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我省持續完善防災減災體系,預判響應能力不斷提升 實時捕捉“天異響”,更快預警“地之動” 今年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12日至18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江蘇省人口密集、產業密集、城鎮密集,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對于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從實現強對流天氣精準預警,到構建地質災害預警模型,再到地震秒級預警,江蘇以科技之力織就一張立體化防災安全網。 特色模式筑牢強對流天氣防御屏障 強對流天氣是指出現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和龍卷風等現象的災害性天氣,一般具有范圍小、發展快、移速快等特點。響水縣所處一帶龍卷風高發,該縣常年與強對流天氣博弈,逐漸形成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特色模式?,F如今,這一模式已成為我省氣象防災減災的典型范例。 響水縣委書記郭超介紹,該模式以遞進式氣象監測預報預警為先導,實現信息高度共享、“叫應”高亮顯示、指揮高層統籌、響應高效聯動,是響水縣近年來落實江蘇強對流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服務示范體系建設、提高災害聯防聯動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記者在響水縣氣象防災減災指揮中心看到,雷達回波圖、氣象衛星云圖、S波段雷達等實時數據在此匯聚?!褒埦盹L生成前,強對流監測預警平臺會通過算法分析風速切變、溫濕度梯度等數據,生成潛勢預報。哪怕只有10%的生成概率,我們也會啟動預報警。”業務人員說。 2022年6月1日,在響水進入主汛期的第一天,該模式首次啟用。同年7月20日,一場EF3級龍卷風在響水縣小尖鎮、運河鎮發生。得益于高效快速預警,這場龍卷風并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近三年,響水縣探索出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進一步完善,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達80.3%,預警平均提前量46.3分鐘。該模式不僅入選2024年度中國氣象局十大管理創新工作,今年4月底還在全省得到推廣。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晶表示,將充分發揮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先導作用,完善遞進式氣象服務和高級別預警“叫應”機制,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地質災害預警模型守護汛期安全 在地質災害防災減災中,江蘇省有一件“強力武器”——典型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模型。記者了解到,在分析研究江蘇省過去發生的地質災害險情災情和大量歷史降水數據基礎上,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綜合考慮孕災地質條件、地質災害易發區、風險隱患分布情況、不同地區災害特征等“關鍵信息”,研發了覆蓋全省主要區域的典型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模型。 每年5—9月是江蘇省汛期,雨水多、風險大。去年7月11日,江蘇省迎來新一輪強降雨,典型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模型預測包括溧陽戴埠在內的蘇南多地地質災害發生風險較高。經綜合研判,省自然資源廳、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別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地方在預警區內加密開展巡查排查和其他防范工作。巡查中,工作人員在戴埠鎮倪崗岕6號屋后發現異常,相關部門迅速行動,組織受災群眾緊急撤離。當月12日下午,該處發生滑坡,方量約3000立方米,致使3間民宅損毀。因群眾撤離及時,未出現人員傷亡。 為更好應對地質災害,江蘇自然資源系統還在地質災害基礎調查、監測預警和防御響應等方面不斷努力,探索應用新技術、新方法?!艾F在我們把北斗等新技術應用到對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的監測中,這對構建全省地質災害監測網絡很有幫助?!毕嚓P專家表示,我省還利用無人機、激光雷達等先進軟硬件,構建集地質災害快速調查、應急監測、多方會商、綜合研判于一體的防御響應體系,為100多起影響較大的地質災害險(災)情技術響應處置提供支撐。 地震預警服務實現秒級響應 地震預警是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發出的緊急警報,能給破壞性地震波尚未到達地區提供數秒至數十秒的寶貴應對時間。去年7月,江蘇省地震局與騰訊聯合推出的“江蘇地震預警信息服務”微信小程序上線,江蘇成為首批上線本地微信地震預警服務的省份之一。研究表明,地震預警時間為20秒時,可減少63%的人員傷亡。2024年9月18日,安徽肥東發生4.7級地震,南京市民通過“江蘇地震預警信息服務”小程序,收到了“30秒后地震波到達,預估烈度2度”的預警信息。 省地震局信息中心工程師王琛介紹,過去受限于數據處理技術和能力,地震速報需要幾分鐘才能完成。如今依托全國地震預警網,地震首報平均僅需7.4秒即可發出。依托國家和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建設,江蘇實現分鐘級地震速報向秒級地震預警跨越,可通過各種信息發布平臺為政府部門、社會公眾、特定行業等提供信息服務。 目前,江蘇正推進信息發布渠道的規范化、多元化建設。江蘇省已部署近300臺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主要安裝在政府和有關部門,50余所中小學及幼兒園,以及醫院、公園、燃氣企業等機構場所?!敖K地震預警信息服務”微信小程序用戶數已經近30萬。“我們持續推進大眾新媒體建設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系統,目前正在建設依托區縣應急廣播平臺和有線電視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預計年內完成技術測試,投用后可為全省用戶提供服務?!蓖蹊≌f。(張宣 楊易臻 樊笑語)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