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6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江蘇出臺二十條措施真金白銀支持實體經濟 財政金融聯動,開辟企業“錢”途 3月14日,省財政廳會同相關部門召開新聞通氣會,對近日發布的《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項內容進行解讀,并就相關熱點問題予以回應。 財政+金融,雙管齊下促進產業轉型 2024年,江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再達萬億規模。近年來,省財政積極發揮“財政+金融”政策工具作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通氣會上,省財政廳副廳長張國棟舉例說,比如在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方面,江蘇相繼出臺制造業貸款貼息、“城新貸”、科創企業首貸貼息等一系列貼息政策。截至2024年底,省級財政已預撥貼息資金近6億元,推動相關領域貸款規模明顯增長。 其中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影響尤為明顯,這是為了落實國家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的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創新出臺的財政惠企舉措。2024年,全省共撥付貼息資金2.13億元,累計撬動約1470億元金融資源流向668個實體經濟項目,形成實際投資427億元,其中設備購置金額超270億元。在貼息政策的有力拉動下,2024年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1%,超過2023年1.9個百分點。2025年,政策進行了擴面優化升級,前兩個月,該政策已支持銀企雙方簽訂102個項目貸款合同,合同金額超過50億元,其中設備購置金額42.33億元,已發放貸款12.27億元,其中設備購置金額9.37億元。貼息政策真金白銀的支持,獲得廣大制造業企業普遍好評。 在支持普惠小微方面,我省建立信貸風險補償機制,設立“小微貸”“蘇科貸”等10余個信貸產品,2024年引導合作銀行為全省5.3萬家中小微企業新發放優惠貸款2472.35億元,平均利率3.44%。全省設立80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實現市縣全覆蓋,2024年業務余額2564.92億元,同比增長24.6%,與國家融資擔?;鹦略龊献鳂I務規模長期位居全國第一。 “但在實踐中我們也發現,有些政策實施效果尚不及預期,需要調整優化?!斦?金融’一攬子政策在持續用力、更加給力方面還需要下更大功夫。”張國棟解釋說,這次制定《措施》就是要進一步加強財政金融協同,引導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存量+增量,內容更“新”措施更“實” “《措施》分為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綠色低碳轉型、多方協同統籌推進五大部分,概括起來具有4個方面的特點?!睆垏鴹澖庾x說。 首先是“用好存量、用活增量,政策內容更‘新’”。他介紹,60多個政策點中,四成左右是增量。存量和增量政策統籌,體現“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導向。比如“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存量政策有“省財政對科技創新企業首貸給予年化1%、最長兩年的貼息”。自去年3月份出臺以來,省財政已撥付貼息資金3198萬元,引導銀行向525家科技創新企業發放了21.52億元首貸,對鼓勵金融機構向初創期、成長期科技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的作用明顯。增量政策有“引導金融支持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建設,將中心內人才及人才企業納入‘人才貸’等政策支持范圍”?!叭瞬刨J”可為中心內人才及人才企業提供最高3000萬元的低門檻、低成本貸款,支持高??萍汲晒铀偌鄄⑥D化為現實生產力。 其次,此次《措施》強調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政策力度更“大”?!洞胧吠七M財政支持方式從無償支持向更多發揮資金牽引性、撬動性作用轉變,拓寬貼息、擔保、風險補償、基金等政策工具的應用范圍,激勵金融機構“敢貸”,引導民間資本“愿投”,匯聚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如第二部分“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省財政對“城新貸”“交運貸”分別給予1%和1.5%的貼息,對“設備擔”業務給予擔保費80%的補貼等。初步測算,政策有效實施后,每年將引導撬動金融資源超過6000億元。 放大效應、可感可及,政策措施更“實”,是《措施》的另一大特點。如第三部分“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提到,財政部門對融資擔保機構開展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按照業務規模給予不超過1%的獎補。2024年,省財政兌現下達2.28億元獎補資金,這項政策將持續實施;第四部分“服務綠色低碳轉型”中,省財政按照綠色債券年度實際支付利息的30%給予發行主體補貼。 此外,《措施》推行免申即享、直達快享,政策兌現更“快”。以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等信息化服務平臺為支撐,讓政策更精準,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路徑+細則,讓好政策盡快落地見效 《措施》全力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克服困難、健康發展。當前小微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還面臨貸款難的困境,如何才能破解? 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信貸政策管理處處長李軍表示,去年4月,該行聯合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委金融辦、省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聯合創設了“蘇創積分貸”政銀產品,該產品能夠有效識別和挖掘出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企業,幫助銀行機構解決對科技型企業看不準、不敢貸的問題。去年12月份,已經將首批4萬家“優先支持”“推薦支持”類企業名單推送給銀行機構,鼓勵銀行機構向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 “省發改委會同省委金融辦、江蘇金融監管局牽頭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從供需兩端發力,引導信貸資金快速直達基層小微企業,著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省發改委財政金融處副處長毛海斌介紹,省發改委開發建設小微企業融資一網通平臺,整合發改、市場監管、商務、稅務等多個部門大量數據,集成企業填報、專班審核、信用審查、匯總上報、跟蹤服務等功能。 記者注意到,《措施》中提出了許多財政資金支持的政策性信貸產品,廣大企業如何便捷享受到這些惠企政策,成為不少經營者關心的問題。 “省委金融辦在暢通政策投放渠道、精準實施推動政銀企對接、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等方面發力?!笔∥鹑谵k(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協調服務處副處長叢領介紹。首先運用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以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基礎,支持開發“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服務平臺”,引入基金支持的“小微貸”“蘇農貸”“蘇科貸”等全系列風險補償產品和相關財政貼息產品,提供全流程在線融資撮合服務,并通過系列活動宣傳和引導企業運用服務平臺。其次,完善省級企業征信服務平臺,提升政銀企對接效率。通過共享和運用各類涉企數據,將其轉化為企業征信服務,支持金融機構為企業精準“畫像”,與省金服平臺形成良性互補。 下一步,省財政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共同抓好《措施》的落實落地工作。針對增量政策,加快制定相關實施細則,明確操作路徑,讓好政策盡快落地見效。同時,加強跨部門多領域的協調聯動,推動信息互通共享,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解讀,開展銀企對接活動,提升政策知曉度和覆蓋面。(楊民仆)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