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4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強化品牌賦能 讓賽事有溫度帶熱度 ——“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系列品牌賽事活動暨全民健身進基層公益培育志愿服務啟動儀式在南京舉辦
5月30日下午,“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系列品牌賽事活動暨全民健身進基層公益培育志愿服務啟動儀式在南京江寧萬達廣場順利舉辦。活動現場發布了2025年“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系列品牌賽事賽程安排、全民健身進基層公益培育志愿服務活動等精彩內容,同時還設置了豐富的體育項目展示和互動體驗,舉辦了商場版趣味定向運動比賽,為參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運動體驗和健康指導,也為商場增添了滿滿的人氣與活力。 創新引領 構建全域品牌賽事矩陣 提供高質量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是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題中之義。為構建覆蓋全省、貫通城鄉、上下聯動的全民健身賽事體系,江蘇省體育總會自2016年著力打造“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系列品牌賽事,經過近10年的磨礪,“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品牌效應不斷凸顯,逐漸成為江蘇全民健身賽事品牌之一。系列品牌賽事由江蘇省體育總會主辦,各省屬體育社團與各市級、縣級體育組織聯合承辦,每年舉辦“舞動江蘇”全省廣場舞大賽、“愛乒才會贏”江蘇省乒乓球城市球王爭霸賽、“樂在棋中”江蘇省象棋棋王賽、“樂釣江蘇”江蘇省釣魚俱樂部聯賽、“舞比快樂”江蘇省體育舞蹈俱樂部聯賽、“未來之星”江蘇省小籃球俱樂部聯賽、“超燃街舞”江蘇省街舞俱樂部聯賽等20余項子品牌賽事,賽事多為聯賽制,每個子品牌均包含多場分站賽,有的項目全年可舉辦幾十站分站賽。根據啟動儀式發布的賽程安排,從今年6月到12月,“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系列近200場賽事活動將在全省各地陸續舉辦。賽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其中廣場舞、健身氣功、健身跑項目將同步開展線上賽。系列賽事與體育志愿服務相結合,廣場舞、健身氣功等群眾基礎好、需求大的項目還將在辦賽期間舉辦形式多樣的進基層志愿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啟動儀式的進行,“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系列的首場賽事——“智跑江蘇”定向運動俱樂部聯賽(南京站)也同時在江寧萬達廣場開賽,吸引了精英男子組、精英女子組、親子家庭組近300人踴躍參與,選手們穿梭奔跑于商鋪樓層間,在商業場景中共同開啟一場獨特的定向冒險之旅。 公益隨行 書寫體育惠民暖心篇章 近年來,江蘇省體育總會指導全省各級各類體育組織,依托專業優勢打造特色公益項目,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切實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各市、縣體育社團和民間健身團隊積極開展公益實踐,涌現出揚州市體育社團“百團萬員”進網格、揚州“紅馬甲”志愿服務隊、南通市崇川區虹橋街道木蘭藝術團健身志愿服務、南京印象仙林舞蹈隊參與社區治理等一批典型案例?;顒赢斕?,南京印象仙林舞蹈隊的隊員們作為體育志愿者代表發布了全民健身進基層公益培育志愿服務活動。 今年2月,江蘇省省屬體育社團黨委發起全民健身進基層公益培育志愿服務活動,鼓勵各省屬體育社團結合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將公益培訓、健身指導等服務內容送進基層,在開展公益培訓、參與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文化傳承方面發揮作用,獲得了廣大體育組織、健身骨干、志愿者的積極響應。江蘇省廣場健身舞運動協會開展了全省科學健身指導走基層(泰州·興化站)暨江蘇體育冠軍“雙百雙送”進美麗鄉村公益活動,江蘇省健身氣功協會開展了健身氣功助力鄉村振興志愿服務暨百城千村交流展示活動,江蘇省瑜伽運動協會開展了健身瑜伽公益培訓展演“五進”活動。 破壁融合 激活商圈消費乘數效應 為積極響應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倡導開展的“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跟著賽事去旅行”活動,江蘇省體育總會積極推動品牌賽事活動辦到商圈、景區和街頭,不斷豐富體育賽事消費新場景,積極探索“體育+商圈”的發展新模式,用品牌賽事激情燃動商圈經濟活力。 啟動儀式當天,主辦方還舉辦了“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系列品牌賽事體驗日暨全民健身進基層公益培育志愿服務活動,在商場的外廣場和中庭設置了象棋機器人對弈、非遺風箏制作、魔毯保齡球、卡丁車模擬、八段錦教學、體重管理指導、免費體質監測、迷你門球、趣味魔方、體育郵票復刻、踢毽子、跳繩等17個體驗項目。既有專業實用的健身指導服務,又有趣味十足、人人可參與的創意運動挑戰?;顒右约绿魬鹳惖男问竭M行,參與者每成功挑戰一個項目就可以獲得一枚印章,集齊印章后可以兌換一份小禮品。有趣的項目和規則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圍觀,無論是小朋友還是老年人,大家都紛紛涌入商場、參與其中,在各種挑戰中享受運動的快樂。整個商場人流熱度和整體活躍度顯著提升,呈現出一派熙來攘往、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本次活動將體育特色賽事、公益志愿服務、商圈消費融為一體,充分發揮“體育+公益+消費”復合效應,不僅為健身愛好者提供了獨特的參與體驗,進一步提升了“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品牌影響力,更通過將體育賽事引入商圈,把賽事活動“流量”轉化為商業消費的“留量”,為城市生活和經濟發展注入了全新動能。 (劉靜)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