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因病返貧的李金根,前幾年承包7畝大棚種植草莓后,收入增加了,生活條件改善了,身體也在不斷好轉?!毙旅翊妩h總支副書記劉程媛在介紹情況時,56歲的種植戶李金根只是在一旁抿嘴笑。 “我沒他種得好,他的草莓畝產比我高30%左右?!眲⒊替吕^續夸贊,李金根有點坐不住了。“你的主要工作又不是種草莓,我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把草莓種好,花的時間和心思都不一樣,當然收成不一樣了?!崩罱鸶f。 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潘黃街道新民村目前有100多戶農民種草莓,李金根只是其中之一。鹽都區草莓種植面積1.3萬畝,年產值超過10億元,新民村則是發展這一甜蜜事業的縮影。 黨員干部沖在前 “村里20世紀90年代就有人嘗試種草莓,但都是自發的、零散的,規模也不大?!毙旅翊妩h總支書記董兆付說,因為勞動強度大,市場氛圍也不好,三四年后,村里就沒幾個人種植草莓了。 2007年,國家提倡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紤]到草莓種植技術有所提升,且收益相對可觀、穩定,董兆付決定帶村里的黨員干部到外地參觀調研。得知外地草莓種植每畝能賺1萬多元,他更堅定了在村里推廣草莓種植的信心。 2008年,新民村特意聘請一位外地老師傅前來傳授技藝,6名黨員干部帶著10多戶農戶,當年就種植草莓120畝。“每畝投入3萬元,當年就把成本收回來了?!倍赘墩f,村民們看到發展前景,不斷有人加入?!澳壳?,全村草莓種植面積達3200畝,從地栽到高架都有,很多都采取了智能化種植,不用那么累了?!?/p> 當然,草莓種植并非一帆風順,村里的黨員干部敢于挑重擔,撐住了這一富民產業的大盤。 2010年,由于遭遇高溫高濕天氣,死苗率高達30%-50%,很多村民束手無策?!爱敃r村里草莓種植面積已經有1000畝,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倍赘墩f,村里租了4輛面包車,多次到浙江省建德市購買草莓苗。“每畝需要補苗一兩千株。當年的草莓苗每株0.2元,我們買回來后,按成本價優先供應給村民?!?/p> 董兆付至今還在為當年的舉動感到驕傲,由于及時補苗,草莓種植戶每畝能賺兩三萬元?!白铌P鍵的時候,我們沒有放棄這條致富路?!倍赘墩f。 劉程媛大學畢業后選擇回鄉創業,但2020年草莓成熟時正好遇上疫情,眼看著草莓紅了,熟了,爛了,收成沒了,種植戶欲哭無淚。面對這種情況,主修播音主持專業的劉程媛運用所學的電商知識,發動親朋好友轉發銷售信息,并通過短視頻等幫助售賣草莓,第一天便成交近2000斤?!斑B續一個月,我共幫助農戶銷售草莓2萬多斤,銷售額達20多萬元,打開了草莓銷路。”劉程媛開心地說。 吆喝銷售之外,劉程媛也加入了草莓種植大軍。由于缺乏種植經驗,第一年以虧本告收。第二年,劉程媛提升種植技術的同時,開始直播帶貨,不僅銷售草莓,還順帶銷售其他農副產品?!拔也粩嘣囧e,不斷進步,終于在2022年打開了局面。當年投入16萬元,收入達40萬元?!蹦贻p的劉程媛,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這種不服輸,不僅為她自己,更為帶動村民。 劉程媛還成立“一米甜”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吸納21戶年輕的種植戶共享種植技術、銷售渠道和客戶群體,同時開設電商培訓講座,發動村民參加電商比賽?!按謇镆恍┥蠚q數的種植戶不會制作視頻,但只要他每天在朋友圈發一段關于草莓的視頻,同樣能夠帶動銷售?!眲⒊替抡f,經過磨煉,草莓種植戶面對鏡頭時不再感到緊張,大多能應付自如。 上陣草莓父子兵 這些年來,依靠種植草莓,李金根每年純收入在20萬元左右,他的兒子也成為當地草莓代辦經紀人。像這樣的草莓父子兵,在鹽都不在少數。 位于鹽都區郭猛鎮的國勝家庭農場是遠近聞名的科技型農場,以負責人潘國勝的名字命名,前幾年,他的兒子潘志鵬也加入了這一甜蜜事業。 國勝家庭農場起步于2013年。當年,國家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家庭農場”成為中央一號文件主題詞。“人在異鄉,總有漂泊感。”在外地經營一家小企業的潘國勝得知郭猛鎮正積極發展農旅融合項目,決定創辦家庭農場,一下子承包了200畝地,主要種植草莓和葡萄。 “這些年來,我只要賺到錢,就一直往里投,至今已滾動投入2000萬元?!迸藝鴦僬f。 2018年,兒子潘志鵬退伍回家,起初并沒打算幫助父親打理農場。“作為新農人,苦是苦了點,還是有前途的?!币粋€人管理農場,潘國勝有點力不從心,希望有個幫手,因此一直做兒子的思想工作。“上班是為了掙錢,種草莓種葡萄同樣能掙錢。你把經營農場當成一個事業,養活一家老小肯定是沒問題的。” 潘志鵬猶猶豫豫答應了父親,剛開始還是不適應。“同學之間都是有比較的,我總覺得低他們一頭。尤其是見面握手時,他們都是細皮嫩肉的,而我滿手裂口?!眲傞_始的落差感,潘志鵬記憶猶新。 慢慢地,他的生活越來越有規律——每天早上5點起床,跟父親巡視農場,安排用工;晚上9點回家,倒床就睡?!吧詈艹鋵?,沒時間再想那些落差了?!迸酥均i還跟妻子開玩笑:“城里人總想著外出踏青,想著體驗農耕生活,而我們整天在農村,每天都在享受鄉間清新的空氣?!?/p> 對于潘志鵬,潘國勝不僅是父親,還是師傅。父親積累的種植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兒子,其核心卻是“細致”二字。“干農活,必須細致到位,否則做不出好產品?!迸藝鴦僬f。 潘志鵬的加盟,不僅是接力和助力,更是一種拓展。在他的努力下,國勝農場率先發展高架無土栽培草莓,發展智能溫室限根栽培葡萄先進技術,均填補了當地高效設施農業的空白。 “我們原來采用傳統的地栽技術,種植草莓80畝,管理成本高,浪費也大。志鵬回來后,決定慢慢減少種植面積。草莓種植面積減少到40畝時,一半地栽,一半架栽。盡管架栽草莓的采摘價格每斤比地栽貴一半,游客更愿意到架栽大棚去體驗采摘的樂趣,因為不用彎腰,不臟鞋子?!迸藝鴦僬f,目前農場保留了20畝架栽草莓,一套智能化水肥管理系統,正好滿足20畝大棚的使用。 “原來我們農場的草莓以采摘為主,剩余的草莓只是簡單地送到批發市場。志鵬回來后,主動與水果店聯系,與網絡平臺對接,拓展銷售途徑。草莓送批發市場每斤10元,送水果門店,每斤就是十七八元。每天出貨兩三百斤,增加的利潤很可觀?!迸藝鴦匍_心地說。 去年年底,國勝農場采用高架無土栽培技術試種1畝“鹽莓一號”,目前已收獲六七千斤?!懊刻熳哌M大棚,都能看到‘鹽莓一號’草莓掛得叮叮當當的,長勢特別喜人。而這季草莓的生長,還將持續一個多月?!迸藝鴦俟烙嫞N植的“鹽莓一號”畝產能達到1萬斤,遠超其他品種的草莓。 更多品種和技術 “‘鹽莓一號’是我們和江蘇省農科院合作研發的草莓新品種,它易種植,上市早,顆粒大,口感好且產量高,有很大發展空間。”鹽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謝兆標說,與傳統的“紅顏”草莓相比,“鹽莓一號”最大的優勢是產量——“紅顏”每季畝產在四五千斤,而“鹽莓一號”每季畝產在7000斤到1萬斤之間。 鹽都區學富鎮去年推動投資建設8個大小不等的草莓大棚后,施灣村黨總支書記徐國群等人租下其中一個4.2畝的大棚,利潤的50%歸村集體所有,其中的8分地用來試種“鹽莓一號”?!爱吘刮覀兪堑谝淮畏N草莓,不敢冒險?!}莓一號’確實給我們帶來驚喜,成活率高,果型正,口感甜脆,上市價格跟‘紅顏’差不多?!毙靽赫f。 “我們看好‘鹽莓一號’的發展前景,但市場有個培育過程,我們鼓勵嘗試各個品種,優中選優?!睂W富鎮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花金順說。 除了發動周邊村干部“領辦”8個草莓大棚外,學富鎮還有一個不足1畝地的“示范棚”,由鎮農村工作辦公室負責運作?!拔覀冊谑痉杜镌嚪N了10多個品種,其中有一個品種叫‘夢之芙’,又稱‘冰淇淋草莓’,入口即化,很受歡迎?!被ń痦樥f,鹽城本地還沒有大面積種植“冰淇淋草莓”,他考慮明年在鎮里推廣?!白钇鸫a,我們的試種是成功的?!?/p> 3月中旬,第10屆國際草莓大會將在鹽城市鹽都區舉辦。大會由國際園藝學會、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聯合主辦,是各國交流草莓生產技術、經營理念和發展經驗的盛會。鹽都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草莓基地,將是草莓大會的核心展示區,而這個基地,就設在潘黃街道新民村。 “一代地栽棚、二代蓋棉被、三代上高架、四代住樓宇。在我們這里,部分草莓已經住上第四代‘住房’?!眲⒊替抡f,草莓基地去年9月投入使用,匯聚10余種種植模式、128個國內外草莓品種。 劉程媛所說的“樓宇”,指的是懸架式栽種技術——一道道數十米長的草莓種植架,在凈高4米左右的大棚內,管理者通過手機就可隨意調整高度,調成階梯狀便形成“草莓瀑布”,全部調上頂部便成了“草莓天空”,方便游客開展露營或團建活動?!皩淼牟葺N植,不僅是讓消費者品嘗、采摘,還有更多體驗空間?!?/p> 近年來,草莓產業已成為鹽都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的增長極。鹽都草莓順利通過“省級設施草莓萬畝標準化示范區”驗收,已獲得國家及省部級金銀獎項40多個、注冊商標20多個。2018年,“鹽都草莓”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草莓規模種植18年來,我們多次遭遇發展瓶頸,都扛過來了。前段時間草莓價格走低,現在又有回升。”董兆付相信,借助國際草莓大會的契機,隨著當地草莓產業鏈不斷完善,草莓種植的甜蜜事業會越來越美好。(朱旭東)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