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2025年強基計劃有哪些新變化 —— 瞄準前沿領域,增設擴容“新鮮”專業 截至4月23日,全國38所高校已發布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并啟動報名。強基計劃自2020年起實施,旨在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與往年相比,今年強基計劃呈現諸多變化,專業方向擴容,單科學科優勢放大,報考規則也有不小變化。 變化一:增設前沿技術專業 在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中,不少高校增加了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前沿技術領域的“新鮮”專業,以基礎學科輻射的交叉培養方向有增加趨勢,從基礎向“基礎+前沿”拓展。 在省內,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今年新增了智能科學、電子科學兩個方向,分別依托人工智能學院和集成電路學院進行培養。南京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陳琳介紹,智能科學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的智能科學領域,培養能解決智能科學領域復雜問題的基礎研究人才;電子科學聚焦信息材料與信息器件、電路與系統、電子系統設計及其自動化等相關領域,培養服務國家戰略性、基礎性與先導性產業的基礎研究人才。 傳統專業也增加了新“內核”。不少高校在培養中探索數學等基礎學科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比如,北京理工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依托統計學院和自動化學院培養,包含兩套方案,其中自動化學院培養方案以“AI+機器人”為培養特色,為學生未來進入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自動駕駛等領域工作奠定基礎。武漢大學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也含基礎數學研究與應用、智能科學兩套培養方案,分別依托數學與統計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培養。 在招生簡章中,更多高校明確要在國家關鍵領域進行學科交叉培養。清華大學明確,培養環節將“強化基礎,引導銜接關鍵領域”,未央書院、探微書院、行健書院按照理工雙學士學位培養。學生可在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國家安全等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自主申請選擇工科銜接方向。強基計劃學生也可按照“一人一策”的辦法,在學科交叉領域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 變化二:增加招生人數 綜合今年“雙一流”本科擴招政策和各高校公布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來看,另一利好趨勢是招生人數將明顯增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加快“雙一流”建設。記者梳理發現,3月以來,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20余所“雙一流”高校擴招計劃普遍增加100—150人,有的高校甚至增加500人。 這些擴招計劃不是簡單在招生名額上做“加法”。如北京大學,新增招生計劃將重點圍繞國家戰略急需、基礎學科和新興前沿領域;中國人民大學擴招計劃將在“AI+”前沿領域前瞻布局交叉復合型人才儲備;上海交通大學今年將繼續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額,重點面向國家急需的前沿技術和新興業態,擴大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醫療健康、新能源等學科領域的招生規模。 結合“雙一流”擴招方向,2025年強基計劃或將繼續增加招生規模。同時,不少高校擴大招生區域規模。如,電子科技大學新增面向江蘇、湖北、陜西、山西4個省份招生;東南大學新增面向河北、遼寧、內蒙古、云南、青海5個省份招生;中國海洋大學新增在吉林、上海、重慶、云南、甘肅5個省市招生。 變化三:開通“偏科生”綠色通道 從今年政策來看,擁有學科競賽經歷或單科成績優異考生,優勢或將進一步擴大。 一方面,眾多高校跟進“小破格”入圍模式。所謂“小破格”,即高考單科成績(數學、物理等)特別優秀的考生可破格入圍。比如,北理工招生簡章明確,未入圍考生中,如有高考數學單科成績取得滿分的,可破格入圍學校考核。記者注意到,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跟進“單科小破格”入圍模式。 另一方面,單科成績加權入圍系數翻倍。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新增單科成績加權入圍政策,華南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保持以往單科成績加權政策。大部分高校單科成績加權系數在0.3—0.6之間,一些高校重要權重科目的加權系數達到1.5到2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復交南模式”再度擴容?!皬徒荒夏J健笔?022年首次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采用的一種強基計劃選拔模式,即校測提前至高考出分前進行,依據初試成績入圍復試。今年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也采用“復交南模式”,在此模式下,一些競賽強但高考成績相對不占優勢的考生有機會突出重圍,考上名校的概率有望增加。(楊頻萍)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