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5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6月15日電(記者蔣芳)15日,“融合·創新”第二屆中國梁祝文化研討會暨新書首發活動在江蘇宜興召開,吸引了全國各地梁祝文化研究專家、非遺傳承人等近百人參與,大家齊聚“英臺故里”,共同探尋梁祝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路徑。 梁祝傳說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的情感記憶與文化基因,展現了人們對忠貞愛情的贊美、對自由平等的向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宜興作為梁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擁有碧鮮庵、祝英臺讀書處等遺跡。 活動現場,宜興市政府副市長劉英、市政協副主席洪雅等為《梁祝傳說源流研究》《宜興梁?!穬刹啃聲夷弧!读鹤髡f源流研究》從歷史學與文學雙重視角,系統梳理了梁祝傳說的起源、流播及文化影響。《宜興梁?!穭t通過田野調查與文獻考據,深度挖掘了宜興作為“英臺故里”的獨特文化脈絡。 在論文交流環節,來自各地的代表圍繞梁祝傳說的地域特征、非遺活化、文旅開發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浙江省文史館員、寧波大學教授張如安解析了歷代寧波梁祝詩歌的文化價值;紹興市上虞區英臺研究會會長陳劍峰分享了梁祝文化的當代傳承創新經驗;山東省濟寧市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樊存常介紹了當地傳說的民俗內涵;河南省駐馬店市文學藝術院院長劉康健探討了中原風物對梁祝傳說的影響;江蘇省宜興市華夏梁祝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吳偉剛從本土故事出發,闡述了文化傳承與價值升華路徑。此外,黃淮學院李淵源博士從人類學視角解析了梁祝文化的跨地域傳播規律,《光明日報》原記者部主任周立文結合媒體傳播經驗,建議通過數字化手段擴大梁祝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本次研討會以“融合·創新”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各地在梁祝文化傳承創新的特色實踐,為新時代非遺傳承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路徑。 宜興市華夏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周賢表示,近年來各地在梁祝文化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建議各地抓住“融合”與“創新”兩條主線,合力打造梁祝文化保護、國際文化交流、地區經濟發展三個“窗口”,共同推動這一文化瑰寶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