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7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6月7日電(記者陳席元)江蘇-中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交流會近日在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主辦,來自中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政府機構、職業院校、行業企業代表及專家學者近150人參會,聚焦“標準共建、人才共育、產教共贏”的主題開展研討,共商職業教育合作發展路徑。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章朝陽表示,職業教育作為不同文明交流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技術共享、標準互通方面具有獨特價值。近年來,江蘇與中亞國家在“鄭和學院”建設過程中,通過聯合教研發現,本土化教材開發和技術標準適配已成為深化合作的關鍵環節?;诖耍摷瘓F聯合多方力量構建了“需求共研-教材共建-人才共育”三維合作機制,旨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跨國職教協作范式。 會上正式成立了江蘇-中亞產教融合聯盟。據了解,該聯盟由出版機構、職業院校和中資企業共同組建,將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構建服務“中文+職業技能”人才聯合培養的創新平臺,為中資企業屬地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發布了《中國-中亞職業教育高質量協同發展藍皮書》,首次系統梳理中亞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現狀,為校企協同發展提供政策建議。鳳凰國際“中文工坊”系列雙語教材同步亮相,涵蓋《職場中文》《汽車維護與保養》等實用課程。這些教材不僅是技術知識的載體,更是文化交流的橋梁——既傳遞中國標準,也講述中國故事;既服務產業發展,更促進民心相通。 復旦大學黃仁偉教授在主旨演講中系統梳理了全球化變局與突圍路徑,提出將人才戰略置于高質量共建的核心地位,從跨國人才培養到國際教育中心建設要采用全鏈條解決方案。 哈薩克斯坦代表提出囊括基礎設施建設、數字融合與人才培養的合作框架,強調在人工智能領域需兼顧技術應用與倫理規范;烏茲別克斯坦代表分享了與江蘇在職業教育合作中的實踐經驗,建議在數字經濟、現代農業等領域深化校企協作。 南京工程學院、南京科技職業學院等院校分享了共建“鄭和學院”的實體化辦學經驗,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等提出“教隨產出、標準先行”的國際化辦學模式。江蘇匯博機器人、鉅力集團等中資企業結合海外項目,介紹了本土化人才培養和技術標準輸出的實踐案例。會議為深化中國與中亞國家職業教育合作搭建了常態化交流平臺,標志著職業教育“走出去”進入體系化推進新階段。(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