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2來源:新華社 |
2024年4月10日拍攝的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太湖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新華社南京3月1日電 題:中國為世界大型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提供“太湖方案” 新華社記者劉亢、秦華江、陸華東 記者近日從江蘇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實現“雙豐收”:2007年以來,在流域人口增加近700萬、經濟總量增長3.6倍的同時,水質從Ⅴ類提升到全湖Ⅲ類,恢復到“良好”標準,創30年最好水平。 大型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是世界級難題。太湖流域以0.4%的國土面積,承載了中國10%的經濟總量,人口、城鎮、產業密集,治理難上加難。太湖何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 多位環保專業人士指出,中國鐵腕控污“內外源同治”、生態擴容“加減法同做”,全方位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為破解世界級難題提供了“太湖方案”。 太湖地處長三角中心區,水域面積2338平方公里,環湖自古便是魚米之鄉,但長期高強度開發也給太湖帶來了高負荷污染。2007年5月,無錫部分水域藍藻暴發,百萬市民飲水告急。彼時,太湖似乎成了流域的“下水道”。 長期跟蹤湖泊治理的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松崎慎一郎認為,當時太湖的水生態已形成惡性循環。令他沒想到的是,中國不僅及時遏制了水質下滑的態勢,還駛入改善的“快車道”。
2024年4月11日,河道保潔員在位于浙江湖州的太湖羅溇港沿岸清理非法捕魚地籠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減少內源負荷,清淤是關鍵一招。螺旋絞刀挖掘抽吸湖底淤泥、泥水分離后壓成餅用于回收……智能化平臺船“太湖之星”每日清淤可達5000立方米。近20年來,太湖已清淤近5500萬立方米。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針對高強度工業排污,江蘇累計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近6萬家,太湖一級保護區變成“無化區”。面對人口增多帶來的生活污染,太湖流域建成污水管網3.2萬千米,約是赤道長度的80%。 全面推進生態修復和濕地建設。流域30余個生態安全緩沖區、190余處濕地保護小區,化身一道道生態屏障。環湖隨處可見市民游客休閑健身、打卡留影。 十余年來,江蘇鐵腕治理非但沒有影響經濟發展,反而倒逼傳統產業煥新,催生新質生產力。2024年,蘇錫常三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均過半。蘇州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2400億元;無錫集成電路產量占全國比重保持在10%以上;常州擁有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 “太湖治理實踐充分表明,只要下定決心、找對路徑,大型淺水湖泊同樣能夠治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完全可以相得益彰?!苯K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說。 淺湖深治,大湖“煥新”。根據國家考核數據,2024年,太湖湖體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穩定保持在Ⅱ類和Ⅰ類,總磷為0.05毫克/升,同比下降3.8%,達到Ⅲ類。湖體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達到3.12,首次提高到“優秀”等級。 初春清晨,水質監測員鄭建中從無錫太湖岸邊登船,開始長達3個半小時的湖面巡測。這片曾暴發過藍藻危機的湖面,他已反復跑了近30年,見證從半桶藍藻到滿桶清水,從魚蝦遠遁到鷗鷺翔集。 國際生態學界同樣為之興奮?!傲饔螯c源、面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這說明中國的太湖修復路線科學,實屬不易?!甭犅勌謴土己?,遠隔萬里的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澳大利亞河流研究所所長大衛·漢密爾頓第一時間給中國生態專家朱廣偉發來郵件。
2024年3月21日,游客在無錫太湖黿頭渚景區賞櫻(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因太湖生態研究和漢密爾頓結緣的朱廣偉,現為中國科學院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站長,專注湖庫水生態研究20余年,除常年“泡”在太湖岸邊,還到世界許多富營養化湖泊“取經”。 近年來,朱廣偉到多國調研發現,一些類似太湖的大型湖泊治理陷入徘徊,不少國家已減少投入?!跋啾戎?,太湖堪稱國際大型湖泊富營養化治理的標桿?!?/p> 多位受訪人士指出,太湖治理雖取得歷史性突破,但由于部分湖區治理不平衡等問題,太湖未來一段時間仍處于改善過程中的不穩定達標期。為鞏固治理成效,江蘇將堅持“點線面”結合,把治理重心從“湖體”向“上游”延伸,在水里下“繡花”功夫,在岸上下更大功夫,推動大湖“細治”。 三月春風,吹開新綠,無錫黿頭渚景區內的太湖仙島上,早櫻綻放,游人如織。島上,7米高的老子像面朝東方,太湖春色“盡收眼底”。這位道家鼻祖倡導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理念,兩千多年后正在太湖流域生動演繹。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