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體育搭橋 青苗筑夢 書信傳情 “蘇伊一家親”越走越親 7月5日,南京奧體中心的看臺上,來自新疆特克斯的熱巴提父子舉著“蘇伊同心情牽萬里”的橫幅,為“蘇超”球員吶喊助威。這對哈薩克族父子專程跨越4000多公里來到南京,用最質樸的方式,表達江蘇與伊犁兩地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誼。不只是足球,6月下旬,在萬里之外的伊犁河畔,一場由江蘇金牌教練帶來的乒乓球特訓,更讓乒乓小將們對“民族一家親”有了更深體悟。 小球轉動大情懷:一場跨越萬里的體育之約 6月的伊犁,伊犁州伊寧乒乓球訓練館里汗水飛濺。江蘇省乒乓球隊女一隊主教練王翔彎腰為伊寧市乒乓小將們糾正正手攻球動作,這個瞬間被鏡頭記錄下來,在當地體育教育圈刷屏。“手腕再放松一點,轉腰發力要連貫”,王翔的指導精準而耐心——這位培養出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冠軍錢天一、全運會新星蒯曼的名帥,正將20年的專業執教經驗,毫無保留地傾注在伊犁的青少年身上。 這份專業與熱忱,深深打動當地群眾。集訓結束后,7月7日,伊寧市乒乓球特長生的家長代表陳獻秋,將一面寫著“蘇韻伊情 青苗筑夢,情灑邊疆 國教引航,妙手點睛 俊彥成長,襄助之功 永生難忘”的錦旗,鄭重交到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手中。短短32個字,道盡邊疆家庭對這場跨越萬里體育援疆行動的感激,也成為蘇伊兩地情誼的生動見證。 作為“蘇韻伊情·青苗筑夢”公益行動的重點項目,王翔帶來的不僅是7天系統化訓練課程,更有“帶訓+帶教”的長效幫扶機制。從正反手拉球的基礎技巧到戰術組合的實戰方法,從對青少年的針對性指導到對本地教練的工作坊培訓,這場“造血式”援疆讓伊寧市乒乓球教練們直呼“打開了新世界”:“以前我們只盯著技術,王教練教會我們怎么用科學方法挖掘孩子潛力。” 兩年來,“青苗筑夢”已帶來院士行、科普行、奧運冠軍行等30多項活動,覆蓋30多萬名伊犁青少年;“冰雪絲路杯”國際滑雪賽讓中外運動員在雪道上共敘友情,而“蘇超”賽場上的助威聲,更是將這種情誼延伸到了尋常百姓的生活里。 筆墨傳心意:一紙書信連起兩地童心 “小彤,今天放學后,拍了一張可克達拉的花給你看,現在這里的花都開了,很香哦?!薄笆盏搅?,真美啊,澤萱,今年暑假我一定去可克達拉看你?!辨偨c可克達拉兩個孩子的隔空對話,道出了“萬里鴻雁傳真情”手拉手書信交友活動的溫度。 新一批江蘇援伊干部人才入疆以來,在鎮江工作組積極推動下,可克達拉市與鎮江市17所學校搭建起溝通橋梁。7000名學生根據年齡、性別、興趣愛好一對一結對,用書信分享成長故事、家鄉風情和學習心得。截至目前,兩地學生已交換信件1.4萬余封,紙短情長間,學生朱宇彤與呂澤萱這樣的跨地好友不斷涌現。 蘇伊兩地青少年活動不止于筆墨往來,各校還通過視頻連線、線上互動讓交流更直觀,孩子們互相贈送禮物、共同策劃活動,將友誼融入日常。2025年,線上夏令營、才藝展示等創新形式更讓活動趣味倍增,定期的交流互訪計劃,則讓“暑假見”的約定走進現實。 從賽場內到賽場外:全方位交融繪就同心圓 體育搭起的橋梁、書信傳遞的情誼,只是蘇伊兩地交往交流交融的縮影。在伊犁,10多萬名中小學生通過“萬里鴻雁傳真情”活動,與江蘇同齡人以書信訴心聲,691名優秀教師和1316名優秀學生的故事登上報紙、公眾號,讓紙短情長成為民族團結的見證。 更深處的交融,藏在產業協作的密碼里:南京農業大學沈其榮院士團隊的土壤培肥技術讓伊犁的農田增產提質,江蘇省農科院的專家們帶著西梅、甜葉菊種植技術扎根田間地頭;藏在文旅融合的畫卷中:“天山河谷·美哉伊犁”的宣傳片登陸央視,“霞路相逢”人車接力賽引來全國企業家考察投資,伊寧市六星街“互嵌式社區”里各族群眾共話家常;藏在數字賦能的浪潮里:50名伊犁干部在南京參加數字政府建設培訓,連續舉辦兩屆“蘇韻伊情·電商助農”直播電商技能大賽培養電商人才,蘇伊產業技術轉移轉化正推動創新創造轉化為成果成效。 從鎮村結對、醫院結對到“最美家庭”結親,從歸僑僑眷赴江蘇交流到伊犁技師學院師生赴南京“共結民族團結之花”,2萬多對結對關系織就的網絡,讓“五個認同”的意識在日常交往中愈發濃厚。正如伊寧市喀贊其景區商戶馬勇所說:“江蘇的游客來買我的烤包子,我家孩子跟江蘇小朋友學書法,這日子過得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香甜?!?/p> 7月9日,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剛剛結束。會議強調,“更加注重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聚焦發力”。夕陽下,熱巴提父子在南京街頭給伊犁的家人發去“蘇超”賽場的照片,伊犁州伊寧乒乓球訓練館里傳來了孩子們練習乒乓球的笑聲,或許還夾雜著拆開遠方書信的欣喜雀躍。從足球賽場到乒乓球臺前,從筆墨傳情到產業共興,江蘇與伊犁正以無數個這樣的美好瞬間,書寫“蘇韻伊情”民族交融一家親的動人故事——這故事里,有跨越山海的深情,更有同心筑夢的力量。(李向陽 李濤)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