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聚焦船民“急難愁盼” 涵蓋十二項改革措施 我省推動高效辦成服務船民“一件事” “以前辦證,得停船靠岸跑幾十公里去市里的政務服務中心,現在在運河邊的‘蘇交速辦’政務服務便民點就能搞定,真是省時省力省心!”8月6日,剛在蘇州市吳江區政務服務中心順利辦完內河船員培訓合格證書的“湖之戀”客船輪機員趙冬良欣喜地說道。 作為船民“就近辦”服務的先行試點,蘇州已在區縣及京杭運河等航運主干線沿線的執法站點和水上服務區設立7個“蘇交速辦”政務服務便民點,船民路過時上岸即可辦理,讓“上岸辦事難”的老問題有了新解法。 這份便捷正沿著運河航道延伸——在江蘇的黃金水道上,一場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核心的政務服務革新,正從蘇州、淮安、揚州、泰州等試點區域向全省鋪展。 當日,省交通運輸廳在蘇州召開新聞通氣會。會上發布《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高效辦成服務船民“一件事”實施方案》,聚焦船民生產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將高效辦成“一件事”向“一類事”集成,發布涵蓋政務服務、過閘服務、行政執法、基礎設施建設等12項改革措施。 數據賦能,讓“紙上文書”變“指尖服務”。此次改革將涉及內河水路運輸經營、內河船舶、內河船員的所有交通政務服務事項整合,實現“統一受理”。推動文書電子化改革,電子文書與紙質文書享有同等法律效力,進一步提升辦事便利性和監管效率。與交通運輸部海事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后,系統將自動比對關鍵信息,對符合省內普通貨物運輸船舶營運證換證條件的船舶,提供“免申即享”服務。 模式革新,讓“就近辦”覆蓋“最后一公里”。開展“區縣受理、市局審批、區縣發證”模式改革,申請人辦理船舶登記、船舶檢驗、船員證書等業務,可就近選擇各縣(市、區)交通運輸政務服務窗口受理、發證,蘇州地區先行先試,年內全省實現“就近辦理”。 過閘優化,讓“水上堵點”成“暢通支點”?!斑^閘焦慮”曾是船民的“心頭堵”。如今,統一使用新版“船訊通”APP,提供水位、待閘明細、放行計劃等信息查詢,支持一鍵辦理延時申請(恢復)、過號恢復、登記刪除、船舶退費等業務。京杭運河蘇北段試點推出“過閘時刻表”,智能預測船舶本航次申報所有船閘的過閘總時長和各船閘的過閘時長。而長三角區域船舶過閘系統的互聯互通,正讓“一次申報、全線通過”從愿景變為實景——2026年,船舶將可通過跨三省一市的97座交通船閘,實現長三角船舶過閘“一鍵通達”。 柔性執法,讓“監管溫度”溫暖“水上航程”。推進內河水上顯性違法行為線上非現場執法為主、線下現場執法為輔的執法模式。對同一船舶同一航次實行聯合檢查,各地檢查結果互認互通,實現“最多查一次”。實施水上交通運輸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處罰事項清單,防止“以罰代管”。 江蘇依水而生、因水而興,是全國內河航運最發達地區之一,水運是全省綜合交通體系的“黃金動脈”,更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全省有600余家內河普通貨物運輸經營者、2.2萬艘內河普通貨物運輸船舶以及10余萬船民,常年有安徽、山東、湖北、重慶、浙江、江西等省市2萬余艘船舶在我省內河水域航行作業。 據悉,去年以來,江蘇交通運輸系統在交通運輸領域已高效辦成運輸企業“一件事”、大件運輸“一件事”、涉路施工“一件事”等多個事項,陸續推出優化道路普貨運輸市場環境十條改革舉措、內河水路運輸政務服務十條優化舉措、大件運輸審批智能化等改革措施,全面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侯建宇表示,下一步,力爭推動“環蘇”地區海事政務服務、信用監管、執法結果等互通互認,以“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動水路運輸服務整體效能提升,讓船民朋友們“行得更順暢”“過得更舒心”,也把“蘇交速辦”品牌擦得更亮。(田墨池) 責任編輯:王潔 |