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1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從“人和”觀“蘇超”—— 一只足球如何“碰撞”出文化凝聚力 “蘇超”的火爆,始于足球,卻成于文化。當“鹽水鴨對陣水蜜桃”“楚漢之爭”成為線上線下的熱議話題,“蘇超”早已超越足球競技的范疇,成為一場盛大的文化狂歡。有人笑稱“蘇超”的流量密碼是“天時、地利、人不和”,其實“人不和”的表象背后,涌動著“人和”的文化基因——不同地域文化在玩笑中互認、對抗中交融,以梗為媒、以詩為橋,再次織就一張屬于江蘇的文化共同體之網。 天然“梗庫”,背后藏著認同密碼 有網友說,“蘇超”沒有一場球是“沒梗”的?!拔幕!背蔀椤疤K超”破圈傳播的關鍵密碼,這些“熱?!睘楹慰偰軗糁杏^眾內心? 江蘇多元的地域文化,本就是一座天然“梗庫”:吳文化的細膩婉約、楚漢文化的豪放剛烈、淮揚文化的精巧清逸,鮮明的地域文化差異讓“對抗”更具故事性和傳播力。 網友、球迷將參賽城市的歷史文脈、飲食特色、物產資源乃至發展差異,提煉成極具辨識度的趣味標簽,植入賽事語境。比如,淮安與揚州的“淮揚菜正統之爭”,將舌尖上的文化較量搬到綠茵場上;蘇州與無錫的“太湖保衛戰”,關聯兩城共同守護的太湖生態環境;宿遷與徐州的“楚漢爭霸”,讓項羽、劉邦間的宿命博弈在當代球場上風云再起;鹽城與泰州的“高鐵長短板”,亦暗合現實發展格局下的區域競爭。地域文化成為球迷你來我往的“攻防招式”,在嬉笑怒罵間構建起強烈的地域認同。 “文化?!钡纳υ谟趥鞑V度,更在于其觸發的深度認同。“在‘楚漢爭霸’之前,我都不知道徐州與宿遷之間有如此深厚的歷史淵源?!蹦暇┚W友陳迪表示,自己以前對徐州的印象是工業城市,現在才感受到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發源地,在這場賽事中不斷刷新人們對這座城市的認知。 “在城市化與人口流動背景下,各地‘為城市而戰’的敘事,很好地激活了群體歸屬感,呼應了‘鄉土中國’的情感結構。”在北京交通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冰看來,“蘇超”本質上是一場地域認同的集體儀式,人們通過線上線下“參與式展演”強化自我身份認同。她表示,各類“文化?!钡膭撟?、傳播、互動,極大地消解了地域競爭的嚴肅性,通過戲謔性表達,增強了可傳播性,也強化了球迷對本地文化的認同。 如今,“蘇超”的影響力早已溢出綠茵場的邊界,成為促進江蘇各城市間深度互動與文旅融合的強勁催化劑。賽場下的溫情互動與互惠舉措,構成另一道亮麗風景。常州與揚州的“炒飯德比”前一周,常州便推出“揚州身份證游客免費游常州A級景區”政策;連云港文旅向南通喊話“來喝一碗鮮湯,別光踢球不吃飯”,南通則豪爽回應“南北一起做兄弟,海鮮管夠”。各類“觀賽+旅游”套餐應運而生,城市間的距離在頻繁走動中被拉近。 “文化外掛”,源于歷史與現代的交融 場內比賽精彩,場外“戰火”延綿。隨著賽程的推進,各城市又紛紛開啟“文化外掛”,祭出詩詞、戲曲、小說、散文、歷史名人等“文化牌”,一場場城市間的“文化battle”在互聯網上蕩起陣陣漣漪。 南京請來杜牧泊船秦淮河畔,吟誦“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無錫陣中走出豪放不羈的蘇學士,一句“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讓人聞到惠山茶香;“豐生沛養”的漢高祖劉邦用《大風歌》展現徐州詩詞的雄渾底色……文脈所至,文化隨行,“蘇超”拼球技,更是拼底蘊。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俞香順認為,江蘇的詩詞資源非常突出。南京是“世界文學之都”,常州素有“詩國”之稱,在鎮江創作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芙蓉樓送辛漸》等詩詞入選教材,南通、鹽城等地也誕生過王安石《狼山觀?!?、范仲淹《詠西溪》等名詩?!皻v代詩人在江蘇各地創作的詩詞,是江蘇人眼中無比珍視、引以為豪的家鄉‘文化名片’?!庇嵯沩樧⒁獾?,這一番“斗詩賽詩”中,不僅有“存量”的展示,更有“增量”的釋放,普通網友以藏頭詩、古體詞甚至方言打油詩接力創作,在社交平臺圍繞“蘇超”展開了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文斗”。 除了詩詞,在江蘇誕生的傳世名著、江蘇各地文化名人,也在網友的聲聲呼喚中加入“戰團”。 賽場之外,江蘇觀眾為何如此熱衷于“文化battle”?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博士徐智認為,一個關鍵因素是江蘇13市之間的“文化好勝心”。 “歷史上多次更改行政區劃,讓13個設區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錫曾是常州下轄縣,揚州泰州當年同屬一個地區,宿遷在建市之前曾歸屬于淮安和徐州。歷史上的從屬關系讓很多人介懷,比如不少無錫人就對‘常州府無錫縣’的史實‘意難平’,更想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比拼中彰顯自信。”徐智說。如今,江蘇13市全部躋身全國百強市,彼此之間的經濟差距日益縮小,讓很多江蘇網友更加關注文化軟實力的競賽。徐智認為,江蘇城市之間的這種“文化battle”本質上體現的是江蘇歷史文化的多樣多彩,流露出的是江蘇人對家鄉文化資源的自信自豪。 從淮河到長江,從太湖到黃海,江蘇的文化魅力正在于“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胡阿祥將江蘇的文化版圖分為金陵文化區、吳文化區、淮揚文化區、楚漢文化區、海洋文化區五個區域。他認為,江蘇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楚漢文化區氣勢雄渾,融合了來自北方的粗獷豪放;吳文化區聰穎靈慧、細膩柔和;淮揚文化區清新優雅、豪邁俊秀,具有南方的溫婉從容;金陵文化區兼收并蓄,洋溢著進取精神;海洋文化區活力四射、充滿開放意識,具有南北貫通的特色。 “江蘇北雄南秀,從方言、美食、詩文、民風、民俗等方面看,不同文化區之間的差異很明顯,各地區的人們對自己的地域文化都充滿深厚感情。”胡阿祥說,綠茵場上的激烈競賽,延伸到賽場外就是互聯網上的“文化PK”。各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為這一場場你來我往的文化較量提供源源不斷的“炮彈”??梢钥吹?,地域文化的激烈碰撞,并沒有演變成對罵或互懟,而是“臨潼斗寶”式的各美其美。這實質上體現了江蘇人的包容特質,在“散裝”的表象背后,更多展現的是“人和”與凝聚。 “可能只有江蘇,才能在賽場外玩出花活,有‘武踢’也有‘文斗’,能‘斗?!材堋吩姟?,‘角力’更要‘角智’?!币晃簧綎|網友如此留言。 多元共生,擦亮江蘇文化標識 “沒有想到,一個江蘇城市之間的足球賽事竟能如此之火,產生如此廣泛的社會效應?!蹦暇┐髮W歷史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表示,“蘇超”不僅具備體育賽事你追我趕的競技性、全民參與的群眾性,更體現了城市之間共辦比賽的聯動性,城市各行各業齊上陣辦好比賽、推介城市的協同性?!啊K超’激活江蘇各個區域的多樣文化,互聯網上的‘文化battle’也使得地域文化有了新的展示舞臺、更多元的表達方式。” 常州球迷為蘇州球隊的“繡花針式傳球”歡呼,連云港球迷為徐州球隊的“鐵血防守”喝彩……這種跨越地域的認同,打破城市界限,建構起更廣闊的文化共同體。賽場上的每一次拼搏,都在強化“我們同為江蘇人”的身份意識;每一次文化的展示,都在豐富江蘇文化的內涵定義。 “蘇超”每舉辦一輪都會帶來球迷的流動。賀云翱認為,無形之中,“蘇超”為江蘇人提供了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機會,豐富彼此對江蘇多元的認知。隨著“蘇超”的爆火,越來越多的省外游客來到江蘇看球賽、逛景點、品美食,從而走進江蘇、愛上江蘇,進一步擦亮江蘇的文化標識。 在多元文化共生的時代,“人和”是破解融合難題的核心密碼?!疤K超”帶來的最大啟示,就在于其開辟了一條奇妙路徑。它如同一座文化熔爐,將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淬煉成更加堅韌的共同體——球迷們在“斗”中加深了解,在“和”中尋求共鳴,最終發現:無論是園林的曲徑通幽,還是楚漢的慷慨悲歌,都是江蘇文化不可或缺的拼圖?!啊K超’的成功舉辦,同樣也在推動著江蘇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彼此認同,加強了江蘇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不斷增強江蘇的‘人和’成色?!辟R云翱說。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種“人和”精神正在重塑社會凝聚力。“蘇超”的實踐證明,真正的“人和”不是消除差異的整齊劃一,而是讓多元文化在碰撞中迸發活力,達到更深層次交融。在這片綠茵場上,江蘇人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表達:既有激烈對抗的酣暢淋漓,又有包容共生的文化底色,“散裝”的表象之下,是“整裝”的里子。這或許正是現代文明最動人的模樣——在差異中尋找共鳴,在競爭中孕育和諧,而文化則成為連接人心最堅韌的紐帶。(陳立民 于鋒 張潔茹)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