水生態數值試驗模擬系統,他30多年的堅守只為萬頃碧波。 “為了揭示淺水湖泊湖流與風速風向的關系,我們對長江中下游不同湖泊湖流進行研究?!焙S平帶著團隊在野外長期定點觀測,自主開發相關測量與測流裝備。歷經數千個晝夜,他們對湖流形成機制有了全面認識,掌握了富營養化湖泊藻類分布的規律和特點。“我們先后建立了太湖水質模型與藍藻水華預警模型,為太湖治理精準化、數字化、科學化提供有力支撐?!焙S平說。 團隊提出的構建太湖陸域沿岸攔截圈、水域湖濱消納圈減負擴容方案,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重點工作,這讓胡維平倍感振奮,“未來,我們將全力投入‘兩個圈’方案的細化深化論證,為持續提升太湖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效能提供技術和策略支撐。”(蔣明睿 柏麗娟 張宣 徐睿翔)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