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7月4日電(記者鄧華寧)江蘇淮安援疆工作組針對新疆兵團七師職工冬季缺少活動場所、優質醫療服務供給不足,以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遇瓶頸等問題,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援建基礎設施,同時對接江蘇優質資源,引進專業團隊培訓當地人才。通過軟硬實力的提升,難題被逐個解決。 興建室內活動場所讓群眾冬季能健身 盛夏時節,距離新疆奎屯市半個多小時的第七師一二九團“百花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項目”和“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的工地上,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這兩個項目分別投入援疆資金530萬元和500萬元,今年4月開工,計劃今年8月底之前完工。 “我們這里的冬季漫長而寒冷,氣溫低至零下三、四十度,許多職工在長達半年的冬季無處可去,只能待在家里?!卑倩ń稚鐓^黨支部書記劉克昌介紹,這個社區常住居民有4000多人,是一二九團最大的社區。長期以來,社區不僅缺少公共體育設施,甚至連像樣的黨群服務中心也沒有?;窗苍ぷ鹘M得知這個情況后,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列為援疆重點民生項目,經過與社區干部商討,決定突出“民用為主、行政為輔”的設計理念,在服務中心1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中,建造室內籃球館、乒乓球室、舞蹈室、文化活動室等多個公共空間,壓縮行政辦公空間僅占很小一部分。服務中心自4月啟動建設以來,“進度條”拉滿。 “中心今年底將投入使用,以后居民辦事‘只進一扇門’,還能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眲⒖瞬f。 在一二九團九連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記者現場看到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道路硬化、綠化種植和健身場地施工。該項目涵蓋道路改造、路燈安裝、兒童活動區建設等內容,建成后將徹底改變連隊基礎設施老舊的面貌,為職工群眾提供集休閑、健身、娛樂于一體的高品質公共空間。 “以后我們夏天在公園散步有路燈,有體育器材,還有噴霧器濕潤空氣,孩子玩耍有了安全場地;冬天到社區服務中心跳舞唱歌下棋,大人小孩都開心。咱們連隊和社區今后就像城里一樣漂亮!”九連職工王大姐高興的說。 培育本地電商團隊 引進先進釀酒工藝 投資1850萬元建造的形似巨輪起航的總部大樓、正在建設的全自動化智能釀酒生產車間、具有私人訂制和投資升值功能的酒莊……,作為一二九團團場經濟支柱的農業龍頭企業國營五五酒業公司,這兩年得到淮安援建小組提供的全方位升級支持。 “我們公司以前賣酒就是靠傳統的廣告宣傳,根本沒有先進的經營理念,不知道要建立電商物流體系。”五五酒業董事長陳煒介紹,因為缺少人才、觀念陳舊,公司的酒產品市場占有率徘徊不前?;窗苍ぷ鹘M從轉變經營理念、培養電商人才、引進先進生產線等方面給予公司大力扶持。 首先,淮安工作組請來了江蘇今世緣酒業的整個電商團隊,還柔性引進江蘇省工匠、電商專家董培能赴129團掛職,做大做強“兵團優選”電商品牌,通過開辦培訓、組團直播、“云倉”運營的模式,解決七師電商人才不足、物流落后等問題,為七師好物出疆探索出一條輕快的電商發展之路?!艾F在公司有10多個直播間和一批直播員。以前公司電商銷售額可以忽略不計,現在年電商銷售上千萬元,每天銷售不少于2萬元。”陳煒說。 其次,推進五五酒業智能化釀酒車間建設?;窗补ぷ鹘M借助江南大學國內生物工程領域頂尖的科研資源優勢,投入1138萬元援疆資金,通過設備升級和3A級景區改造,推動傳統釀酒業向智能化、文旅融合轉型。精準幫扶下,五五酒業近年來實現跨越式發展。2024年,五五酒業銷售收入突破2800萬元,較2022年增長55.6%,利潤增幅達57.1%,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方便群眾就近獲得優質醫療服務 “手術快半年了,我恢復的挺好,肚子不疼,晚上睡覺安穩,吃飯也香,非常感謝許大夫?!闭谄邘熱t院消化科復檢的一位老大爺感激地對記者說。他口中的許大夫就是援疆醫生、新疆第七師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許瑩。 作為消化科專家,許瑩去年來到七師醫院后,發現該院胃腸鏡手術水平較低,消化科醫生幾乎做不了胃腸鏡四級手術。她與兩名本地醫生結對子,手把手教他們做胃腸鏡手術。今年上半年,消化內科平均每個月要做10多例胃腸鏡手術,而以往每年只能做三、四十例這類手術。許多以前因為無法手術而轉院去烏魯木齊、石河子就醫的患者,現在不用出遠門就能得到高水平醫治。 七師醫院黨委書記陳文權表示,近幾年來,淮安市衛生健康委按照“堅持標準、按需選派、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總體要求,先后選派幾十名淮安專家援建七師醫院,援疆專家在相關科室開展醫療、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共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0余項,多項新技術填補了地區空白,極大提升了七師醫院診療服務水平及影響力,為七師醫療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除了醫院軟實力的建設,硬件方面也得到淮安援疆工作組全方位支持。去年8月,淮安援疆資金投入7100多萬元建成七師綜合樓,該樓總建筑面積15300平方米,包含地上九層和地下一層。地上部分設有急診診室、急救救援調度中心、搶救大廳、急診手術室、急診綜合病房、留觀室、輸血科、體檢中心、藥房和導管室。此外,還設有CCU(冠心病重癥監護室)和急救教育培訓基地。建筑內還配備了創傷收治區和急危重癥救治綠色通道等,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 “綜合樓投入使用后,就醫環境升級、設備升級,群眾獲得感明顯提升,讓各族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診療服務。”陳文權說。(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