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Z世代“新職人”以熱愛為槳劃向“不被定義”的人生 —— 不等風來,自成浪潮 “第一次用代碼做出會動的小方塊時,我感覺自己能創造世界?!背V菪畔⒙殬I技術學院22歲的徐士喆至今記得初中時與編程的初遇。 這個連云港小伙,因對游戲《我的世界》的熱愛,14歲時開發游戲模組賺取3萬元初嘗甜頭,18歲前已與兩家互聯網頭部企業簽約,攢下人生首個百萬,如今帶領團隊在《和平精英》游戲研發中屢創佳績。 對他而言,游戲不是消遣,而是打開未來的鑰匙。 興趣驅動下的“技能變現” 熱愛,是這群“職業造浪者”共同的起點。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王歡上大學時就是攝影“發燒友”,自學拍攝和視頻剪輯。2022年,他拍攝雞鳴寺櫻花的視頻作品收獲近50萬網友點贊,獲得社交媒體平臺的邀約和推流。 “我跑過很多南京的‘黃金機位’,清晨梧桐大道的光影、魚嘴濕地公園的晚霞,都在等懂得它們的人?!睉{借著對光影的敏感捕捉,他從社交媒體爆款視頻起步,一步步發展為擁有工作室的定制旅拍師。 熱愛鋪就第一步,堅持才能走完全程?!拔矣泻芏嗵祚R行空的想法,但課堂需要的是規整的教案?!比ツ耆肼氈袑W的書法老師李東旭毅然帶著大學時參與的文創項目雛形,一頭扎進創業浪潮。在校園創業孵化基地40平方米的小天地里,半月塘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李東旭成為串聯設計、生產、營銷全局的文創產品策劃運營師。 熱愛是創意的種子,精準對接用戶痛點、嚴控供應鏈落地,則是讓種子生根發芽的養分?!皥F隊成員大多是00后、05后,我們既是設計者,也是文創產品的核心消費群體,雙重身份讓我們更懂市場需求?!边@份清醒的認知,驅動團隊走得更深更遠。在李東旭的帶領下,團隊將母校玉蘭花元素精心提煉,設計的“玉蘭迎風”系列在畢業展上引發圍觀和搶購熱潮;為中國礦業大學設計文創時,團隊巧妙融入“我家有礦”的流行梗和校博物館寶石元素。如今,半月塘走出校園,年營業額突破200萬元。 從“不被看見”處開辟藍海 新職人的敏銳,在于從困境中窺見機遇。 早在本科專業抉擇階段,常州留青竹刻傳承人范千里,就打定主意選擇與竹刻不相關的市場營銷專業。在他看來,這項國家級非遺技藝想要走向更大的舞臺,不應只停留在家族傳承階段,而應該主動邁向社會傳承?!叭瞬挪攀钱a業命脈,不可能讓應屆畢業生花三五年無收入學藝,這不現實?!狈肚Ю镆会樢娧赋鲂袠I痛點。 2018年,本科畢業的范千里沒有回家繼承手藝,而是創辦社會組織——眾人拾遺傳承與發展協會。摒棄“先苦練數年再碰作品”的老路,創新性地將教學與市場對接:學員邊學邊做、按勞取酬,將興趣直接轉化為可持續的動力。 7年間,他攜團隊開設“眾人拾遺非遺大課堂”,累計開設課程600課時,吸引近3萬人次體驗,2000人系統學習,最終沉淀出25名高級雕刻工、8名常州市技術能手、5位新晉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以及1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這種“造血式”培養,不僅破解了非遺傳承“后繼無人”的困局,更激活了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而在更貼近生活的寵物醫療領域,中獸醫張文海則看見另一片需求藍海。“毛孩子”的腸胃調理、老年寵物癱瘓,傳統西醫有時束手無策,針刺、艾灸、中藥浴等中醫療法卻可能帶來轉機。 隨著中國寵物市場規模突破5800億元,這個融合千年智慧的新賽道正在年輕一代手中煥發生機。今年剛從揚州大學中獸醫專業畢業的碩士生張文海,正是這股新生力量的代表。不久前,他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臨床實踐經驗,拿到上海一家知名寵物中醫院的Offer,即將踏上用傳統醫學守護“毛孩子”健康的職業征程。 “在臨床中,我們用針灸緩解小貓小狗的關節炎疼痛,改善癱瘓動物的神經肌肉功能,通過中藥調理寵物的慢性腎病、消化不良……看見它們緩解病痛后亮晶晶的眼睛,那種成就感難以言喻?!?張文海分享實習經歷時,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 他深知,在寵物被越來越多人視為家人的今天,中獸醫這片融合傳統智慧與現代需求的藍海,不僅能彌補現代獸醫學在某些慢性病、功能性疾病和術后康復中的短板,為寵物提供溫和、系統的健康管理方案,也為自己和同行開辟了充滿溫度與價值的新職業航道。 細分領域的“輕騎兵” 起步于“輕”,扎根于“專”——是這些年輕人的共同注腳。 從3萬元的《我的世界》模組起步,徐士喆早期避開重投入,專注打磨“小而美”的游戲體驗;王歡的旅拍事業始于單兵作戰,一個背包承載光影夢想;李東旭從校園IP切入,逐步將企業版圖延伸至城市文旅與企業定制……這批青年像一群精準的“輕騎兵”,不迷信“做平臺”“造生態”的宏大敘事,在細分領域扎下根去。 在垂直領域精耕細作的智慧,同樣在技術前沿陣地閃耀。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向千行百業滲透,其應用場景不斷細化、深化。南通大學畢業生陸桂龍在實習階段擔任人工智能訓練師時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彼時,他的工作是“教導”AI理解圖像、解析語義,賦予其更自然的表達。正是無數像他這樣的訓練師,讓大模型變得越來越“聰明”,催生更多專業化崗位。 正式踏入職場,陸桂龍選擇了金融方向的大數據分析師。“將一張股票走勢圖輸入大模型,它能向新手解釋意義、分析周期,甚至預測走勢?!睆挠柧毻ㄓ媚P偷摹袄蠋煛?,到深耕金融垂直場景的“分析師”,陸桂龍的轉身,是新一代技術人才在細分藍海錨定價值的縮影。 “沒有永遠的風口,但永遠有追風的人?!背V輽C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毛盛慶的首次創業——AI文案服務,雖以2萬元積蓄的“輕資產試錯”告終,卻讓他頓悟,“創業不是貪求‘全都要’,而是在選定的賽道里‘把一米寬做到一百米深’。” 聚焦垂直領域,毛盛慶找到新坐標。去年9月轉型為“全媒體運營師”后,他錨定“沉淀品牌資產”的核心?!拔覀儾蛔隽魉€的短視頻。”他說,在為常州經開區丁堰街道打造宣傳片時,團隊挖掘“百年工業遺存+新興智造集群”的獨特基因,以“蒸汽朋克遇見未來工廠”的敘事引爆傳播,單條視頻播放量破20萬人次,不僅成為區域“數字名片”,更吸引眾多企業尋求合作。 “‘輕創業’的核心智慧,是以最小成本驗證最大可能?!泵c總結道,“如果家里有一定資本,不妨用小成本試試水,比如做一個社交賬號、接一個商業項目。以興趣為原點,以痛點為支點,這些‘輕資產’或許可以成為撬動市場機遇的杠桿?!?/p> 職業不是“單選題”,人生可以“自定義”。今年6月,范千里獲得常州大學美術專業碩士學位。3年多現代化設計理念與技術的課堂滋養,為他探索常州留青竹刻的當代表達打開了全新思路。 這個曾被爺爺視為傳家寶的技藝,在他手中已變成開放共享的公共文化資產,竹刻作品上線多個跨境電商平臺,首月銷售額突破1000美元。在他看來,熱愛與市場的交界處,永遠有未被開墾的沃土。這份對“獨特”的追求,恰是Z世代在喧囂中深潛的行動宣言。 “我們不是站在岸邊觀望的人,而是匯進河里的水,只有我們不斷創新才能讓時代長河奔流得更遠?!崩顤|旭說。 人社部最新公示的17個新職業、42個新工種,從養老服務師到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恰似一面多棱鏡,折射出Z世代對工作的重新定義:與其在紅海里廝殺,不如在藍海中定義自己的坐標。 無論是靠興趣變現的“技能派”、從痛點挖藍海的“洞察派”,還是深耕細分領域的“專精派”,站在就業季的十字路口,這群年輕人正以行動勾勒出Z世代的嶄新職業觀——不被傳統標簽束縛,不盲從所謂“風口”,以熱愛為起點,在自己選定的“一米寬”賽道里,深耕出屬于自己的“百米深”天地。( 謝詩涵 葉真)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