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9來源:揚子晚報 |
距離“十四五”規劃收官僅剩不到180天,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曬出了一份亮點紛呈的成績單——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重大工程順利推進,主要指標基本符合甚至超過預期。 精品力作閃耀全國舞臺 錫劇《燭光在前》摘得第十七屆文華大獎;昆劇《瞿秋白》、揚劇《鄭板橋》接連斬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舞劇《紅樓夢》拿下中國舞蹈“荷花獎”……“十四五”期間,江蘇藝術創作持續“井噴”,13部作品入選全國“百年百部”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入展作品數量實現“三連冠”……這背后是江蘇構建的全生命周期藝術創作支持體系。 目前,全省已建成1156座小劇場,打造“白天看景、晚上看戲”的文旅新場景,戲劇作品《打折》等5部作品獲全國群星獎等群眾文化最高獎項,讓藝術精品真正走進百姓生活。 10萬場“送戲下鄉”浸潤民心 在徐州曹家班的嗩吶聲里,在常州“秋白書苑”的墨香中,江蘇公共文化服務正從“全覆蓋”邁向“高效能”。全省114家公共圖書館、105家文化館獲評國家一級館,數量居全國前列;1011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成為城鄉“文化客廳”,1005支群眾文化團隊活躍在街頭巷尾。 “送戲下鄉”超10萬場、省級送戲超1.3萬場,“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吸引187.7萬人次觀展……江蘇創新“政府端菜+百姓點單”服務模式,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12項人類非遺勾勒文明長卷 大運河波光里,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三年迎客超千萬;蘇州園林中,“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讓游客與昆曲、蘇繡不期而遇。江蘇12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居全國第一,162項國家級非遺、227名國家級傳承人構建起完整的保護傳承體系。 文物保護領域同樣捷報頻傳:5個項目入選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點3881處。博物館體系持續壯大,全省362家備案博物館年接待觀眾1.39億人次。 去年旅游總收入1.34萬億元 2024年,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交出亮眼“經濟賬”:接待境內外游客10.9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4萬億元,銀聯渠道異地文旅消費6201億元、占全國10.04%,保持全國第一。12138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占全國15.6%,數量居首,彰顯出文旅產業的“江蘇實力”。 消費場景不斷升級是關鍵。全省建成16家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11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均列全國第一;“水韻江蘇”文旅消費推廣季帶動直接消費超320億元。 數字技術重塑文旅新體驗 在蘇州“拙政問雅”,游客穿越數字屏障與古人“對話”;在全省32家智慧旅游景區,5G技術讓導覽服務觸手可及。江蘇智慧文旅平臺匯聚3.47億條數據,實現6469家文旅單位實時監測。 3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2家技術創新中心、47項國家及行業標準……江蘇在文旅科技領域持續領跑,“5G+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等試點項目數量全國領先,為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數字動能”。(金雨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