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五大工程鑄就“蘇韻伊情”援疆工作品牌 江蘇“助攻”,伊犁高質量發展“進球” 7月4日晚,隨著主裁判的一聲哨響,2025伊寧縣鄉村足球超級聯賽決賽階段小組賽第一輪最后兩場比賽,在伊寧縣體育中心火熱進行。4支球隊帶來兩場酣暢淋漓的足球對決,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足球盛宴。這場由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鼎力支持的體育盛事,已然成為江蘇援伊“蘇韻伊情”五大工程的生動縮影。 “蘇韻伊情”是第十一批江蘇援伊團隊創建的援疆工作品牌。1997年,黨和國家吹響了對口支援新疆工作的號角,江蘇省是首批對口支援省份之一,援疆干部不遠萬里奔赴伊犁州,開啟了援疆的新篇章。2010年后,江蘇省每批次派出了14個對口支援縣市(含兵團四師、七師)工作組。1997年以來共派出中組部計劃近3000名干部人才,投身援疆偉業。 2023年4月,第十一批江蘇援伊和兵團四師、七師干部入疆以來,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積極打造“蘇韻伊情”援疆工作品牌,系統實施“蘇韻伊情”產業引導、教衛提質、干部培訓、民族交融、文化潤心五大江蘇援疆工程,投入援疆資金63.36億元、實施援疆項目401個,構建起“產業筑基、民生固本、文化鑄魂”的立體援疆體系,為伊犁州和兵團四師、七師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產業先鋒:從球場草坪到紡織車間的援疆動能 賽場上,巴依托海鎮足球隊球員艾克拜爾·艾尼瓦爾表現搶眼,打進兩球的他特別激動,“感謝教練組和球迷的支持,下場比賽我們會繼續努力?!卑税轄枴ぐ嵬郀柕木势崎T,恰似江蘇援疆產業引導工程的精準發力?!笆奈濉币詠?,20.09億元產業援疆資金如同一腳“長傳”,將60多家江蘇制造業企業送到伊犁的“球門”前——伊犁各大產業園里,機器轟鳴中5700余名少數民族職工正將產品鏈織成發展的希望;9家援伊產業園構成的“中場陣容”,正通過811億元江蘇企業投資形成的“進攻鏈”,為當地輸送著源源不斷的就業機會。 場邊觀賽的南通游客馮錚煒或許不知道,他腳下的這片草坪,與幾十公里外伊寧縣紡織產業園紡織女工手中的紗線,都凝聚著相同的援疆力量。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援疆干部、伊寧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沛鋒介紹,本屆賽事升級的專業草皮,正是江蘇援疆“小而美”項目的縮影。而賽事背后更有大文章:通過體育賽事引流,江蘇援疆正推動伊犁特色農產品營銷中心與蘇伊年貨節形成“產銷配合”,累計18億元的農特產品銷售額,如同足球場上的“助攻”,讓產業振興的“進球”水到渠成。 教衛助攻:從醫療站到教室黑板的援疆溫度 當武功鄉足球隊門將在賽場上奮不顧身撲救時,場邊醫療站里來自南通的援疆醫生正嚴陣以待——這一幕恰似“蘇韻伊情”教衛提質工程的日常?!笆奈濉币詠?,醫療戰線像“防守鐵閘”,11.16億元投入建成的北疆唯一區域醫療中心,如同穩固的“球門”,428項新技術的引進則像“攔截搶斷”,327項填補空白的技術為當地群眾阻擋病魔的侵襲。而在教育領域,1027名江蘇教師組成的“支教方陣”,如同足球場上的“中場核心”,通過“蘇伊杯”教學大賽與3000余名當地教師“結對助攻”,讓1.08億元資助金化作13142名伊犁學子的“升學破門”。 6月12日,2025年石榴籽杯新疆群眾“三大球”聯賽暨伊寧縣鄉村足球超級聯賽開幕式上那首點燃全場的《生命之杯》,在江蘇援疆醫生的聽診器下有了更深刻的詮釋。2023年啟動的“潤心明眸”公益行動已惠及10萬多名小學生和老年白內障患者,正如足球比賽中精準的“傳球”,將健康的希望送到每個家庭。而在伊寧縣鄉村足球聯賽的教練隊伍里,幾位佩戴“江蘇援疆”徽章的教練格外醒目,他們正是“蘇伊基礎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的支教教師,用專業的判罰尺度,教會孩子們規則意識與科學精神。 人才中場:從綠茵場到產業園的援疆智慧 比賽中場休息時,替補席上伊寧縣文旅局干部與江蘇援疆干部的交流,勾勒出干部培訓工程的“戰術布置”?!笆奈濉币詠?,6.9萬人次的干部人才培訓如同“換人調整”,為伊犁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100多名經濟領域干部赴江蘇產業園實踐鍛煉,則像“場上隊長”,帶回274個落地項目與84.52億元資金,完成從“學習觀摩”到“實戰得分”的轉化。 開幕式的無人機表演,是援疆“小組團”智力支援的“技術傳球”。省農科院伊犁分院的專家們,如同足球場上的“技術型中場”,在鄉村振興示范點推廣著農業新技術;文旅、科技等5個援疆小組團,則像“邊鋒突破”,以專業化、精準化的支援路徑,在產業協作、人才培育、創新驅動等領域“撕”開發展突破口。正如伊寧縣某鄉村球隊教練感慨:“江蘇教練教我們的不僅是足球戰術,更是如何用產業思維經營鄉村?!?/p> 開場時,全場齊唱《我愛你中國》與那拉提草原上的紫金音樂節形成“主客場呼應”。當《天山問渠》《小白楊》《同是江南》等原創劇目在蘇伊兩地演出時,文藝的感染力、文化潤疆的力量直抵人心。投入援疆資金建成的伊犁州博物館新館,如同“文化主場”,“秋白書院”與“石榴籽書屋”則像“前場支點”,讓書香飄滿伊犁河谷。江蘇文藝蘇軍帶來的300場演出,恰似“連續進攻”,當秦淮燈會首次照亮伊犁夜空,文化認同讓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江蘇援疆支持創作的《伊犁謠》、援疆干部作詞的《鞏留的冬季》《霍城的月光》等原創音樂,如同“景色助攻”,讓伊犁的聲音傳遍全國;而伊犁河“寧萌”跨年音樂會,則像“定位球戰術”,精準擊中年輕人的文化需求。一位觀看非遺表演的哈薩克族老人說:“江蘇人帶來的不只是演出,是讓我們的文化自信像足球一樣‘踢’得更遠?!?/p> 團結后衛:從觀眾席到結對家庭的援疆防線 看臺上各族群眾揮舞的五星紅旗,構成了民族交融工程的“鋼鐵防線”。5.11億元投入推動的4367對結對共建,如同“鏈式防守”,將652戶“最美家庭”的結親故事織成網;“青苗筑夢”行動覆蓋20多萬青少年,從源頭筑牢民族團結的根基。當馮錚煒決定帶家人再來伊犁時,他不知道自己已成為“引客入伊”戰略的一個“傳球點”,而這背后是1.2萬名赴江蘇學習的伊犁各族代表構成的“助攻網絡”。 賽場上球員奮力拼搏,看臺上觀眾熱情高漲。來自武功鄉的王志宏特意帶孩子來觀賽:“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么精彩的比賽,希望以后能經常舉辦?!苯K游客鄭凌也被現場氛圍感染:“運動員狀態很好,觀眾熱情高漲。希望江蘇‘蘇超’能和伊寧‘村超’來場友誼賽?!?/p> 足球比賽終場哨響時,巴依托海鎮與伊寧縣武功鄉隊員互相擁抱的場景,正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佳注腳。江蘇援疆推動的“蘇韻伊情”品牌,如同場上的“清道夫”,掃清發展路上的障礙;“十四五”以來,105.57億元援疆資金與531個援疆項目,則像“全場緊逼”,讓每一寸土地都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正如一位參與開球的江蘇援伊干部所說:“這場足球賽踢的不僅是勝負,更是蘇伊兩地心手相連的未來?!保◤埿?/p>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