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江蘇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筑牢文明之基,凝聚精神力量 夏日的江蘇,萬物繁茂,綠意盎然,處處迸發著奮發的干勁,澎湃著向上的力量。 近年來,江蘇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動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持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豐潤道德滋養。 榜樣之光如星辰閃耀,指引方向;文明實踐似繁花綻放,精彩紛呈;文明新風撲面而來,沁人心脾……江蘇這片經濟繁榮、人文鼎盛的沃土上,“社會文明程度高”不斷凸顯,全省人民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動力更加澎湃。 培根鑄魂,以文化人厚植文明底蘊 時代的畫卷,底色是文明;前進的方向,思想是引領。 初夏,在如皋市長江鎮中心沙社區,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姚呈明和社區干部群眾圍坐一圈,以《農村改革往哪走》為題,面對面討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農村改革的內容,用“鄉音土話”傳遞黨的聲音。 江蘇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扎實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奏響凝心聚力的主旋律。 以德育人,潤物無聲—— 投帖、敬茶、簽約、師訓……近日舉行的國網常州供電公司道德講堂上,青年職工正在簽訂師徒協議,上好價值理念根植“第一課”。常州市連續16年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堅持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推動道德建設深扎根、結碩果。 道德的力量,正是在這日積月累、細致入微的培育中生根發芽。從點滴養成、從細處做起,良好風尚吹遍每一個角落。 “好人”示范,向上向善—— 一個典型就是一束光,照亮人心,引領風尚。 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江蘇的李慶國、蓋鈞鎰、殷志蘭3人被授予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吳凱等7人被授予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近年來,江蘇持續深化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廣泛選樹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立精神支柱、樹價值標桿、育時代新人,涌現出一大批事跡突出、群眾認可、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典型示范性強的先進模范,成為引領社會向上向善的旗幟。自2022年以來,運用文藝形式舉辦“道德的力量”先進典型事跡巡演70多場次,總計現場觀眾5萬人、網上觀看點擊量超6000萬人次,推動思想道德建設深入群眾、落到基層。 春風化雨,其樂未央——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 不久前,淮安市新安小學舉行“牢記習爺爺囑托,爭做自信少年”建校96周年主題大隊會,通過莊嚴的儀式教育、深情的文藝展演,展現新時代“小好漢”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江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深化“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敝黝}教育,深化“八禮四儀”養成教育,廣泛開展“童”字系列主題活動,組織江蘇省“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全省共有9人(組)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江蘇廣大少年兒童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蓬勃昂揚的姿態茁壯成長。 發源于江蘇南通的“童聲里的中國”少年兒童歌詠活動唱響全國,去年帶動全國11.2萬支青少年合唱團隊、2665.8萬人次參與,媒體廣泛關注、社會反響熱烈。一曲曲激昂的愛國歌聲,抒發江蘇新時代兒童的熾熱情懷與強國壯志。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江蘇持續創新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各級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和學校心理咨詢室規范化建設,推動“96111”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網絡平臺互聯互通,每年舉辦江蘇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1.2萬余場,助力少年兒童花開陽光下。 賡續薪火,砥礪精神—— 講好發生在江蘇大地的紅色故事,是時代賦予的使命。近年來江蘇創作推出話劇《雨花臺》、歌劇《周恩來》、淮劇《送你過江》等主題原創文藝精品,連續7年舉辦江蘇省紅色故事宣講大賽,融媒體產品《紅色宣講映初心》《紅色故事里的初心使命》全網傳播,點擊量破億次。 前進道路上,全省人民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奮斗精神更加昂揚,正以銳意進取、迎難而上的姿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為民惠民,文明之光滋養美好生活 精神文明建設為了人民、服務人民,精神文明成果由人民共享。江蘇始終把為民惠民作為根本宗旨,改進創新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機制,讓文明之光照亮精神家園,滋養美好生活。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江蘇一大批精神文明先進典型被全國表彰,體現了精神文明建設“走在前、做示范”的擔當和作為。新沂、東海、金湖、射陽、儀征、揚中、興化、泰興等8個縣級城市入選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目前,江蘇共有37個全國文明城市,南京、蘇州、南通、無錫、常州、鎮江、泰州7個設區市以縣為單位全域創成全國文明城市。 文明之花,在更廣闊的領域絢麗綻放。江蘇182個村鎮、190個單位、37個家庭、30所學校新入選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這些榮譽的取得,是全省上下持之以恒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豐碩成果。 傍晚時分,金湖縣育才小學大門東側的停車場上,接孩子的車輛秩序井然。這里曾是一片長滿雜草的荒地,如今不僅荒地用了起來,更解決了上學、放學時間段路面交通擁堵問題。金湖縣文明辦負責同志說,在創建文明城市、守護城市文明過程中,要把一件件民生實事辦好。 以人為本是文明創建的初心,人民滿意是文明創建的宗旨。 江蘇持續改進創新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把創建重心聚焦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來。各地圍繞構建“15分鐘便民生活圈”,平均每年改造老舊小區2000個左右、擴容停車位12萬個左右、加裝電瓶車充電設施9萬個左右、升級農貿市場150個左右,推動民生實事落到實處,促進城市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一項項“民生清單”轉變為一張張“文明答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文明實踐的廣度與深度,關鍵看基層陣地的活躍度與有效性。全省共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2281家,實踐點3萬多家,一個個文明實踐廣場、街區、景區、基地和站點遍布城鄉。全省在全覆蓋基礎上,圍繞強化文明實踐陣地、隊伍、活動、項目、機制建設,不斷探索提檔升級、提質增效的方法路徑,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躍升。 端午佳節,粽葉飄香。南通市崇川經濟開發區三橋社區食堂內,社區志愿者與老人們“同臺競技”。當地文明實踐所整合護理院、社區食堂、愛心企業等多方資源,讓獨居老人感受到“社區即家”的溫暖。蘇州市相城區創新推出“文明實踐主理人”模式,積極構建“1+11+N”即1個中心、11個鎮(街道)、N個實踐點的文明實踐主理人工作架構,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升級、資源融合、品牌創新。 基層文明實踐陣地如何實現“大門常開、活動常新、服務常在”?江蘇圍繞“定位拓展、效能提升、要素融合、人才集聚”的目標,扎實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中心結對共建,創新開展農村優質農產品進城展銷、優秀鄉村文化成果進城展演、優秀鄉土文化人才(先進模范)進城展示“三進城”活動,推動城鄉文明雙向奔赴、交流互鑒。去年以來,全省各地創新豐富“文明實踐+”應用場景,精心組織“文明實踐我行動”“春風潤心”“點亮星夜”“溫暖秋冬”等文明實踐活動14.8萬場次,服務群眾1430多萬人次,推動文明實踐在基層活起來、火起來。 數字賦能也為陣地注入新活力,江蘇全面推進“江蘇文明實踐云平臺”建設,創新打造的“視界云”數智平臺,成為省級宣傳思想文化服務資源精準下沉基層、直達所站的“中央廚房”。 久久為功,方能成風化俗。在精神文明建設的綿綿用力之下,文明正從“一處美”向“處處美”拓展延伸,城鄉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日益濃厚。 化風成俗,時代新風勁吹城鄉大地 “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片垃圾!”這些天,火爆出圈的“蘇超”激戰正酣,球迷們賽后自覺清理現場,并用喇叭呼吁大家一起收拾,“人走場凈”成為文明觀賽的一道美麗風景。 近悅遠來風物新,最是文明潤人心。移風易俗,文明新風正在重塑鄉村面貌。各地“紅白事”紛紛“瘦身”,文明新風吹靚和美鄉村。鹽城依托東臺西溪景區、大豐荷蘭花海、建湖淮劇小鎮等愛情打卡地,開展婚俗文化沉浸式演藝活動,大力倡導“婚事簡辦、喜事新辦”的文明風尚。灌云大力倡導婚喪事務規范化、民間習俗文明化,引導群眾尊禮俗、去低俗、廢惡俗。 這股文明向善向上風尚,在基層治理創新中煥發活力。江蘇大力推廣徐州市賈汪區實施社會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雙提升行動經驗,推動各地不斷探索文明鄉風建設新路徑。 “雜物不亂堆,‘文明存折’里的分數才會越積越高?!币淮笤?,泰興市分界鎮滕興村村民楊呈高接過家人準備堆在墻外的雜物,順手整理起來。泰州秉承“百姓日用即道”理念,創新推出“百姓文明存折”,讓崇德向善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動自覺,文明存折試點區域矛盾糾紛同比下降超60%。 家庭,是文明風尚培育的重要基石。家風淳正則社會風氣清。泰州依托“青愛小屋”“母愛書院”等載體,開展家教講座、家風宣講等形式多樣的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繪就家庭文明新底色。無錫市濱湖區聚焦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一批社區黨員先鋒為轄區內居民傳播村史、講述家風,讓優秀家風家訓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精神指引。 當前,在江蘇各地,行善舉蔚然成風,正能量更加充盈,好風尚無處不在。 以文潤心,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以豐富的文化供給涵養“精氣神”,既可固本培元,也能引領風氣。 草坪作席,晚霞為幕,清風吹來陣陣花香。4月,蘇州相城經開區北橋街道,一場“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的草坪音樂會,別開生面、人氣十足。今年,江蘇創新實施“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在全省13個設區市分別遴選1個村(社區)作為服務試點,兼顧輻射周邊地區,統籌省市優質文化資源集中配送,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 當前,全省建立“省有四館、市有三館、縣有兩館、鄉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形成城市社區“15分鐘文化圈”、鄉村“十里文化圈”。這些文化服務網絡的完善,如同春雨浸潤著社會肌理,為精神文明的繁茂生長提供了豐厚沃土。 在江蘇這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沃土之上,創新實踐碩果累累。精神文明建設不僅是社會進步的“加速器”,也是消費提質、產業升級的“催化劑”。 2024年,省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接待游客1.07億人次,年接待量突破百萬人次的基地共有27家。全省推行“點亮星夜”文明實踐,開展理論夜校、書香夜市、科技夜集、文藝夜演、健身夜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7.5萬場,融入夜經濟模式場次占比超30%。 以先進文化助力產業發展,文化與經濟的融合,釋放出多重效益。江蘇推出“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南博“小粉爐”等原創展覽、文創產品,開展文物主題游徑、非遺進景區等主題活動,促進強產業、惠民生、促消費有機統一。 長江奔騰,文明如潮。站在新征程新起點,江蘇將激揚爭先之志,砥礪開拓之銳,凝聚起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推動全省上下以更加昂揚的精神面貌和奮發實干的行動,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櫺切?倪方方)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