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5月16日電(記者朱程)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是制造強國戰略的重點領域,江蘇作為中國船舶海工產業大省,去年船舶出口額居全國領先位次。多家駐蘇金融機構積極開發適合船舶海工產業的特色金融產品,加強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以全方位全鏈條全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賦能江蘇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發展。 作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的通泰揚船舶海工集群,近年來正加快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躍升。產業集群穩健發展的背后,不僅是各地多年來的積累,還有金融機構源源不斷注入的金融活水,為地區經濟發展激活藍色引擎。 2024年,南通市船舶海工產業全年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建設銀行南通分行多年以來圍繞“服務船舶海工產業”課題重點攻堅,通過“一企一策”創新服務模式加大金融支持,不斷將“想法變辦法”“優勢變勝勢”,支持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其中,跨境船舶預付款保函業務是龍頭船舶企業拓展海外訂單最迫切的金融需求,為破解超大型船舶海工項目下單一機構的融資困境,該行在全國金融系統創新探索“銀團保函”服務模式,通過組團方式,牽頭各家銀行組成保函銀團,為項目生產提供金融支持。 以近期落地的江蘇韓通船舶重工超級銀團項目為例,此前,江蘇韓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韓通船舶”)成功承接全球知名航運公司大型集裝箱船舶訂單,因此存在較大的資金周轉和預付款保函需求,為此建設銀行南通分行創新性設計推出“初始認購+差額認購”兩階段銀團組建模式,納入多家銀行參與船舶海工存量授信額度,最終成功開出韓通船舶超級銀團項下首筆保函,該保函金額2.42億美元,生效金額0.88億美元。 銀團保函模式不僅為各家商業銀行提供了靈活的參與方式,助力銀團順利組建,有效分散經營風險,也滿足了龍頭企業的大額資金需求,為南通船舶海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得益于近百公里長江黃金水道岸線和12.5米深水航道,泰州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擁有全國領先的民營造船基地、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積極開展綜合金融服務為當地造船業保駕護航,支持船舶工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鏈延伸,為船舶制造企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和“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截至4月末,已累計為靖江船舶行業提供綜合授信支持139.24億元,合作船舶保函余額111.77億元,為靖江船舶行業融入全球競爭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駐蘇金融機構還積極推動“數字化、場景化、生態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提升船舶海工全產業鏈金融服務質效。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推出供應鏈融資產品——融易信,面向船舶制造核心企業及其上游多級供應商,依托核心客戶企業的優質信用,協助解決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的資金占用壓力,為上游供應商提供線上化應收賬款融資。江蘇中行轄內揚州分行已與當地超過30家船舶及相關配套行業的企業建立服務關系,授信余額超15億元,幫助企業實現技術升級、產品創新、市場拓展。據統計,至2024年底,揚州市手持訂單2407萬載重噸、增長38.9%,造船業“三大指標”再創十年新高。 智慧航運交易平臺通過集成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可以幫助海工船舶企業更準確地掌握市場動態,提高船舶的使用效率。民生銀行南京分行下轄城西支行與當地某智慧航運交易平臺合作,將自身金融優勢與企業平臺數據相結合,打通產業的金融閉環,釋放供應鏈金融價值。南京某智慧航運交易平臺負責人介紹,得益于民生銀行的精準助力,平臺結合自主研發的AI算法計算,進一步縮短了交易鏈條、減少了船舶空駛率,實現了船舶利用效率提升47%。 中信銀行南京分行針對船舶海工集群定制了“三全”服務體系:即“全方位”多維綜合服務、“全場景”融資結算服務以及“全鏈條”產業撮合服務。例如,為船舶海工區域提供一體化的環境治理整體解決方案,依托清潔能源裝備減少碳粉塵排放,提升綠色化程度、借力于集團資源在“一帶一路”總體布局,打開船舶海工企業合作新局面等。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末,江蘇主要金融機構對重點造船企業的綜合授信余額達3242.8億元,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貸款、保函、信用證等各類產品融資余額1922億元。(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