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4月23日電(虞啟忠)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4年全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情況。數據顯示,江蘇各級法院去年共受理知識產權案件37445件,審結32097件,案件總量呈下降趨勢,司法保護精準度持續提升。 精準服務新質生產力 聚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江蘇省高院出臺服務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12條司法措施,無錫、鹽城、鎮江、泰州等地法院同步推出行動方案,構建覆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司法保護網。全年新收一審技術類糾紛3555件,其中專利權屬及侵權案件1786件。蘇州中院在影像傳輸信號專利侵權案中創新“信號類型占比法”確定技術貢獻率,判決侵權人賠償600余萬元,推動行業技術升級;常熟法院審結全國第二例“AI文生圖”著作權案,為人工智能產業劃定創新邊界。 重拳打擊侵權假冒行為 全省適用懲罰性賠償案件達83件,最高判賠1.2億元形成強力震懾。在涉“長秀霖”胰島素馳名商標侵權案中,對惡意仿冒企業頂格適用懲罰性賠償,全額支持權利人6000萬元訴請,保障民生用藥安全。刑事審判方面,嚴打涉農資、藥品等民生領域犯罪,睢寧法院對制售假農藥主犯判處實刑并首用“從業禁止令”。 數字治理激活發展動能 面對8941件涉互聯網平臺新型糾紛,法院創新確立游戲代練、數據爬取等裁判規則。南京、蘇州、無錫率先設立專業化數據資源法庭,在“1.6億條電商數據搬家”案中,認定非法爬取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賠500萬元并支持行政處罰,為數據要素市場化提供司法范本。 多維守護文化和鄉村振興 全省法院新收一審著作權糾紛16321件,占新收一審民事案件55.7%。無錫新吳區法院審結涉案近4億元的影視“盜鏈”刑事大案,主犯獲刑五年半并處罰金2000萬元,創同類案件懲處力度新高。 加強對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以及涉生產資料知識產權的保護,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南京中院在“澳甜糯75”玉米植物新品種侵權案中,認定不能如實證明種子來源的行為人構成侵權,對于打擊非法分裝、掩飾侵權的行為具有指導意義。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表示,將持續深化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以裁判規則引領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司法支撐。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