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組建四個攻堅辦力促產業科技創新深融 南京:優化創新隊列,勇當打頭陣先鋒 3月26日,南京舉辦2025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從成立產業攻堅辦到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學院,大會八項議程傳遞鮮明信息:經濟大省挑大梁,省會南京以更強“適應性”舉措貢獻核心力量;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南京以先鋒魄力搶占創新節點地位。 創新主場企業唱主角 去到大會主場要經過一排展區,跳踢踏舞的四足狗、彈鋼琴的機器人,還有扳螺絲、切水果的“靈巧手”,各類產品集體靠實力搶鏡。繼續往里走,展板上“全球第一”“國內首創”的標語醒目,簡短幾個字,創新實力彰顯。 “天魁一號”闊步“走”上會場中央,四輪八驅更穩健,單臂最大負載25公斤,具備切割、鉆孔、打磨、抓取等16項技能,專為復雜、危險的工業環境而生。由南京企業天創電子出品的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機器人,自今年初首發以來,“求見”客戶排到了兩個月后。 “它的初衷是提升人類安全感,而在創新過程中,南京給了我們很大的安全感?!碧靹撾娮佣麻L劉爽說,這份安全感正是基于城市富集的創新要素:七成員工來自本地高校,第一筆投資27天到賬,本地業務超過三分之一,“有人有錢有市場”。 多年耕耘,豐富的科教資源“變現”加速,企業完成眾多重大關鍵技術創新,拿到市場結果。極智嘉純視覺機器人、馴鹿生物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產品、三迭紀沉積3D打印藥物等8項產品,闖進全球“無人區”。翼輝信息SylixOS國產操作系統、天洑軟件工業底座、華域全頻段頻譜偵測設備、世和基因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等8項產品,開國內行業之先。 “要有成為最好企業的雄心壯志,要專注某一個領域成為世界領先級的企業,要堅持創新和市場的整合?!爆F場,“隱形冠軍”理論提出者赫爾曼·西蒙說。 如他所言,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南京造”經得起市場檢驗。埃斯頓光伏排版機器人,走進全球90%的光伏電池片工廠。南鋼超低溫9%Ni鋼板,被裝在超100臺陸地LNG儲罐上,整體供貨量超過30萬噸。近年來,南京有5項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位居第一。 向自我求變要創新效能 就在大會當天,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Desmond Lee為南京隔空“喊話”。他在社交平臺的個人賬號發布一條2分鐘的視頻,內容是南京企業筑領科技的地磚鋪貼機器人?!白罱谠@葎撔聟^見證了一場瓷磚機器人和熟練瓦工之間的速度測試,機器人完成任務的效率比工人更快?!彼麑懙馈?/p> 南京機器人產業,由此掀開一角。南京在機器人的全產業鏈環節集聚了研發、生產重點企業超百家,已挺進全國第一方陣,除了埃斯頓、匯川兩大龍頭企業分居國內工業機器人前二,還有集萃智造、天創電子等生力軍。 以機器人產業為代表,南京揭牌成立了4個產業攻堅推進辦公室,主攻4大產業領域,另外3個分別是人工智能(軟件)、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通信。 選擇這些產業集中攻堅,一方面是南京在這些產業具備一定基礎和實力。在人工智能領域,南京有“AIGC第一股”出門問問等代表企業;在生物醫藥領域,去年營收超2100億元;在新一代信息通信領域,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是信息通信領域唯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另一方面,這4大產業是具有發展潛力、有望形成爆發式增長點的新賽道。南京以機制“破冰”力度,推進產業攻堅戰。4個產業攻堅辦均下設產業招商組、項目推進組、成果轉化組、企業培育和服務組,市級部門、重點板塊、龍頭鏈主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組織以及投資機構,是各個攻堅辦的成員單位。 政府治理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要避免過度干預,實現政府機制對產業的“適應性”。南京此次調整,意味著突破了過去依賴少數幾個條口部門抓產業的局限,而是從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最大范圍匹配一切資源和要素。以機器人產業攻堅辦為例,園林、水務、文旅、交通、應急、地鐵等部門和國企赫然在列,這些都與機器人產品將要落地的各行各業場景息息相關。 南京目前已手握4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規上工業企業中高新企業占比超50%。以成立攻堅辦為著力點,南京今年要全力推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站上萬億級臺階,生物醫藥產業則加速向三千億級邁進。 做全球創新策源地 南京更大的雄心在于塑造城市在未來全球創新網絡中的節點地位。 “南京具備成為全球創新領導者的潛質。”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丹·謝赫特曼這樣評價南京。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南京居全球百強“科技集群”第9位。南京在2021年首次躋身全球“科技集群”前20強,居第18位,三年躋身全球十強,南京的創新實力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性提升,南京正以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為依托,全力鍛造四大戰略科技力量矩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南京擁有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兩家國家和省重點支持的高水平實驗室,牽頭建設34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高性能膜材料、油氣地球物理勘探4家國家創新中心在加快建設;還形成了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原子極限微制造實驗設施以及9個裝置培育等大科技基礎設施矩陣。 這些支撐原始創新、基礎研究的重大平臺是南京創新的源頭活水。讓研究成果走向應用創新,南京下了大功夫,揭牌成立南京大學、江蘇集萃醫工交叉技術研究所、南京鼓樓醫院等6家在寧首批省級概念驗證中心。所謂概念驗證,就是將已取得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具備潛在商業價值的技術雛形,吸引社會資本、推動科技成果量產和市場化。 集萃醫工交叉所借助概念驗證中心最新研發出一款骨科手術機器人,醫療人員利用這款機器人能獨立完成微創骨組織切削手術。集萃醫工交叉所總經理屠小明介紹,概念驗證中心聚集了成果、人才、資本和市場等轉化要素,通過對原理或技術進行可行性研究,并對產品的原型制造、市場競爭分析、中試熟化等提供驗證服務,最終推動產品順利走向市場。 無論是概念驗證中心還是當天成立的科技成果轉化學院,都是為了讓創新資源供給端和產業發展、市場需求息息相通。南京市市長陳之常表示,依托多層級的創新矩陣,南京要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董翔 周敏 徐晉 顏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