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賽事隨城市發展演進 紅利與生活勾連發散 透過“揚馬”,看揚州緣何“經得起審美” 煙花三月,柳影拂動運河水,揚州再次迎來“奔跑的時節”。3月30日,2025揚州鑒真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3萬名跑者沿著21.0975公里的“流動文化長廊”突破自我、樂享運動。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曾六度解說“揚馬”,他連年感嘆:“揚州是一座經得起航拍的城市,是一座經得起細看的城市,更是經得起審美、經得起回味的城市。”當城市馬拉松面臨“千賽一面”的焦慮,“揚馬”何以提升其“顯示度”?如何印證“經得起審美”的城市傳奇?又給城市帶去怎樣的延伸美學? 奔跑中的美學速寫:用腳步丈量城市的“前世今生” “選手穿著非常漂亮的衣服,就像流動的美麗花環圍繞著文昌閣”“揚州是大運河沿線‘含詩量’最高的城市”……今年再度擔任“揚馬”賽事直播解說嘉賓的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金句頻出。從充滿創新活力的廣陵新城出發,途經東關古渡碼頭,在沐浴文昌閣的晨光、吹過漢陵苑的漢闕遺風后,選手們最終奔向明月湖畔的現代建筑群。不少“揚馬”選手表示“自己是為揚州的文化與美景而來”。 “太美了,一路上我都邊跑邊拍,生怕錯過任何一道風景?!痹谫愂陆K點,首次參加“揚馬”的浙江選手汪先生拿起手機與記者分享自己沿路捕捉到的美景,其中不乏氣勢雄偉、雄踞蜀岡之處的棲靈塔,風鈴搖曳、守望古城街巷的四望亭……多次參加“揚馬”的資深跑友許女士對各屆賽道如數家珍:“依稀記得十多年前,賽道終點在新北門體育場?,F在改到了明月湖,湖光映著高樓,美得很有層次。每跑一次,我對這座城市又多愛一分?!?/p> 在國際國內馬拉松賽事數量變多、品質趨良的發展態勢下,“揚馬”如何提升“顯示度”、彰顯獨特性?揚州市體育局局長王雅靜給出答案:文化?!拔幕秦灤畵P馬’的靈魂。揚州2500多年的歷史積淀,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和燦爛的文化遺產。從賽事舉辦之初,我們便充分利用揚城歷史文化的饋贈,著力打造現代景觀,在賽道上串聯起揚州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彼f。 談起對賽事的感受,此次刷新賽會紀錄奪冠的肯尼亞選手亞歷克斯·恩齊奧卡·馬塔說:“這場比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賽道沿途既能看到古城墻,又能經過現代大樓,揚州的城市規劃令人贊嘆。賽事組織的專業性、志愿者的貼心服務,都讓我意猶未盡。” 奔跑中的美學圖譜:解碼“古今輝映”的城市敘事 為何一條馬拉松賽道能讓跑者和專家共同“沉醉”其中?答案藏在揚州“古今輝映”的城市發展邏輯中。 回溯2006年舉辦的首屆“揚馬”,選手從鑒真紀念廣場出發,在揚州城最有代表性的景點之間突破自我;2012年,隨著揚州向東部片區發展,“揚馬”從廣陵新城江蘇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啟程,途經多個東部地標性建筑,并將古運河畔的蜿蜒行路首次劃入賽道;2023年,“揚馬”的運河基因愈發明顯,起點設在了京杭大運河畔,終點則移至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所在的三灣公園;2024年,“揚馬”賽道再次煥新,途經6處名勝古跡與6個A級景區,跨越京杭大運河與古運河雙重水系,最終指向秀麗的明月湖畔。這條貫穿古今的奔跑線路幾經變化,循的是城市推進產業科創名城、文化旅游名城以及生態宜居名城建設的穩固步伐。 “揚馬”路線歷經4次重大調整,恰與揚州“古今輝映”的城市發展軌跡深度吻合?!百惖赖恼{整不僅為滿足競賽需求,更是城市發展的展示,我們要讓跑者用腳步讀懂揚州的前世今生?!倍啻螀⑴c“揚馬”賽道設計的揚州市體育局副局長喬志剛坦言,線路設置既立足傳統景觀體育的特色,又充分兼顧揚州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變化。 數字技術的應用也是本屆“揚馬”的一大亮點:賽事首次推出“尋跡”實時追蹤系統,參賽選手的親友通過官方小程序可即時查看選手定位、分段配速及完賽預估時間;組委會啟用人臉識別核驗終端,維護賽事公平性;相關APP為選手智能規劃物資領取路徑、推薦最佳集結路線,賽后一鍵生成離場導航;選手完賽后可免費領取AI生成的動態參賽短片……從身份核驗到軌跡追蹤,從智能導航到影像留存,數字化技術貫穿賽事全周期,推動“智慧揚馬”邁入精準化、互動化的新階段。 奔跑中的共榮美學:編制城與賽、城與人的“進化密碼” 當跑者的腳步叩擊揚城大地,這場流動的城市敘事也成為撬動城市發展的杠桿。2024年,“揚馬”直接拉動經濟效益8178.3萬元,產出經濟效應達1.9億元,帶動全網超5億人次關注。 以賽為媒,一座產業合作的橋梁逐漸搭起:生態科技新城的水上賽訓基地、儀征的國際足球訓練基地等重大項目借勢落地,體育制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去年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355億元。今年,“揚馬”嘉年華、江蘇省“跟著賽事去旅行”促消費系列活動暨“馬拉松與賽事經濟”揚州體育產業合作與發展懇談會、“跑‘揚馬’·投揚城”產業招商推介會繼續配套舉辦,文體旅商多元業態進一步深度融合,賽事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放大。 對揚州人而言,賽事是城市認同的凝聚。當千年鑒真精神與馬拉松精神在賽道上交織,當古巷青磚與現代建筑群在奔跑中同框,市民見證著城市更新的軌跡——體育場館、休閑公園如珍珠般散落,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已達4.68平方米,體衛融合的“四級體系”守護全民健康,體教融合的青少年賽事培育“未來之星”…… 從“以賽為媒”到“以賽興城”,揚州以馬拉松詮釋何以“經得起審美”。當體育賽事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橋梁,當城市發展的成果可觸可感,揚州的美便有了堅實注腳。這份美不僅存在于園林古跡的靜態畫卷中,更流淌在城市與人共同奔跑的動態進程里。(張韋 張潔茹)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