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來源:交匯點新聞 |
這一周,全國1335萬學子走入高考,爆火的“蘇超”也為高考讓路,祝福考生“射龍門、攀高峰”,各界合力,為青春夢想護航??紙鐾?,2025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江蘇南京舉行,會議以“協同提升長三角區域創新能力,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為主題,面向全體“長三角人”打造跨省“同城”生活幸福圈。 無懼風雨,萬千學子同赴青春考場 6月7日,2025年全國高考拉開帷幕。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335萬人,全國設7899個考點,35.5萬個考場,2.1萬個備用考場。各地各部門堅持系統謀劃、精心組織,全力確?!捌桨哺呖肌薄?/p> 7時20分,杭州第九中學考點門口逐漸熱鬧起來。不少媽媽穿著旗袍送孩子到校門口,寓意“旗開得勝”。金華的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考點,老師們與陸續抵達的考生一一擊掌、擁抱,“放松心態,你們一定行!”不少教室的門梁上還特意懸掛了“金榜高粽”的掛件,既寓意“高中”,也寄托著老師對學生的美好祝愿。 除了家長、老師,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默默守護考生們的夢想。一早,12輛愛心送考車整齊??吭卺橹菔械诙袑W門口,考生憑準考證即可免費乘車。這支由衢州市交管部門、柯城區關愛退役軍人協會聯動多家駕校組建的愛心志愿服務隊,在市區三個考點設接送點位,全力做好交通保障與應急服務,為考生鋪就便捷“趕考路”。 今年江蘇共有51.2萬人報名高考,共設281個標準化考點。高考當天多地出現大雨,不少學子在大雨中走進考場,共同迎接成長的洗禮。風雨雖大,但送考儀式一個沒少,冒雨送考的老師和家長身著紅T恤、手執向日葵為考生加油鼓勁。 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考點外,家長孟小娟用這句飽含寓意的祝福為即將步入考場的孩子加油打氣。她給孩子訂了附近的酒店,做足了準備。不過,她也告訴孩子,和預想不同的情形更加考驗應變能力,“可能二三十年后,孩子回想自己高考的場景時會說,那個雨天,街巷里滿是雨傘,雖然濕漉漉的,卻也別有滋味”。 “蘇超”無賽,熱梗卻持續刷屏 “蘇超”本周因高考暫停比賽,但“蘇超”熱度持續發酵,社交媒體熱梗不斷。從“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熱梗到“為城市榮譽而戰”,從城市IP展演到“跟著賽事去旅行”,“蘇超”不僅踢出了足球應有的本真與純粹,更“踢”出了江蘇的整體認同感。 宿遷與徐州的“楚漢之爭”,揚州與泰州的“早茶德比”,南通和連云港的“海鮮兄弟連”……熱梗背后,是地域文化的生動表達。“蘇超”戰隊以城市命名,更能激發“為家鄉站臺”的凝聚力與榮譽感。人們將歷史、美食等融入“應援”,強化人與隊的情感連結、人與城的身份認同,讓體育氛圍更加濃厚,讓更多普通市民參與其中,也讓體育競技更有群眾基礎。 足球場上把進三球以上稱為“帽子戲法”,“蘇超”的文旅融合遠不止三重效應。從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到令人垂涎的地方美食,再到基礎扎實的特色產業,江蘇省內的13座城市各有特色,為“蘇超”的出圈提供了恰到好處的“素材”。還有一些城市積極借勢營銷,通過體育賽事搭臺唱戲,將一場省內的體育盛事轉化成人人皆可參與的文旅互動場。 “蘇超”帶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就是要敢于打破陳規,官方與民間的“接梗”互動,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玩得起,才能玩得好,官方辦賽,須少點“偶像包袱”,多俯下身子去感受和互動。多搭建讓群眾站“C位”的舞臺。足球這一項運動根植民間沃土,“蘇超”的火爆正是一個生動例證?!疤K超”賽場上活躍著500多名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的球員,這種跨越年齡與職業界限的參與模式,真正體現了足球運動的全民屬性,也讓廣大市民得以共情普通人當主角的快樂。對于大眾運動、大眾娛樂來說,最重要的依然是服務大眾、信任群眾,讓群眾站“C位”,總能找到最大的情緒共鳴。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事清單公布 在第七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第二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事項目清單發布。清單共有10項內容,包括消費、教育、交通、醫保、文旅、體育等領域。 與首批實事項目相比,今年既有延續,也有創新。如“深化居民服務‘一卡通’建設”“推動長三角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均連續兩年入選清單。今年,居民服務事項長三角一卡通用將由78項拓展至113項,尤其將針對銀發群體構建長三角智慧助老服務體系,計劃在長三角12個以上城市打造老年人“一卡通”服務場景。 “軌道上的長三角”也將更進一步,今年將建成合新高鐵合肥—泗縣段、寧馬市域(郊)鐵路,開工建設水鄉旅游線城際鐵路、溫福鐵路浙江段,重點推進滬渝蓉沿江高鐵、寧淮城際、滬蘇通鐵路二期等項目建設,加快滬乍杭鐵路客貨線、寧宣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嘉興至楓南線與上海南楓線互聯互通規劃建設。長三角的人流、貨流將更為暢通。 今年長三角首個實事項目聚焦消費,計劃打響“滿意消費長三角”品牌——培育3000家放心商店、放心市場、放心網店、放心餐飲、放心景區,全年新增3萬家企業參與線下實體店無理由退貨承諾,三省一市各推薦30件產品參選“2025年長三角伴手禮”,更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 為建設區域統一大市場,實事項目著力推動跨省要素流動和標準統一。如圍繞企業準入準營事項、惠企政策,完善區域數據共享機制,新推出100項高頻跨省服務,“跨省通辦”遠程虛擬窗口點位突破600個;合力打造“長三角招聘專區”數據共享平臺,這將是國內首個跨多省域實現就業信息展示、招聘崗位檢索、求職簡歷投遞的平臺,年度歸集崗位不少于150萬個。 此外,實事項目還覆蓋醫療、教育、文旅和體育等民生領域。其中有兩個項目涉及醫療:研究制定長三角地區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實施方案,協同打造24小時長三角AI+心理關愛公共服務平臺;提升10種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服務、實現設區市全覆蓋,推動通過“醫保錢包”實現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資金跨省共濟給父母、配偶、子女等近親屬,“長三角人”跨省就醫將更加便捷省心。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黃紅芳 整理 來源:人民日報、新華日報、浙江日報、解放日報、浙江新聞、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