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來源:新華日報 ? |
原標題:省級機關各部門各單位深入開展學習教育—— 發揮帶頭作用 走好第一方陣 連日來,省級機關各部門各單位聚焦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主題,發揮帶頭作用,走好第一方陣,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在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上下更大功夫,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切實以作風建設新成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有力保障。 抓細抓實,確保學到位領悟透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省級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堅持原原本本學、領導帶頭學、聯系實際學、創新載體學“四學”機制,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學習活動,切實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省委社會工作部著力提高學習質量,舉辦領導班子專題讀書班,原原本本學習總書記關于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江蘇社會工作大講堂”聚焦作風建設主題,邀請先進典型為全省社會工作系統干部作專題授課,建立學習教育“菜單”,匯編印發學習材料,舉辦集中學習研討會,深入交流體會、夯實作風基礎。 省委研究室(改革辦、財經辦)舉辦“十學十講”精準“學”,由室領導領學《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各個專題及省委讀書班精神,由各支部分別主講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反面典型案例,切實做到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學,并組織全室黨員干部赴昆山、南通開展“傳承優良作風、增強履職自覺”研學活動,確保學到位、領悟透。 “五四”青年節前夕,結合年輕干部學習教育實際,省法院組織三級法院青年干警走進院史陳列館,開展別開生面的現場課,還通過專題輔導、案例剖析、沉浸式教育等多種方式,提升黨員干部對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省交通運輸廳開展“好家風 好人生”廉潔課堂讀書活動,激勵年輕干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通過讀書修身立德、涵養良好家風、厚植清朗政風。 省商務廳全方位構建“四學”聯動機制,廳黨組舉辦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以上率下引領學,廳機關各黨支部制定學習計劃安排表,引導黨員、干部原原本本自主學,黨員、干部開展研討交流互動學,全系統深入開展“外貿千企大調研”,切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推動工作融合學。 動真碰硬,堅持學查改貫通 省級機關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教育查擺問題整改與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年度綜合考核反饋的作風建設意見整改等貫通起來,力求查擺問題找得準、整改措施定得實。 省檢察院堅持“開門教育”,通過意見箱、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并結合巡視巡察、政治督察和江蘇省級機關作風建設意見征詢情況反饋,分層級梳理形成查擺問題清單,為整改提供精準靶標。 省生態環境廳結合持續為基層減負增效,突出監測監察、環境執法、環評審批、固廢管理等重點領域,緊盯第三方服務機構、資金分配、設備采購、項目招標、專家評審等重點環節“過篩子”,建立問題清單,立行立改,即知即改,聯合省檢察院,在全省開展群眾“房前屋后”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攻堅,推動解決噪聲污染、異味擾民等問題10564件。 省文化和旅游廳一體推進學查改,著力解決旅游行業導游亂象、強制消費等問題,推動南京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熱門文博場館和旅游景區延長開放時間、打造夜游項目。 群眾可感,學習教育同推進工作緊密結合 群眾是否滿意、是否可感可及是衡量學習教育實際成果的重要標尺。省級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堅持在“實”字上下功夫,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鐵規矩、硬杠杠轉化為自覺行動。 省工信廳堅持聚焦主題、簡約務實,一體推進學查改,立足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會同省有關部門形成合力,推動償還欠款1130筆、涉及金額20.5億元,同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要求,制發機關人員下基層進企業行為規范,利用“數字工信”平臺實時記錄、監督機關人員下基層進企業辦實事、執行廉政情況,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在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擔當作為。 省公安廳把服務高質量發展放在首要位置,開展民本、主動、智慧、融合、法治110等五項攻堅,建優民生警情專班專席專線,嚴厲打擊侵犯芯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企業商業秘密犯罪案件,重拳出擊治理跨境賭博和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建立機場遺失物品速查工作機制,持續助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省衛生健康委在加速推進衛生健康數字化轉型基礎上,繼續加快推進醫療機構接入檢驗平臺,推動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和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接入健康云檢驗平臺,進一步拓展檢驗檢查互認項目數量,還逐步推出“上車即入院”等小切口惠民實事項目,把好事辦得更好更實。 省應急管理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努力錘煉過硬作風,不斷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4月中旬,我省迎來今年最強大風天氣,全系統黨員干部全力以赴防范化解群眾身邊的安全隱患,切實筑牢“安全防護網”,確保有大風無災害,有效保障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和城市正常運行。(陳明慧)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